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荪湖水库北面有一条路,原本是山那边的村民往来洪塘的便道,近来路面浇筑了水泥,成了一条水泥路。从这条路翻山越岭过去,再往东面走一段,就到了汶溪村。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相传汶溪村是文种的故里(据说文种为)。文种就是向越王勾践献九条计策,和范蠡一同把西施送给吴王夫差,帮助勾践灭吴的士大夫。可惜文种没能听进范蠡远离勾践的建议,被勾践赐死。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据《四明谈助》记载,汶溪原名文溪。一说是众山之水倾泻下来流淌成文,故名文溪;另一个说法就是这里是文种故里,溪就其名。据说文种为郢人为误传,实际为鄞(宁波)人。还说,文种之所以没有接受范蠡逃亡的建议,就是留恋家乡。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汶溪边有一个寺院,一开始是周围群众放生的地方,有僧人在这里集中管理放生的动物。后来被放生的动物越来越多,僧人们的生活难以为继,只好帮周边的村民做法事,来维持自己和放生动物们的生活。为了便于做法事,在这里盖了一座寺院,起名为净园寺。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现在的净园寺改名为净圆禅寺,虽然地理位置并不繁华,甚至还有些偏僻,香客却不少。我去的时候正值周末,净圆禅寺里还是聚集了不少人,他们在寺院里集体跪拜。我如果宁波很多寺庙,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香客总是很多。宁波真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城市。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在通往净圆禅寺的路上,有一个横跨在路上的亭子,叫做六和亭。这个凉亭虽然和杭州六和塔一字之差,名气上确有天渊之别。六和亭是当地村民为了方便到净园寺上香的香客歇脚而捐建的。这个亭子黄墙黛瓦,飞檐翘角,由于建在路中间,汽车要从亭子中间穿过,颇有特色。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净圆禅寺的东面有一座山,叫神钟山。这座山原本叫石硼山,相传山里不时有钟声响起,不知道来自何方,声音响亮,久久回旋,犹如神钟,于是有人把它改名为神钟山。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我们在导航上看到的依然是这个名字。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净圆禅寺的后面有一个山谷,叫小洞岙,所以,紧邻它的水库自然就取名为小洞岙水库。小洞岙水库春夏时节山清水秀,景色非常优美。到了冬季,岸边的灌木有的枝叶凋落,有的满树金黄,倒也好看。

镇海区因放生而修建的禅寺旁,山也美、水也美,原来是文种的故乡

我一直想去那里寻找风景,奈何宁波最近的天一直阴沉着。我去的那天虽然有了阳光,可是雾霾却很严重,拍下的风景灰蒙蒙的,像蒙上了一层轻纱,看不真切。然而小洞岙周边的风景还是美好的。我回来的时候,堤坝上居然有了一些游人。一对中年男女居然在路边忘情地跳起了双人舞。

亲爱的朋友,关于汶溪和净园寺,你们有什么新的故事吗?欢迎在评论里说与大家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吴王   勾践   小洞   钟山   法事   香客   亭子   海区   宁波   僧人   寺院   故里   水库   村民   故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