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蚂蚁森林”

苏轼为何号“东坡”

北宋“才华担当”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才华横溢的他,为什么会给自己取“东坡”这样的名号呢?为什么是“东坡”而非其他呢?

大概有两个原因,其实都和种树有关。一是偶像白居易是种树爱好者,被贬后经常栽花种树,留下许多有“东坡”二字的诗作,如“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作为白居易的迷弟,苏轼也有爱树情结。二是被贬黄州后,苏轼承包了城东的一片山坡,开垦荒地,种下了柳、桑、竹、枣、栗等树,看着窗外自己种下的“江山”,郁郁葱葱,就愉快地取了“东坡”的号。他自号“东坡”,喜欢种树,种下的不仅仅是树,更是勉励自己拥有“乐天居易”的心态。

苏东坡的“蚂蚁森林”


苏东坡的环保观

“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沉。幽桂日夜长,白花乱青衿。”苏东坡用诗句告诉人们:植树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能使池塘得到流水,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长,能够使桂树日夜生长。植树保护环境的思想,具有超前的借鉴意义。苏轼一生爱种树,也留下大量与植树有关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爱美食的苏轼宁可没肉吃,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这份对树木的痴情,恐怕在古代文人中也屈指可数。

苏东坡的“蚂蚁森林”


东坡的蚂蚁森林

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里,苏轼不仅热衷于植树,在辗转履职期间,他汲取生命的能量与江湖的养分,成就了遍布各地的“蚂蚁森林”。

——在眉山,少年苏轼便酷爱松树,曾在诗中写下:“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记录了在家乡眉山东岗栽种松树的情景。

——在凤翔。苏轼对城东的饮凤池进行修筑扩建,植细柳,栽莲藕,建亭台楼榭。“东湖柳”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在杭州。苏轼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这便是西湖十景中“苏堤春晓”的由来。为杭州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问柳花”的美景。

——在黄州。苏轼亲手种植了柳、桑、枣、栗等树。看着自己的后园“种下”的江山,于是有了“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在定州,苏轼栽下的两株槐树,如今仍生长在河北定县文庙前院,人称“东坡槐”。

——在惠州,苏轼置地建屋,委托友人提供柑、桔、柚、荔枝、杨梅、枇杷、松、柏等果木,种植在新居周围,营造了诗意的田园生活,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

——在儋州,当地的百姓不重视农业耕种,东坡就写了六首《劝农》诗规劝他们多种树。

苏东坡的“蚂蚁森林”


最大的东坡森林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这是苏轼一生中最浩浩荡荡的一次种树经历,这里的“三万”虽是虚数,但也足见苏轼这次种树规模之大。苏轼为什么要亲手种那么多树呢?其实是为了寄托对亡妻王弗的哀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首千古悼亡词《江城子》写出了苏轼对妻子的深情。结尾句“短松冈”指的便是苏轼亲手种下的这块“三万栽”松林,位于苏家祖坟眉山土地乡苏坟山。

苏东坡的“蚂蚁森林”

△眉山苏洵墓地

源于《三苏祠博物馆》,参考资料:搜狐网《“完美男人”苏轼:只要心里有树,天天都是植树节》;微信公众号“爱上苏东坡”《苏东坡的“蚂蚁森林”》。

整理:何广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苏堤   儋州   凤翔   西园   定州   眉山   蚂蚁   东坡   森林   江山   松树   荔枝   城东   诗句   池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