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一“日本神社”,当地人戏称“鬼子庙”,作用堪比靖国神社

导语: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脚下的路,是始终行走着的双脚让我成长,使我在这个时代拥有直面世界的勇气。

1869年,日本兵部大辅大村益次郎提出建个军部神社来祭奠戊辰战争以后战死的军人,这就是“靖国神社”。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战死者的名册,上有二百多万战死的日本军人的名字,一般人不能进入,如今最大的便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的神社。

其实,中国的土地上也保留着不少日本神社,较为完整地位于南京,还有沈阳、长春的等地日本神社的鸟居遗址。今天要说的这一“日本神社”,位于我国安徽,被当地人戏称“鬼子庙”,作用堪比靖国神社,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安徽有一“日本神社”,当地人戏称“鬼子庙”,作用堪比靖国神社


这一“日本神社”位于安徽省九台小南山,是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也被我们称为“日本侵华遗址。”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占领了东北,扶植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当时的九台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驻军基地。

伪满中期,日本人在小南山南坡砍伐树木,毁坏马祥斌铜像及烈士公墓,在马祥斌铜像的位置修建“日本神社”,供奉他们的祖宗“天照大神”,安放死去的日本人灵牌。“神社”是古典庙宇式的大飞檐,庙前树立着带横梁的门柱。东南角立有一座石碑,正面刻有“八㢬一宇”四个汉字,意思是“天下一家,世界大同”。

安徽有一“日本神社”,当地人戏称“鬼子庙”,作用堪比靖国神社


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提出的格言式誓言,是为其侵略目的障目。当时,每逢日本节日,日本侨民都会抬着大彩球去参拜神社,作用与现如今的靖国神社不堪上下。那时候的九台,屯子南缘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溪水河,河的南岸是一座高出地面不过几十米的土堆,此土堆四面八方皆匀称如山,人们就称它是山了。

日本战败投降后,小南山神社也被拆除,但依然保留了痕迹,凌乱地散布在山坡上,诉说着日本过往。遗留的石碑和被损毁的石雕,上面刻有“昭和十五年十一月三日之建”字样,底部有基座。

安徽有一“日本神社”,当地人戏称“鬼子庙”,作用堪比靖国神社


现在,这块“神社”石碑和残块,成了日军侵华在蚌埠留下的铁证。蚌埠的老人都还习惯地将日本人的“神社”称为“鬼子庙”。 现经史学人士考证,日本的“昭和十五年”为1940年。 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记忆。

如今的小南山已经是这座市中心难得的绿洲,有闹中取静的古意。山与树相依,树与亭相衬,亭台交织,是国画一般的优美意境。春和景明、百花盛开;随意走走,在小径上停停,或某个角落坐坐,会与一群群健身的市民、一队队瞻仰淮上军纪念碑林的“红领巾”擦肩而过。

安徽有一“日本神社”,当地人戏称“鬼子庙”,作用堪比靖国神社


夏有凉风,从山间来,有僻静小路,通往寂寂的林子;有儿童乐园里稚子的欢笑,抚慰都市人倦怠的心灵。秋日金桂盛开,香气馥郁;木叶青黄、石板路边,生满了萋萋枯草,有阶梯可拾、登至半山,可见孙中山先生的题挽“国魂不死”。

古树环碑、庄严肃穆,时光骤然浓缩、万千气象,使人顿生思古之幽情。冬日白雪皑皑,天光微阴、游人罕至,漫步至小南山北麓为修建淮河大铁桥烈士所建纪念碑,红色雕塑质朴端谨,格外有肃穆之美。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阅读。

安徽有一“日本神社”,当地人戏称“鬼子庙”,作用堪比靖国神社


“文/苏苏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靖国神社   日本   神社   鬼子   半山   蚌埠   土堆   昭和   铜像   戏称   石碑   安徽   肃穆   日本人   当地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