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游遍中国

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南麓,在方圆20 千米的范围内,埋葬着明朝自成祖到思宗13位皇帝、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十三陵东、西、北三面群山林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南面龙山、虎山分列左右,如天然的门户,被喻为守卫陵园的“ 青龙”、“白虎”。陵园中每陵各居一山之下,各陵除面积大小、建筑简繁有异外,其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一致。平面均呈长方形,建筑自石桥起,依次为陵门、碑亭、 恩殿、明楼、宝城等。各陵之间均有神路沟通,陵区四周设有陵墙,南为正门。现在游人一般游览参观石牌坊、大宫门、石像生、长陵、定陵等处。

十三陵——游遍中国

● 定陵 ●

定陵为明神宗朱翊钧及其两个皇后的陵墓。朱翊钧在位48 年不问朝政,只图享乐。22 岁开始修建自己的坟墓,历时6 年之久、耗银800 万两之巨,建造了奢华绚丽的定陵。定陵地宫为陵墓的主要部分,面积达 1195 平方米,是现已发掘的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前、中、后、左、右五殿及隧道组成,建筑高大豪华,结构宏伟巧妙。已出土了金器、银器、玉器等随葬物品 3000 余件。

十三陵——游遍中国

神路

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

十三陵——游遍中国

● 石像生 ●

石像生位于大碑楼至龙凤门的神路两侧。为明宣德十年(1435 年)雕造,均用整块巨石雕琢,共计石兽24 座、石人12 座。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象各4 匹,二卧二立;文臣、武臣、勋臣各 4 人,象征文武百官。36 座石像形体硕实,狮子为首,以示威严,獬豸独角专触不正之人,麒麟乃吉祥之兽。

十三陵——游遍中国

● 长陵 ●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之下,为明成祖朱棣及皇后徐氏的陵地。整个陵园用围墙环绕,分三个院落,规模宏大。地面建筑形制为前方后圆,在陵的中轴线上有主体建筑 恩门、 恩殿、内红门、龙凤门、明楼等,其它附属建筑分建两侧。其恩殿为我国绝无仅有的宏伟木建筑物,殿内有60 根整材楠木巨柱承托梁架,殿四周基座上环绕着三层洁白无瑕的汉白玉栏板和望柱。 恩殿的后面有“宝城”,所围土山即长陵的大坟头,又称“宝顶”,成祖即葬于此。

十三陵——游遍中国

明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坖(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十三陵——游遍中国

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长城建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山谷间,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的中心还保存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云台”。在元朝时,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被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云台的券门内,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姿态传神;还刻有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组成的佛经。

十三陵——游遍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土山   麒麟   宏伟   碑亭   明朝   华表   基座   汉白玉   长城   石像   陵墓   陵园   中国   皇后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