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故事——宁武关之今昔

《宁武关》[明]李廉❶

边庭无日不风沙,

白草❷黄云万里余。

夜夜城头听觱篥❸,

吹残陇水❹又梅花。

宁武故事——宁武关之今昔

宁武关城楼

【注释】❶李廉:明代学者。字川父,开封人。少负才俊,正德八年(1513),河南乡试夺魁。翌年中进士,年27岁。自此到38岁之间,历任沔阳知州、宁波同知、山西按察司佥事等职。❷白草: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多年生。分布于俄罗斯、日本、中国和中亚西亚;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多生于海拔800-4600米山坡和较干燥之处。白草为优良牧草,秋天变白色。❸筚篥bì lì:古代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汉代从西域传入。❹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 ,因名。唐 朝李白 《秋浦歌》之二:“青溪非陇水 ,翻作断肠流。”。宋朝苏泂 jiǒnɡ《雨中花·怀刘改之》词:“ 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此处代指宁武关的河水。

宁武故事——宁武关之今昔

宁武关长城

【品评】宁武在上古时没有文字记载,到了殷末时,楼烦人来到这里居住。据清朝《山西通志》记载,宁武在尧时属冀州,舜时属并州,夏、殷并冀州,周属冀州,为晋国。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到了明代,宁武逐渐显露出屏蔽太原的军事作用,始筑关城,并以重镇称谓。宁武关据雁门、偏头两关之中,在抵御外族入侵南下中作出了中路砥柱的作用。

宁武故事——宁武关之今昔

宁武万年冰洞

在宁武筑关城以来,不知上演了多少金戈铁马、腥风血雨的故事。最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20万农民军攻陷宁武关。守将周遇吉战死,夫人刘氏,率仆婢御敌,矢尽乃赴火死。虽然周遇吉是为腐朽的封建社会而死,但他的忠勇爱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景仰。现在,周遇吉的塑像就伫立在宁武县城的栖凤公园里,有鸟语花香、苍松翠柏作伴,不时有人去瞻仰祭拜,足见人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宁武故事——宁武关之今昔

宁武关悬空栈道

宁武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气候寒冷、冬季长、多大风。俗语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长孙佐辅《相和歌辞·陇西行》:“四月草不生,北风劲如切。”“人寒指欲堕,马冻蹄亦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等,虽然不是特指,但皆吻合宁武气候特征的描写。宁武原始森林茂密、汾河、恢河终年流淌,但都不足以 抵挡人烟稀少、气候寒凉、环境荒芜、物质匮乏、外族侵扰带给人们的落寞和伤感。

宁武故事——宁武关之今昔

宁武高山湖泊天池

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宁武关的气候特征、地域风貌和关城人民的内心感受。风沙、白草、黄云、筚篥以及外族的频繁侵扰,永远是宁武关城独特的风貌和关城人民挥之不去的精神负重。读罢这首诗,欲语泪先流,没有人能不为之动情和感慨,尤其是那些戍守边庭的将士和羁旅关城的游子!

宁武故事——宁武关之今昔

宁武芦芽山

现在的宁武今非昔比,截止2010年,宁武居住人口达15万之多。经过多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政策实施,宁武早已变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放眼望去,森林遍地,白草已不再一枝独秀。过去那种习以为常的风沙天气早已绝迹。加之大力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宁武真正实现了蓝天碧水的理想生态环境。近年来又开通了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打造汾河源头、万年冰洞、芦芽山等具有地方山水生态特色的精品景点,使宁武跃升为山西北部自然景点旅游大县。2018年,宁武景区接待游客7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亿。这就是宁武:一个古人头疼,今人向往的地方。

宁武故事——宁武关之今昔

宁武雪山

(参考书目:董常保注、 [清]魏元枢、周景柱编篆《宁武府志注》)

注评:郭茂荣

图片:来源网络

2019.9.3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宁武   晋国   陇西   正德   长孙   冀州   高山   今昔   外族   景点   山西   风沙   北风   明代   风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