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点道童,甘肃一桥闻名于世!

在甘肃省兰州市的一个县城里,有座陇上名山——兴隆山。这里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方圆百里没有一处能与之媲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兴隆山下的一座桥,名曰“云龙桥”。


吕洞宾点道童,甘肃一桥闻名于世!


今天自驾路过兴隆山,和山下老人聊天,得知了一个传说,让我对这座山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不只是美景,更有文化的内涵。

相传在明清,有个道士名叫悟元子,云游到兴隆山,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便定居于此,养性修仙。自西秦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善士修建庙宇,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可是后来屡遭战乱,兴隆山毁于一旦。只留空山一座,峡谷里原来有座卧桥,也被水冲毁了,只剩桥墩,悟元子见到此状,励志想要把这里重新再建起来,也算是功劳一件。


吕洞宾点道童,甘肃一桥闻名于世!


悟元子有个徒弟,叫唐童,曾经在瘟疫中被悟元子所救,得以长大成人,便入门跟随师父云游四海。来到兴隆山后,跟随师父修复古刹,行医治病,采集山货,募捐资金,同师父一起为兴隆山的繁荣劳苦奔波。

一天,师父化缘回来,见到河水暴涨,当地百姓淌水过河,柴火、药框被水冲走。悟元子心中不忍,便和唐童帮助打捞,又给了钱财让百姓回家买粮。唐童和师父过河之后,坐在河边穿鞋。唐童便将修桥的想法告诉师父,但是师父囊中羞涩啊。这是唐童看见不远处有颗大树,粗壮无比。高兴的喊叫师父:“师父,有桥了!砍到这棵树,顺势倒在对岸,不是一座现成的桥吗?”


吕洞宾点道童,甘肃一桥闻名于世!


修整后,两人便一起砍树,但是这棵树不好砍,砍了半夜,树干竟然完好无损。师徒二人很纳闷,便脱去外衣,一起连着砍起来,一鼓作气。汗水直流,手都磨破了,气力消耗殆尽,眼看差一点就能砍断,可是都没有了力气。这时居住在兴隆山“二仙洞”的秦李二仙路过,便顺势往树上推了一把,便刮起一股狂风,一声巨响,这个树便不偏不斜的倒在西山脚下,成了一座独木桥。据说就是这棵青树倒在西峰后,满树的树籽落地发芽,繁衍成林的。这里的秋景独具特色,每逢霜降,叶红如染,据说那是悟元子师徒的血汗浸染之故。

二仙看到悟元子立志光耀圣地,建树功果,不好越俎代庖!传他三条秘诀,在累倒的悟元子旁写下字条:“驱旱秘诀”、“驱雹秘诀”、“驱瘟秘诀”三条经咒。

那时,宛川一带十年九旱,雹祸成灾,悟元子师徒自便谨遵仙旨,遇旱及时行雨,遇瘟及时散药,遇雹及时化云。于是旱灾消迹,瘟病绝踪,雹祸不兴,宛川一带,风调雨顺,万民乐业,五谷连年丰收。百姓无不感恩戴德,纷纷为兴建兴隆山捐粮捐钱,出伕出工。峡谷里,也架起了一座木拱桥,雕龙镌凤,描金着彩,更是华丽无比,气势不凡。悟元子以迎拜善土之意,取名叫“迎善桥”。


吕洞宾点道童,甘肃一桥闻名于世!


这年农历六月六日,百姓都来山会,热闹非凡。可是突然天气变了,倾盆大雨,人们纷纷躲避,有个产妇被挤在桥上小产了,血液染红了桥梁, 悟元子便赶紧施救,把产妇抬到一座庙院,最终救活了产妇。这场大雨引发了山洪,冲毁了迎善桥,百姓叹息。从此,就有些“血光冲了神桥招致大祸降临”、佛殿不该收留产妇之类的流言蜚语传开。悟元子轻信了这些留言,便无心在东峰修行,在西峰的半山腰凿了个石洞,专项的编写医书,抄写经文,不管其它事情。徒弟看到师父如此,只能把东峰的事情承担下来,打扫庭院,砍树担柴,迎送香客,做饭送茶。每天奔波于两峰之间,毫无怨言。

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玉皇大帝在灵霄殿召见下界各方灶君,听取人间善事。有宛川灶君奏道:“兴隆山修士悟元子行善济世,万民称颂,堪称仙家弟子。”那些在兴隆山承享烟火的诸神也称赞道:“悟元子苦志修练,善果昭著,可列入仙班。”玉帝听后,为查证悟元子道行,便派八仙班首吕洞宾前去度化。吕洞宾领了玉帝之旨,来到兴隆山按落云头,变为一个八旬开外的老婆婆一路乞讨而来。


吕洞宾点道童,甘肃一桥闻名于世!


这天唐童中北关门休息,突然有人呼救。他赶忙跑下山施救,看到一个落水的老婆婆,便救到房内歇息,他做了饭菜,把炉火生起来,给老婆婆喂饭吃。师父等不到唐童送饭,拜年来到东山看看怎么回事,看到此情此景,上前查看。看到老婆婆满头疮痂,满脸流脓,衣服褴褛,不由一阵恶心,叱喝道童:我山乃供奉神灵之地,怎么能容留污秽之人。忘了以前的教训了吗,快快打发走吧。便转身离去。

这时,门口又有人来敲门,唐童心想,怎么大雨天这么多人,边去开门,门口有个女子声称是来找祖母的,遇到风雨,无处找寻,请师傅开恩收留一日。女子亭亭玉立,容颜俏丽,楚楚动人。唐童带她来见老婆婆,可是床上竟然空无一人。于是女子便认定唐童有意诓骗,唐童有口难辨。唐童执意去找老婆婆,最后女子又说,父母双亡,如果师父不嫌弃,两人一起欢度光阴,一起生活。唐童严厉的说道:任凭貌似天仙,我只视为骷髅,我拜于空门,便尘念不生,请姑娘走吧。话刚说完,便看见一朵闪光的莲花,上面端坐着一位道者,唐童知是神仙下凡,便连忙跪拜。原来这就是吕洞宾,老婆婆和女子都是他变化来试探唐童的。吕洞宾告诉唐童,底子一心向道,道行已成,五月端午节午时便是化仙之时,请切记!说罢,给唐童一支三寸麦棱,说它可以当路走,当桥渡,当云乘。唐童赶忙道谢,此事已不见了吕洞宾。


吕洞宾点道童,甘肃一桥闻名于世!


端午那天,唐童脱了凡体,踩着一缕香烟升到云空,想到即要离开兴隆山,但是他特别留恋,看到河水流淌,想起他们三番几次的想修建桥梁,都被洪水冲毁。便决然取出吕洞宾给他的那支麦棱,变作了桥,从此,这座桥再也没有被水冲毁。

起初,人们称它叫“麦棱桥”后来取“栖云”、“兴龙”二山之意,后改称为“云龙桥”。


吕洞宾点道童,甘肃一桥闻名于世!


现在,当我们去兴隆山时,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总是这座云龙桥。我的兴隆山之行,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故事,只是看风景不会领略此处的真谛,只是路过,便看不到此地的内涵。关注我,和我一起边走边聊,看最美 的风景,听浪漫的故事!#头条带你游甘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玉帝   云龙   灶君   兴隆   元子   西峰   万民   闻名于世   甘肃   老婆婆   道行   产妇   师徒   师父   秘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