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打嘴炮不是中国人的风格

近日,最让中国人提气的,莫过于那一句:“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好多年了,终于出了一口闷气。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国人嘲笑这句话。最多一个嘲笑就是说,你这不就是嘴炮吗?你还能干啥?不过嘴上那么说说。到时候你该低头,你还得低头,你啥事你也干不了。这就是一个演戏。

王小东: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打嘴炮不是中国人的风格

这是我看到的最多嘲笑。我想说,这些人可能不太懂。就说一个事,军队在作战之前,你会看到高呼口号。在进攻前,或者在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军队都会一起高喊口号。你说那就是嘴炮,没用?要真没用的话,军队早就不喊了。军队喊了好几千年,怎么他还喊呢?这口号明显是有用的。

有什么用呢?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统一意志,知道自己去干什么。

当然了,如果光是喊了,最后你没有行动,那你还不如不喊,这也是实话。比如说军队打仗,开头那个口号喊的震天响,地动山摇。最后一接仗你往回跑了。那肯定是不行。

不过各位觉得,咱们中国就从历史上来看,干过这种事吗?口号喊得震天响,所以我就跑了。可能有过,但最起码不是主流。我觉得中国文化这个主流,是平常不喊,甚至你揍他两拳,踢他两脚。他仍就低着头不说话。

但是如果喊了,更多情况下,那是真干的。单纯的打嘴炮,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风格。我希望嘲笑这句话的中国人记住,也希望美国人知道这一点。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个非常有名的口号,叫“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个口号发生的背景是,在西汉宣帝时期,匈奴内部发生内乱。匈奴的郅支单于通过武力征伐成为匈奴之主。后来他杀死了汉朝使者谷吉,为了怕汉朝报复,郅支单于逃到了康居国,就是现在的中亚地区。

王小东: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打嘴炮不是中国人的风格

郅支单于自以为远离了汉朝,于是开始放心地称王称霸,他要求西域地区的大宛,康居等国向他进贡。

汉朝派出使者责问郅支单于,但是郅支单于自以为汉朝距离他很远,不会派兵征伐,于是羞辱汉朝使者。

但是,匈奴的郅支单于做梦也没想到,他碰到了一个狠人,这个人叫陈汤。陈汤靠着假传圣旨的手段,征调了汉朝在西域的屯田军以及西域胡兵,一共集结了四万多人。

陈汤率领军队翻越帕米尔高原,当时叫葱岭,几乎是神兵天降一般迅速抵达康居国。随后一场大战,匈奴的郅支单于被汉军杀死,他的妻妾,王子以及匈奴王公共1500多人全部被诛杀。

在此战之后,陈汤给西汉朝廷上书,奏章里面的这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流传千古。

王小东: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打嘴炮不是中国人的风格

之所以这句话能流传千古,不光是因为说的霸气,更是因为古代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还是那句话,当中国人喊出口号的时候,那是要真动手了,打嘴炮不是中国人的风格。

文/王小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中亚地区   帕米尔高原   单于   西域   葱岭   中国人   汉朝   匈奴   西汉   中国   千古   使者   国人   口号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