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2016年6月7日我和老伴儿,在淮安7天的自由行,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们走过的大街小巷,感受淮安的历史韵味,有幸接触和认识这座城市。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韩信故里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境内,韩信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点将台是一处三级式的花岗岩高台。高台之上是一处木结构的长亭,亭上三个醒目的大字“点将台”其总高度约20米,“点将台”亭阁高约3米,这是大将军韩信点兵,排兵布阵演练兵法的综合场所。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胯下桥,明万历年间,淮安府的主政者在今淮安(原淮阴市)修建了胯下桥。《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韩信衣锦还乡后,以德报怨,仍给屠中少年授职。后乡人立胯下桥纪念此事。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胯下桥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月老祠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娑罗树碑是中国史上的名碑,娑罗树即菩提树,因佛主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终于大彻大悟,后来被佛教奉为圣树。该碑毁于明隆庆年间,该碑早已湮没,明朝淮安知府陈文烛于吴承恩家中访的拓本,现在娑罗树碑就是依据旧拓本而重刻的石碑。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钓鱼台是一座高耸的牌坊,是韩信少年垂钓处,千古流传的“漂母饭信”之史实就发生在这里。上面镌刻着“韩侯钓台”几个鎏金大字,颇为醒目。牌坊下有一亭,亭左侧是漂母祠,下首就是韩侯钓台。韩信钓鱼台、姜太公钓鱼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钓鱼台。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淮阴侯庙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记叙性散文、碑文,立于淮阴侯庙前。苏轼写碑记时,庙内已是“枯松折柏,废井荒台”。足资印证。苏轼在宦海中沉浮奔波,至少有十余次经过淮上,其诗中有“默数淮上十往来”句。其间,他与淮阴、楚州的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篇碑记就是他在淮阴都留期间,应淮阴官绅之请而写的。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兵仙殿,殿内展现了韩信当年成为大将军进行登坛拜将时的场景,在大殿的中心是韩信的座像,两侧矗立着当时刘邦麾下所有将军和谋士,在座像前面的柱子上有两副楹联:“休论韩是刘非,荣辱漫嗟随逝水;且看经传史载,神机无愧奉兵仙。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汉军兵营

在淮安的日子里——韩信故里

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进韩信故里,景区里见不到几个游人。看着眼前的建筑几乎都是新建的,但并不影响,我们对韩信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淮安   高台   钓鱼台   淮阴   淮安市   娑罗树   牌坊   史记   座像   拓本   碑记   列传   西汉   大将军   故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