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一直以来,中国对诺贝尔奖的情感很复杂,一方面希望通过获奖证明国家科技进步,而另一方面求而不得又让很多人耿耿于怀。在诺贝尔奖的问题上有人悲观,说中国以现在的教育体制希望渺茫。有人愤慨,说诺贝尔奖是资本主义国家把持,刻意压制,不要也罢。但真等到拿了奖,那可就一口一个真香,中国难以获得诺贝尔奖究竟是为什么?


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首先,先来讲一讲诺贝尔奖是什么,又为什么那么多人希望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巨额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大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在前一年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每年各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向有资格提名人发送邀请函和提名表格,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资格确认。首先是将那些自作主张的、不够格的提名信清理出去,然后将有效提名集中登记在“初选名单”上进行初步遴选,由于涉及的领域和学科不同,各个奖项的具体遴选办法和时间表也不尽相同。最后,于每年十月上旬由各个奖项的颁发机构通过投票来确定获奖人选,一旦确定即为最终决定,不接受申诉。

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还有一个诺贝尔奖评选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所有的评议和表决记录以及候选者的名单都予以保密,有效期50年。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声,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而且,从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却可在死后授予。此外,关于诺贝尔奖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鉴于遗嘱中它的利息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的时间限定不可操作性,后来各评奖机构将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成就评估从前一年放宽为最近的成就。当然,一些诺贝尔奖的颁发也不是完全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比如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可能并不爱好和平,而文学奖和经济学奖也有相应的一些质疑,其含金量见仁见智,所以这里讨论的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角、化学角和生理学与医学奖。

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来说以中国籍获得诺贝尔奖的有3人,以外籍华人获奖的有6人,当然至始至终是中国国籍,并在国内完成研究的只有屠呦呦一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也无怪乎广大群众对诺贝尔奖要求如此迫切,相比较于日本19年拿了19个诺贝尔奖,中国获奖确实少了一些。而关于中国难以获得诺贝尔奖,普遍存在一些代表性思维,如中国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缺乏锲而不舍坐冷板凳的精神,功利心太重没有资金支持等等,说实话这些确实能够成为一个人难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但却不是一个国家难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难不成我们国家所有科学家,所有科研机构都有这些问题?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些年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发展,也是奇迹了。诺贝尔奖之说也能够保持权威性、可靠性,奖项评定能够获得大部分科学家的认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评奖是具有一定滞后性的,授予的是经过检验得到公认的成果。也就是前面说的从前一年放宽为“最近的成就”。



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资料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诺贝尔奖得主取得诺贝尔奖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岁,而他们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59岁,从出生成果到得奖平均等待22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在1972年,并且在后续数年内验证了抗疟效果。而获得诺贝尔奖是在2015年,由此可见,除了达到诺奖级别的科研成果还需要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获奖。大家可以再想一下,中国二三十年前在做什么,答案是在解决吃饱饭的问题。不可否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科研正处于起步阶段,到现在我们还处于发展阶段,当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至2019年中国的科研投入仅次于美国,而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科研成果产出也在稳步增加,全球顶级科技期刊展出同样仅次于美国,科技成果的验证和转化是需要时间的,想获得诺贝尔奖更需要时间给中国一点时间,给科学家们一点时间,相信终有一天中国在诺贝尔奖上面也会遍地开花。


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沃夫冈克特勒,在2014年访谈中关于中国尚未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建议中有一段回答,简单来说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尽管你在进行一下伟大的研究,也许你处于一流的科研环境中,你仍然不能强求,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中国的大学和研究团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可能现在更需要的就是时间,当然其中也需要一定的运气,如果你坚持下来并最终突破了平静,那么对所在领域的影响力将是空前的。同时,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成就都不是偶然所得,美国很多大学也是在长期的科研积累过程中获得了重大突破,这个过程麻省理工学院积淀了超过100年,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甚至更久。在我看来,对于一件非凡的工作,中国的科研人员也许希望尽快提前完成,但科学研究这些事情有时候还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

中国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科技实力不够强?本质原因是什么?

大家希望见到国家快速发展科技进步,这个可以理解,但归根到底诺贝尔奖就是一个奖项,一个人的才华和实力并不会因为一个奖而产生变化,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也不会仅由一个奖项来决定。而最基本的,任何个人机构为国家科研发展作出贡献都应当受到我们的尊敬。当然,还是希望中国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拿到这个奖项,至于领不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诺贝尔奖   中国   诺贝尔   获奖者   美国   候选人   奖项   科学研究   本质   成就   平均   科研   成果   实力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