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端午节假期,元赵勇在进行凌空除险表演。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游客用手机记录元赵勇精彩的表演。

“快看,他在悬崖上飞荡起来了!”随着一声惊呼,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悬崖一侧,大家屏息凝神,静静观看着悬崖上的“舞蹈”。

6月12日,在红旗渠青年洞天河亭实景演出现场,元赵勇腰系绳索、手拿钢钎,高悬在近百米高的空中,他双脚用力蹬崖壁,向外荡开了十多米,然后瞄准目标直扑崖壁,犹如雄鹰俯冲。惊险、刺激,每一次飞荡都牵动着游客的心,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实景演出成为端午节期间红旗渠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演出真实还原了当年修渠时的场景,我仿佛瞬间穿越到了上世纪60年代。”虽然已经是第三次观看,但游客朱女士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感觉每看一次都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凌空除险是修渠过程中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当年,除险英雄任羊成带领着大家,一根麻绳系腰间,闯过一道道生死关口。半个多世纪过去,打钎、凿石的声音已经远去,艰难的修渠时光成了林州人最深的记忆。新一代的“除险员”,勇攀悬崖、凌空除险,通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表演,再现先辈的荣光。

每天两场演出,每场10分钟除险表演,元赵勇自2008年第一次接触凌空除险表演,至今已经有13年。他每天除了表演,还认真学习,查阅资料,只为更加真实地展现红旗渠故事。

“我们的老师就是当年的除险队队长任羊成,他的事迹在林州家喻户晓,非常感人,对我影响很大。”元赵勇坦承,面对近百米高的悬崖自己曾经也很害怕,但是看到老师坚定的目光,就下定决心要更勇敢,努力做到更好。在元赵勇看来,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向先辈的致敬,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尽管已经是有十多年经验的资深“除险员”,元赵勇的身上还是经常会被磕碰出大大小小的伤口。为了使演出更加真实,表演使用的除险钩是当年修渠时用的,粗糙且笨重。在悬崖上荡起时,元赵勇必须双手紧紧地握住除险钩,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冲向崖壁,铁钩结结实实地戳在石头上,手臂也震得生疼。随着回荡幅度增大,绳索在身上勒出一条条红色的痕迹,双手更是布满老茧。有时候稍有偏离,身体就会撞在凸起的石头上。

元赵勇称身上这些伤疤是光荣的“勋章”,“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林州人,能让游客通过我的表演去了解真实的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我感到无比自豪,听到游客的掌声和欢呼,浑身就充满力量,一切辛苦都值了。”元赵勇表示。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6月14日第01版:头版

青年洞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廊桥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红旗渠纪念馆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红旗渠人物雕塑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步云桥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人工天河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太行屋脊

「河南日报」每一场演出都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红旗渠   林州   太行   演出   精神   崖壁   先辈   实景   端午节   悬崖   掌声   当年   身上   游客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