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诗和远方:在古代,如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年四季,季季都是游山玩水好时节。

不过在古代,出门旅游可不容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人士大夫是古代旅游的主力军,有刘禹锡的“山水途中作胜游”,还有李白这种一言不合就旅行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情怀是浪漫的,可惜交通是不便的,还有野兽、盗匪、疫病等危险。徐霞客最后一次旅行途中,三次遇盗,四次绝粮,最后身无寸丝,饥肠辘辘。

周昭王就更惨了,在外出巡游时突遇风浪,不幸死于沉船。

与其拿生命冒险,不如提前做好攻略。

旅途艰险,要多参考别人的攻略,通用的参考书就是《山海经》啦。书中记载了60多种自然凶险,包括“见则死”“能食人”等,拿小本本记下来,旅途中提防和躲避着点。

另外还记载有130多种保命法则,比如哪些是扛饿耐冻的食物,能带上的多带一些。唐代开始有专业的旅游路线指南,多半还很贴心地有配图,还包括沿途的名胜古迹,投宿建议、食宿交通收费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

如果你生活在明代,还可以买到《天下水陆路程》袖珍本。

“资深驴友”沈括的《忘怀录》,则可做出门物品的参考。

沈括出门带有笔、墨、纸、砚、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子、油筒,最重要的,尿壶可别忘了,古代的客栈是没有专门的厕所的。

此外由于购物不便,换洗衣物、泥鞋、雨衣、斗笠、被、枕、洗漱用具、剪刀、梳子、蜡烛都可以自己带着。

如果你打算登山,也可以仿效谢灵运弄一双“谢公屐”,上山下山,如履平川,其乐融融。

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则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徐霞客就是出游在外染了重疾,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

最后,一定记得带上有效证件。西周时边境关卡多达12道,出门一定要带上“符传”,类似现在的通行证,旅途当中随时有人查,过城关或遇到宵禁赶紧拿出来。

此外为了保证税收,我国一直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没有许可随意离开住地,会被认为是脱籍,是严重的大罪。

古代旅行很少独行的,有志同道合者结伴的,也有携带家眷出游的,一来可以帮忙挑行李,二来万一遇到歹人劫匪,也能有个照应。

谢灵运每次出游,身后总跟着一支庞大的队伍,有其好友也有挑担铺路的仆人,在行进途中伐木掘石。徐霞客号称“万里独行”,实际也有仆人一直跟到云南。

住宿方面有客栈、驿馆,还孕育了那句伟大台词:“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民宿和寺庙道观都是不错的,寺庙大部分是免费的,徐霞客就经常在寺院中吃住,不过也有会额外收香火钱,这都不是该小心的重点,重点是别弄出崔莺莺般的绯闻。

古代陆路颠簸、翻山越岭,水路要舒服许多,所以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惬意。

有钱的则可以雇马车或骑马,说到车,也有很多种。以速度取胜的“包赶程”,多为耐力持久的骡车,即便是千里长途,戴星而行,数日可达。

以稳著称的“太平车”,重大粗陋,以牛牵挽,每天行程不超过30里。

再不然只能走路了。

徐霞客属于越走越强健的,曾在一次夜宿客船时,遇到强盗挥刀杀上来,他飞身入水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

也有悲惨如苏秦,周游列国时背着书和行李,走到最后人都脱了形儿——“形容枯槁,面目黎黑”。

鉴于旅行路上艰险不断,古代还出现了镖局,为商旅护航,价格不菲,惠顾者多为运货商人。

到达目的地,再随身携带行李也不方便。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专门储货纳客的场所,相当于“仓库”,被称为“邸店”或“传舍”。

唐代还有替人保管钱币的“柜坊”。

旅行中还要注意错峰,别扎堆儿搞“假日游”,否则只能多掏腰包。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曾在旅游旺季感叹道,一个仅可放置一床的客房,每天盥洗还需自理,每月却收租金数千钱。

至于游玩中要想有格调,你可以叹一句:逝者如斯夫,也可以感慨一声:登泰山而小天下。实在不能免俗的话,也别乱刻“到此一游”,至少要像《题西林壁》这样的诗,才好意思刻在景点墙上。

最后旅行归来别忘了发朋友圈,写首诗说说去哪儿玩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样的来两句;或者像北宋范宽那样,画幅《溪山行旅图》,然后就等着收获点赞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苏秦   水光   西林   古代   旅行   旅游   艰险   仆人   唐代   独行   寺庙   客栈   古人   途中   行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