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说三亚: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跟东北雪乡宰客、青岛海鲜骗客、丽江殴打游客等事件比起来,三亚海胆汁多肉少这件事,就三亚官方通报的情况来看,整个事情还真算不上恶劣。

可为什么涉及到宰客乱象,就那么吸引人的眼球呢?

不仅仅是说三亚: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其一,从2017年开始,中国国内游的旅游人次已超过50亿。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旅游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般的消费了。游客的基数很大,关注度自然很高。

其二,宰客乱象在部分景区确实存在,且时有爆出,令人痛恨。

其三,海南岛也好,三亚也罢,确实也存在过宰客乱象。

不仅仅是说三亚: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作为一个资深的旅游爱好者,我想展开来说说宰客乱象。

从微观角度,景区内某个商家或一家小店,存在宰客的企图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管控机制和惩罚措施,这样的商家或小店总会冒出来。

甚至职能部门疏于管理的话,坏了一锅汤的那只老鼠,还会带出更多原本不想做老鼠的老鼠。

从宏观角度,出现宰客乱象,不但是景区职能部门的管理失职,更是景区职能部门的短视。

我更想说说这个短视。

不仅仅是说三亚: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一个景区持续吸引人的地方,无怪乎就是两点:硬件实力和软件实力。

硬件上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游客用手机、相机愿意拍摄的东西”——它可以是雪山大湖的自然风景,可以是亭台庙宇的人文风景,也可以是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

软件上简而言之,就是游客到这里之后,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体验。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硬件角度吸引人的风景区不胜枚举。

但景区管理者往往会过于自信自己的硬件实力,而忽略软件实力。

殊不知软件实力的缺失,或者疏于管理带来的软件实力的下滑,对景区的发展而言同样可能是致命的。

不仅仅是说三亚: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比如说东北雪乡,硬件实力是很不错的,风景不但很漂亮,还有一定的差异化。对游客而言毫无疑问是具备吸引力的。

但是前些年宰客事件发生后,众多有过挨宰经历的游客纷纷发声,东北雪乡一下子就变成了人人皆知、望而却步的所在了。

这下子连宰客的源头都没有了——宰客宰客,没有客,你宰谁去?

好在后来一直在整顿和管控。

不仅仅是说三亚: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其实比景区疏于管控、不重视软件实力比起来,更可怕的是景区职能部门的短视。

因为他们完全不知道一个概念叫做:旅游目的地的成长周期。

1980年,加拿大学者巴特勒认为,旅游目的地如同生物体一样有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经历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并用游客增长率判定旅游地所处的具体阶段。

不仅仅是说三亚: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比如说国外有一些景区或小镇,数百年了游客依然很多,是因为它虽然早已过了发展期,但它的巩固期特别长,停滞期也特别长。

而国内不少火爆一时、新兴的景区,虽然游客增速很快,但其实仅属于发展阶段。

游客增速蒙蔽了景区管理者,导致可能会忽略软件实力。殊不知软件实力跟不上,甚至出现宰客乱象的话,景区可能迅速跨过巩固期,直接走向停滞期和衰落期。

不仅仅是说三亚: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如何判断景区是否走入停滞期或衰落期呢?

很简单:游客增长率在0%-5%之间持续波动的,就是停滞期。请注意:停滞期的风景区依然可以是挣钱的,但如果没有手段予以延长的话,这个景区迟早会衰落。

衰落期的判断就更简单了:游客增长率出现负值。

所以,景区管理者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所有的宰客乱象,都是在发力——把某个景区拉向衰落期。

请记住这句话:

虽然它宰的是游客的钱,但要的却是景区的命。

#三亚官方:当季本地海胆汁多肉少##旅行#


关注@老非2020,一个背包走过9次西藏和90多个国家的背包客;分享旅行。

文字原创,未经本人允许拒绝任何转载!

头条站内转发请注明原作者。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景区   海南岛   游客   海胆   旅游   短视   职能部门   增长率   中国   管理者   老鼠   角度   实力   硬件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