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上海我是去得比较少的,而且大多匆匆路过,因此一直无法对它有较全面深刻的认知。近日偷得一时闲,说说我对魔都的印象,说不好别喷我呀。“大上海”恐怕是人们普遍接受的称谓,上海的种种“高大上”也是令人称羡的地方,但会不会有大而不当的地方呢?会不会也有那种大城市病呢?大上海的繁华最适合在晚上看,夜色可以抹掉许多细节,让人更能感受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气魄。而充满浪漫色彩的“夜上海”更能显示魔都的魅力。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上海的繁华集中在外滩,俯瞰浦东和夜游浦江是两个视角,我认为浦江夜游要比珠江夜游好看。东方明珠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而陆家嘴CBD的高楼灯火,充分展示了浦东开发的成果。过去有个说法“浦东一间房不如浦西一张床”,自从浦东开发以来,如今恐怕要改变了吧?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其实上海的文化积淀还是在浦西,那是老上海的灵魂。那里不仅有不少商贸大厦和国际会议,还有那座诗情画意的外白渡桥。老上海是活在电影里的,民国时期的十里洋场是引领当时的中国时尚的。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上海生产的日用商品仍是全国款式最新的,甚至成为时髦的代名词。那时候我们都知道上海的精致是出了名的,上海的轻工业品以精美享誉全国。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上海的繁荣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上海由此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但同时由于租界提供了市民免于反动政府、军阀以及躲避战乱的侵袭的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中共一大就在上海召开,有一次出差我下榻的宾馆就在中共中央第一座无线电台遗址旁。上海,也可以说是一座中国近代史的博物馆。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大上海其实也有小的一面,比如上海小男人,我印象最深是在多年前帮一家上海企业做广告,业务代表是一个上海小伙子,他想在当地报纸发一篇软文,于是我找报社一位女记者帮忙,双方事前说好一块钱一个字。当女记者拿着报纸来结账时,那位男士竟趴着报纸上一个字一个字数着,女记者一脸的不耐烦,你匡算一下不就行了吗?或许迫于竞争的环境,上海人精于算计,当然,过分精细也会显得小气和抠门。弄堂、石库门、亭子间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作为中国人口密集最大的城市,逼仄的空间令上海人激发出更多的想象力。但上海人是聪明的,有想象力的,几年前他们搞了一批简易建筑就把全国人民忽悠到上海来玩,那就是世博会!可能大家不知道里面的中国馆可是广东人设计的。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到上海开会,主办方把参观点放在上海附近属于浙江的一个古镇。后来,朋友推荐我去看看上海的创意产业发源地——田子坊。田子坊位于上海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叫泰康路的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曾经拥挤平常的田子坊弄堂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宛如上海市著名的荣乐东路一样,变身成为现代创意聚集地,增添了人文艺术气息。同时,各种上海传统的工艺和美食云集于此,田子坊已成为中外游客必去的旅游景点。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魔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别称之一,魔都一词最早发源于旅居上海的日本名作家村松梢风在大概一个世纪以前的畅销小说《魔都》。今天的魔都一词可以理解为英语“MAGIC CITY”,意为魔幻之都或者魔力之城。上海的大与小蕴藏在新与旧之间,当它的制造业没落之后,取而代之是金融业的兴盛。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发展,上海有可能代替香港而成为亚洲金融贸易中心吗?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在一些北方人眼里不太分得清楚上海人和广东人,受外来文明和商业文化浸润沪粤两地的人都具有契约精神,但也有细微差别。就拿做生意来说吧,合作双方,上海人觉得赚得比对方多才能算赢。而广东人则觉得自己有得赚了就行,至于对方赚多少他不管。很难说敦优敦劣,思维方式不同而已。我相信,魔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幻,它的洋气、时尚和奢华是显而易见的,它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则不易察觉,它的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上海,我还会去的,还有什么值得去看的地方吗?我已好些年没去上海了,您能告诉一个我还不知道或说得不对的新上海吗?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多面魔都: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和新上海

推荐阅读:

老北京,新北京

南锣鼓巷的北京味道

广州迎春“行花街”

广州人的淡定,疫情中学摄影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与文博会

再到鹏城,感受深圳活力

未名湖畔看北大

暨大的春天是最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上海   外滩   洋场   租界   弄堂   创意   帝国主义   深圳   上海人   集市   中国   想象力   女记者   地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