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6月7日,高考第一天,旅行菌看到一个开心的消息。

丽江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再带150名学生参加高考。

孩子们在去往考场的车上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释放临考前的紧张。

这是建校以来,她带出大山的第13批学生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网友纷纷为这位英雄校长和学子们加油,可是其中夹杂着几条评论尤其刺眼。

“之前不是坐轮椅了吗?现在又健步如飞了?”

“之前是作秀吧,整的自己多么可怜一样。”

“现在看来好端端的人,当时坐着受赏这就是你们说的好校长?”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这已经不是张桂梅第一次被黑了。

早在之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的时候,就有一群躲在键盘后的小人,站在圣人的位置指责这位把教育看作为毕生追求的人。

“她就是个偏执狂,重男轻女的恨让她成了这样的人。”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她不配,她就是歧视男性!”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她作秀?她歧视男性?

好,咱们一点一点揉碎了说道说道。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排行家里第12,那时候家庭贫困,所有孩子最后只有6个保住了命。

母亲在她还不记事的时候就早早离世,后来17岁的时候,年迈的父亲也离世,她便跟着姐姐来到云南。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也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两个人一见钟情,之后没多久就成了家。

丈夫从事教育行业,这对当时还年轻的张桂梅有着很大的启发,她也决定从事这个行业。

于是靠自己的努力考到了丽江师范,毕业之后,夫妻二人一同来到大理任教。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生活甜蜜,事业稳定,两个人开始打算着生个宝宝,但意外袭来,丈夫被查出胃癌晚期

可以说基本没有治愈的希望,只可能用钱多买几个月的生命。

但是张桂梅不愿意放弃,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多贵的药,只要能救命,她就是一个字:“用!”

她把房子卖了,东拼西凑拿出了二十多万,但是没多久就花光了。

丈夫想要放弃,但是她不乐意,“你什么都别管,你就好好治病,病好了,你在家休息,我挣钱就可以了。”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只可惜,奇迹没有出现,丈夫还是在病痛中离开了。

这之后,她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一蹶不振,最后害怕触景生情,她一个人来到了丽江华坪。

她渴望让自己忙起来,来忘记丧夫之痛,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忙教学。

从一开始在中学教学,到后来工作出色,她又被调到更好的学校。

她喜欢孩子是谁都看的出来,能教孩子们知识,她自己也快乐,但是学习对于一些孤儿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

于是,在2001年,她成立了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做起了院长。

在福利院成立的第当天,就接收了36个孩子,有女孩,也有男孩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最大的上四年级,最小的只有两岁多。

于是她的生活重心全放在照顾这群孩子身上,白天喂饭,晚上哄眠,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都叫她“妈妈”。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她掏心掏肺的对待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她不喜欢别人叫他的孩子是贫困儿童,因为贫困是隐私,他们只是大山里的娃娃。

就是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你说她歧视男性?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新时代新社会的女性,30岁没有结婚,还在拼事业的女性越来越常见。

这是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必须要相夫教子的刻板观念正在被一点点改变。

但在农村相对落后的地方,20岁的女性,手里拉一个,怀里抱一个的情况,再平常不过。

城里的孩子在大学里感知与社会接轨的一切新鲜事物,而乡下同龄的孩子只能在家拉扯嗷嗷待哺的孩子。

被问到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父母的回答还停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或许你真的想不到,封建思想有多害人。

张桂梅回忆道,之前村里有个女人生二胎的时候,因为大出血眼瞅着已经无力回天,女人临终前的愿望就是见一见孩子他爹。

但是婆婆听了是一百个不乐意,因为当地的风俗女人生孩子去世是特别不吉利的。

于是丈夫在左右为难之时,妻子就离世了。

对于离开的人是遗憾,对活着的人更是如此。

丈夫此后的生活一直过得特别痛苦,最后在一天农活的时候就躺在稻田里淹死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她听到这个故事特别的气愤,于是向来暴脾气的她就找到这个婆婆想要理论一番,但是见到这个婆婆她就明白了。

老人并不是什么狠毒之人,只是一个被愚昧无知害惨的可怜人。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她心里萌生了一种想法:开一个女子高中

她说:“一个女孩会成为妻子、妈妈,教育好一个女孩就是改变了3代人的命运。这件事如果成了,我干什么都是值得的。”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女子高中?

这个想法在开放社会止步于封建:女孩子上什么学?

在封建思想里又止步于太过开放:什么意思?光明正大搞女权?

其实,张桂梅哪里想的了这么多,她只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多一个女娃走出大山,未来有更多种选择,也是好的。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于是,她走上街头,遇见个人就宣传自己的想法。

但是效果怎么样,不用说也知道。

她被当过骗子,被吐过口水,被保安驱逐过,也被别人放狗咬过......

就这样折腾了几年时间,仅仅筹到了一万块钱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2007年她被选为人大代表去代表县里开会,县里考虑她的形象,就拿出几千块钱让她置办身得体的衣服。

没想到她转脸就拿着这些钱给学校添了几台电脑,自己穿了那身破旧的衣服就去开会了。

衣着民族服饰和破烂裤子的她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再后来她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说出了自己梦想。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没想到这一次,竟然得到了重视。

2008年,她梦寐以求的女子高中落成。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但是,开办学校只是第一步。

招生才是真的难。

她走街串巷,去到每一户困难的家庭里,给这些女孩子的父母做功课,让孩子来学校上学,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样的好事你以为没人不乐意?错了,没有几个人乐意去的。

有的父母半推半就的还听上几句劝,有的父母压根油盐不进。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她遇见过一个高三下学期的女孩,没有去上学,而是被妈妈留在家里干农活。

张桂梅就问这个妈妈孩子怎么回事,妈妈说:“家里苞谷掰不完。”

张桂梅听了之后,拿出400块钱,跟这个妈妈说:“我给你400块钱,你去雇人做,孩子我要领走去做作业。”

别人办学校是指望着挣钱,她办学校这样往里贴钱都难招来几个学生。

但她不觉得亏,每天起早贪黑,不畏风吹雨打,因为身体不好,走得急了就要摔跤......

就这样,她从田里拽走了耕种劳作的女孩,又从给弟弟花钱补习却不让女儿上学的父母手里拉走了渴望上学的女孩......

从2008年到2021年,13年的时间,她走了十多万公里山路,找回了近2000个辍学的女孩。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都说医生是纠正那些还不该去往西天的人走叉了路,张桂梅的故事就可以看作是,把一个个女孩从一眼望到死的未来里活活拽了出来。

花费十多年的时间,不求回报的做一件好事,如果这算是“作秀”,那“作秀”的人多一点也无妨。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面对一路走来都特别艰难的状况,张桂梅对待学生,是有点非人的严格。

统一穿校服,剪齐耳短发,禁止任何打扮收拾。

早上五点半她挨个宿舍叫孩子们起床,洗漱不能超过五分钟,吃饭不能超过十分钟。

高一高二的学生23点30分下课,高三的学生要到凌晨12点20分才能下课

课堂上、宿舍里不允许出现除了课本之外的书籍,发现之后就统统销毁。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对待老师的管理,张桂梅更是不带一点笑脸:

用3年教会她们12年的知识,人家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每个孩子,最少二本,你们要是怕苦怕累,现在就辞职!

学生们爱她是真的,害怕她也是真的。

但是面对孩子们有时候的不理解和委屈的眼泪,她必须做这个恶人:

“我的目标就是送她们上大学!”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严师出高徒,这些多数没上过几天学的女孩子们是真的争气!

去年,华坪女高159人参加高考,150人上本科线,70人考上一本,一本率超过44%

这是建校12年来,华坪女高综合上线率第10年位居丽江市第一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有了今天这个成绩,越来越多的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她。

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改变了女孩就是要趁早成家的老套思想,愿意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未来。

做多了善事,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但其实,命运从没有一刻停止对她下狠手。

工作最累的时候,她被查出了患上子宫肌瘤,恶性。

肚子就像是怀有五个月的身孕一样。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那段时间她再次堕落,一度不想治疗了,但是事情惊动了华坪县。

大家纷纷捐款想要给她治病,有点积蓄的拿出留下几千块扭头就走,生活困难的也咬咬牙捐了几块钱。

淳朴的山民,没有能改变命运的能力,但是都想用过自己的力量,让这个老师活下来。

这触动了消极的张桂梅:“我要好好治病,余生就当是报答这里!”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现在的张桂梅,身患20多种疾病,每天吃的药比吃下去的饭都多。

她生怕这一觉就是长眠再也无法醒过来。

她总说,我可能活不了几年了,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一定要看她们走出去!

以前,这个大山没有通往外面的路,她来到这里后,便把自己的每一寸心血铺成了路。

半生坎坷半生奉献的张桂梅,用瘦弱的身体扛起近20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有人批判她贩卖高考决定命运成败的思想。

是,高考这场大雨不足以颠覆冗长的人生。

以前以为考上大学就好了,到后来觉得毕业了就好了,工作了就好了,其实都不是,路的那边还是路,路的尽头是永远在路上。

但你没有想过,当你只能在铁网的这边望着这条亮堂堂的大道,是种什么样的心情?

而这条路,正是贫寒子弟最公平的出路。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真是不假。

张桂梅到底有多伟大,如果不是看到这些走出大山的女孩真实的人生轨迹,可能你并不太明白。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首届毕业生吕朝丽,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现在还在资助着一个学妹。

首届毕业生高世婷,毕业后考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后来回到了华坪县医院检验科做检验员

爷爷说起孙女总是忍不住的骄傲:“我孙女在医院工作呢!”

还有一位她之前的学生,年幼时因为是女孩被妈妈遗弃在福利院门口,后来靠自己考到了浙江大学,毕业之后在大城市成家立业。

她时不时就会给张桂梅打打电话,生了孩子后她打来报喜:

老妈,我生了个女儿,没有丢掉,还把她打扮得特别漂亮,教育得特别好。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华坪女高多数毕业生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管人员,还有边防民警和海关人员。

张桂梅的好,是用多少褒义词都难以形容其万分之一。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借用一位偶遇张桂梅的乘务员写给她的信里的话:

您为这些女孩子们在荆棘重重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天,督促她们走向了更高、更远的地。

您选择将自己的爱给了山区的女孩子们,让她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美丽的风景。

希望您,一定保重身体。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

果然,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华坪县   华坪   丽江   福利院   块钱   封建   乐意   丈夫   父母   思想   妈妈   孩子   女孩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