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作者:汤雅洪

在江苏演艺界,有人趣称他是“南京婉约派的陕北歌王”;有人夸他唱陕北民歌是“以情动人,别有韵味。”这位特别爱唱陕北民歌的江苏艺术名人,就是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编导、江苏电视台著名导演徐铮。

那么,出生于南京的徐铮导演为何对陕北民歌非常喜爱呢?为庆祝建党百年寻访著名党员艺术家,最近,我带着这一令人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对徐铮导演进行专访,不仅获知他与陕北民歌从“初恋”到“深爱”的全过程,而且,还了解到他在长期研究陕北民歌过程中,深入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历史文化基因;他在编导《风从延安来》等文艺专题片期间,曾寻访到许多与陕北民歌非常有缘的艺术大家、著名歌手和陕北民歌中的重要当事人。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与陕北民歌艺人成为好朋友


在军营中,与陕北民歌产生“初恋”


徐铮导演情迷陕北民歌的起源,与他的军旅生涯密切相关。徐铮出生于军人世家,父母都是革命军人,父亲在军校任教期间,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育出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因此,徐铮在学生时代就对军营非常向往,参军入伍是他当年最大的心愿。

上个世纪70年代,徐铮从南京光荣参军后,成为守卫祖国大西北的一名坦克兵。“当年部队驻守在祁连山下,戈壁滩上。部队战友中有许多是陕北人,我不仅爱听他们讲家乡方言,喜欢听他们唱陕北民歌,而且,还跟他们学会唱《黄河号子》《陕北道情》等陕北民歌。”对这段军旅往事,徐铮记忆犹新。

正是从那时候起,徐铮被陕北民歌深深迷住了,仿佛与陕北民歌产生了“初恋”。他说:“虽然当年在祖国大西北戈壁滩当坦克兵很辛苦,但是由于爱听爱唱陕北民歌,给军旅生涯带来很多的乐趣。”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出生于军人世家,父母都是革命军人。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在祖国大西北当坦克兵的徐铮(左一)与战友合影


到延安采风,对陕北民歌产生“深爱”


陕北延安,是令徐铮非常向往的革命圣地。1984年,徐铮以优秀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后,曾在校方组织下到革命圣地延安采风。

在延安采风期间,徐铮不仅了解到陕北民歌有:号子、信天游、榆林小曲、陕北道情等四大类型,而且,还了解到陕北民歌与中国革命历程以及延安精神密切相关,因此,他对陕北民歌的情感更加深厚了!

谈起陕北民歌与延安精神、与中国革命历程的关联,徐铮随口举例说:“反映旧社会陕北人民生活艰难困苦的,有《走西口》;反映陕北人民追求婚姻自由的,有《兰花花》与《三十里铺》;反映红军战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有《南泥湾》;抒发赞美伟大领袖之情的,有《东方红》与《高楼万丈平地起》;赞颂大西北改革开放成就的,有《西部放歌》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陕北民歌。”

徐铮认为,他之所以特别喜爱陕北民歌,是因为在延安采风时还发现,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源头,其地位真是太高了!其中,由白马调改编的红色经典歌曲《东方红》,在全国堪称是一首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陕北民歌!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深爱陕北高原,深爱陕北民歌。


编导《风从延安来》,采访众多艺术大家


由于徐铮与陕北民歌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由于他对革命圣地延安与陕北风情都非常了解,他担任江苏电视台导演期间,曾编导过《风从延安来》等文艺专题片,他在《风从延安来》拍摄过程中,作为编导与主持人,在这部文艺专题片中充分展现陕北民歌艺术魅力与相关的珍贵历史。

让徐铮导演感到很自豪的是,在全国广电系统和演艺界,他是第一个为弘扬延安精神与传播陕北民歌,而采访到众多当年陕北鲁艺革命文艺家的电视编导。

在文艺专题片《风从延安来》拍摄期间,徐铮导演采访过的当年陕北鲁艺革命文艺家有:当年延安战时服务团团长、原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当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毛主席讲话的军队著名作家与诗人、原总政文化部长刘白羽;当年鲁艺作家与剧作家、原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当年鲁艺文艺战士、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昆、于蓝等。在与他们进行访谈时,老一辈文艺家对陕北民歌无比热爱之情,激发徐铮将文艺专题片《风从延安来》编导的更加精彩!

徐铮导演非常难忘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向他讲述当年在延安慰问三五九旅官兵时,演唱民歌《挑花篮》的珍贵往事。通过采访于蓝,徐铮了解到经典红色歌曲《南泥湾》是由民歌《挑花篮》改编的,而民歌《挑花篮》,是由中国诗坛泰斗贺敬之汲取陕北民歌音乐元素创作的。徐铮在采访贺敬之过程中,感受到贺老与陕北民歌感情特别深厚,“陕北民歌的歌词写得太好了,我太爱陕北民歌了!”贺老赞美陕北民歌的肺腑之言,令徐铮永远难忘!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采访原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与原总政文化部长刘白羽合影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采访原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采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

在延安探寻经典歌曲《东方红》的“根”


许多年来,徐铮导演特别注重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因此,他成为第一个从陕北民歌发展脉络中探究延安精神与革命文化如何成为时代号角的电视编导。

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红色经典歌曲《东方红》的歌声,曾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宇宙飞行而响彻云霄。徐铮为导演文艺专题片《风从延安来》四次赴延安,曾对《东方红》进行追根溯源,全面了解《东方红》的起源,以及这首红色经典歌曲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发生过的几次变化。

徐铮导演在延安对《东方红》寻“根”时,了解到这首歌曲改编之前,最早的唱词是“篮格莹莹天,飘来一圪达达云,三哥哥今天要出远门,刮风下雨响雷声(呼儿嘿呦),出门的哥哥天照应……”到了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传唱的唱词又变成了“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嘿呦),打日本就顾不上……”。

在寻“根”过程中,徐铮导演还刨根问底采访到当年对这首陕北民歌改词创作的陕北佳县农民李有源的孙子(李有源和他儿子均已去世),了解到当年李有源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后来成为全国人民都爱唱的红色经典歌曲《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嘿呦),他是人民大救星……”在访谈时,我听徐铮导演用陕北方言唱《东方红》,感到特别有韵味。徐铮导演激动地对我说:“通过陕北民间艺人对这首陕北酸曲歌词三次递进式改编,既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又唱出了时代的变化,这就是红色基因在陕北民歌中的传承,这更是红色基因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当然,这也是我非常喜爱陕北民歌最重要的原因!”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留影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右二参观陕北民歌博物馆


颇费周折,寻找到《三十里铺》的“四妹子”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上了一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人们爱听爱唱的这首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浓缩了陕北绥德抗日儿女的爱与愁、情与怨。

《三十里铺》既是一首上世纪40年代就广为流传的陕北情歌,又是一首经典红色歌曲。徐铮在编导专题片《风从延安来》期间,曾在深山之中,颇费周折地寻找到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中“四妹子”的人物原型——王凤英老人。

徐铮在查阅陕北民歌资料时,不仅了解到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背后,有一段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而且,他还了解到毛泽东在陕安时期也爱听这首广为流传的陕北民歌,并且亲切接见过歌曲中“四妹子”原型王凤英的恋人“三哥哥”郝增喜,鼓励他在陕甘宁部队要好好干。因此,徐铮在编导专题片《风从延安来》期间,很想寻找到“三哥哥”郝增喜与“四妹子”王凤英这两位老人。

由于打听到“三哥哥”郝增喜已离世,于是,徐铮导演就重点寻找“四妹子”王凤英老人。然而,当时王凤英老人居住地已由绥德三十里铺搬到黑家洼山村,交通与通讯都不方便,徐铮通过多方打听,带领摄制人员爬山越沟,终于在黑家洼山区见到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中的“四妹子”——王凤英老人,向她老人家赠送礼品与表达问候。

当时在黑家洼村,徐铮导演听老村长黑宏武对王凤英老人进行详细介绍,于是,他在导演的文艺专题片《风从延安来》中,真实再现了经典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前世今生”与现实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徐铮在文艺专题片《风从延安来》中介绍这段史实的同时,特地采用滚动字幕“歌声随风而去,此情绵绵无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叹。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期间,文艺专题片《风从延安来》在中央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的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中播出后,产生了很大影响。该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后的第二年,“四妹子”王凤英第一次走出偏远山区黑家洼,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国民歌大会。由于文艺专题片《风从延安来》播出后深受好评,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主持人特地对徐铮导演进行专访并且播出。

如今,当徐铮导演得知“四妹子”王凤英的家乡黑家洼村已修好道路,全村已脱贫,真为她与当地村民们感到高兴!徐铮表示,很想再到黑家洼村去看望老村长黑宏武与“四妹子”王凤英!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中的“四妹子”王凤英老人


一旦爱上陕北民歌,就永远没有结束


回首与陕北民歌的深厚情缘,徐铮导演感慨万千。因此每当导演工作告一段落,他又奔赴陕北的延安、榆林、安塞等地寻访与采风,又去探寻红军长征时期走过的路。

徐铮导演每次赴陕北,都会有新的收获。他在陕北不仅跟当地著名歌手学唱陕北民歌,还学会表演安塞腰鼓,甚至他还想学会融入陕北民歌老腔老调的陕北说书。而且,他又相继采访到更多的陕北人民艺术家。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徐铮向陕北民间艺人学会表演安塞腰鼓


徐铮导演是第一个对陕北民歌特别痴迷、与陕西三大“陕北歌王”成为好朋友的电视编导。他与采访过的“陕北歌王”王向荣、贺玉堂、孙志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许多年来,他与健在的“陕北歌王”一直保持着联系。

让徐铮导演非常难忘的是,前些年,他还寻找到陕北著名盲艺人韩起祥的女儿韩应莲,听韩应莲讲述她父亲当年在延安杨家岭为毛泽东、朱德等人民领袖表演陕北说书的珍贵往事。徐铮还欣喜地了解到,过去只有盲艺人表演的陕北说书,如今,已成为陕北人民最喜爱的文艺表演形式之一,韩应莲已成为陕北说书第一代女艺人。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本文作者采访徐铮导演与他合影


歌从陕北来,一曲高歌,响谒行云;一声入耳,荡气回肠。在采访结束之前,徐铮导演深有体会地说,如今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虽然陕北民歌不像流行歌曲流传的那么广,但是,只要你一旦爱上了陕北民歌,就会只有开始而永远没有结束!

汤雅洪 (作者原任《江苏工人报》副刊部编辑, 现任《天下美篇报》名誉主编)

导演徐铮探寻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


导演徐铮艺术简历


徐铮,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编导。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曾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卫星频道高级编导,多次担任国家级和省委、省政府主办的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并且多次担任省内文化项目竞标和大型赛事的专家评委。导演、编剧和制作的文艺晚会、戏剧作品和文艺专题片,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著有《徐铮曲艺作品集》《徐铮喜剧集》《徐铮小品集》等艺术专著。

曾任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特约导演,分别在央视第一届至第四届相声大赛和央视首届喜剧小品大赛担任执行总导演,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导演。作为全国卫视首档喜剧类栏目“喜剧乐园”创始人,江苏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2002年,分别为他举办了“喜剧城之夜”——徐铮喜剧小品晚会与“周末喜相逢”——徐铮喜剧小品晚会。编导的文艺专题片《风从延安来》,在中央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播出。

曾受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兼职教授。相继开设与主讲过《部队文化工作流程》《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编导》《电视晚会导演》《戏剧小品创作》等特色课程。

编辑|贡嘎 李光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陕北   安塞   民歌   延安   导演   红色   中央电视台   大西北   专题片   编导   江苏   妹子   基因   文艺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