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他们在乡村写下奋斗诗篇——沿滩区联络镇2户返乡创业者的逐梦故事

自贡网记者 陈凡逸 摄影 罗祥瑞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盛夏时节,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村庄炊烟缭绕,间或出现的川南风格民居点缀在沿村蜿蜒而过的绿水旁,和齐整的片片农田一起,勾勒出一张张醉人的乡间山水图画。比起乡间风景更美的是村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返乡创业者们舍去都市繁华,将奋斗战场转向田间地头,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实现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

7月21日,记者走进他们的生活,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他们用勤劳打拼出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赋能的故事。

返乡创业,他们在乡村写下奋斗诗篇——沿滩区联络镇2户返乡创业者的逐梦故事

在田间忙碌的陈志洪

“老板”返乡当村民 争当致富带头人

脱下衬衣、皮鞋,操起锄头、扁担,埋头松土、浇水。田间挥汗如雨,50岁的陈志洪和哥哥陈志富却觉得很舒心:“带领老表们用双手劳作奔小康,比在城市当老板更有意义。”

7月21日下午,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14组,陈志洪、陈志富兄弟流转的80亩土地里,6名村民正在将地里的玉米、南瓜、茄子和荆条椒等摘下打包。不远处,陈志富将电动三轮车开到田间,与村民们合力将蔬菜搬上三轮车,准备着第二天凌晨运往市区农贸市场销售。

返乡创业,他们在乡村写下奋斗诗篇——沿滩区联络镇2户返乡创业者的逐梦故事

在田间忙碌的陈志洪

“在外打拼,遇到过许多磕磕碰碰,也怀念家乡的简单和温暖。我想让村里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坐在田埂上,曾在外当过建筑行业老板的陈志洪一边擦着汗水,一边聊起了返乡创业的初衷。

除了种蔬菜,通过前期的学习技术、精选品种,陈志洪兄弟俩还种植柑橘,预计明年开始挂果。“现在按照60元一天的工钱给6名前来帮忙的村民支付工资,等后面柑橘成熟时需要的用工量更大。”陈志洪说。

在高滩村14组,记者注意到,因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需要,村道正在拓宽,“路宽了货车可以直接停在种植园旁边收货,不仅农产品运输更方便,也能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看到村道在变化,陈志洪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劲更足了。

返乡创业,他们在乡村写下奋斗诗篇——沿滩区联络镇2户返乡创业者的逐梦故事

撒出致富网的陈德兵

新渔民撒出致富网

7月21日中午,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3组的陈德兵匆匆吃完午饭,就三步并作两步往鱼塘走,打开岸边的投食机,通过机械化方式将饲料投入水中,引得鱼儿争相聚拢抢食,一时塘中水花四溅。

陈德兵是土生土长的高滩村人,外出打工17年后,考虑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实际和家乡干部返乡创业的感召,2020年回到家乡后于当年9月流转土地60亩准备养殖四大家鱼(鲤鱼、草鱼、鲫鱼、花白鲢)。今年春节,购置好增氧机、饲料等物品后,陈德兵将6万尾鱼苗分别放入挖好的7口鱼塘中养殖。

返乡创业,他们在乡村写下奋斗诗篇——沿滩区联络镇2户返乡创业者的逐梦故事

开心的陈德兵

除了投喂饲料,陈德兵每月还开出工资1500元请脱贫户每天割草倒入塘中喂食草鱼。“不要看草鱼现在只长到一斤多,夏天生长快,加上细心照顾,再等1个月就能达到3斤,送上市民餐桌最受欢迎。”

这时,陈德兵的手机铃声响起,是自贡市区的一名客户询问鱼儿好久上市。“到8月中旬,有草鱼四千斤、白鲢二千斤要卖。”挂了电话,他乐呵呵盘算着,照眼下的批发价,按草鱼9元一斤、白鲢4元一斤计算,8月就能有近5万收入。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这是陈德兵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少乡邻跃跃欲试,纷纷向陈德兵咨询养鱼技术。陈德兵一一给予耐心解答,还主动提供鱼苗,帮助联系销售渠道。

编辑:马莉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割草   白鲢   自贡   鱼苗   草鱼   鱼塘   柑橘   田间   在外   诗篇   乡间   创业者   村里   村民   饲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