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靠浦荐宝#

靠浦君又来荐展了。

上个月,国际博物馆日,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亮相了一个新展——“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一开始不以为意,进到展厅才发现这真的是一个绝佳好展。

推荐指数:⭐⭐⭐⭐⭐

展览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章节。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重要科研成果与代表性展品,全面梳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修复技术。展览汇集10个省市、23 家文博单位的 50 余件(套)文物及相关辅助展品,其中不乏国之重器,也有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还有通过科学研究复原的精美复原件,包括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兵马俑、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 M16-2 号车(复原件)、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碳化稻米等。

展览展期为5月18日-8月17日,共3个月。其间,知名文物保护专家将带来11场馆藏文物保护系列讲座,完整呈现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突出“学术性”和“科普性”并重的策展理念。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修复的彩绘绿面跪射俑,秦始皇陵二号坑出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俑在制作完成之时,均为通体彩绘。彩绘的施色方法是先在陶俑、陶马身上平涂一层生漆作底,然后再绘彩。涂生漆作底的目的,在于使俑体的表面滑涩相宜,吸水适度,便于施色;另外也可增强颜色的附着力。其颜色厚薄不一,面、手、足部的颜色较厚,施色为两层;其余部位施色一层,颜色较薄。在陶器的表面先涂生漆作底,然后再绘彩,这种工艺可能始于秦,盛于汉,汉代以后比较少见。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兵马俑表面原本施有明艳的彩绘,其彩绘底层的主要成分为生漆,制作工艺及对环境变化的剧烈反应导致其出土时迅速卷曲起翘而脱落,极难保存。新材料的研发结合特定的加固技术,得以使这些彩绘陶俑以本色示人。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石胄和石甲衣。

石甲胄的材料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色泽均匀,经过磨制和钻孔以青铜丝串系,与秦俑身上塑造的铠甲相比更显得精制用工,反映了秦代高度发达的手工制造业和秦陵修建的繁复艰巨。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修复的唐韩休墓出土壁画《玄武图》。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韩休(672年-740年),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在唐玄宗时期高居丞相之位,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均有记载。乃刚正不阿、不追求名利的名相。唐玄宗为用他而宁愿自身消瘦;他儿子韩滉所画的《五牛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013年,韩休墓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被发现。发现韩休墓葬的线索来自盗墓贼,更与2010年我国从美国追回的国宝文物——唐代贞顺皇后(武惠妃)敬陵石椁的案子有关联。武惠妃石椁的案子是由杨彬为首的犯罪团伙所为,他们将壁画切割后进行盗卖。当年在追索石椁时,考古人员从警方缴获的该犯罪团伙的移动硬盘中,发现了许多壁画照片,除武惠妃敬陵壁画外,还有其他墓的唐代精美壁画。经盗墓贼杨彬指认其盗掘、拍摄的唐代壁画墓地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

该墓位于长安区郭新庄村南,在杜陵东南2公里的少陵原上。省考古院考古专家、该项目的负责人刘呆运说,在该墓西侧有唐代著名的韦氏家族墓、长孙无忌家族墓,该墓南侧为唐代武惠妃敬陵,东侧为唐代宰相杜如晦家族墓葬,可谓唐代的名人墓葬群。考古人员经过勘探发现该墓葬竟有4个大盗洞,盗洞的精确程度令人吃惊,最大的一个直接打到了墓室内,令考古专家揪心。

考古专家下到墓室内,惊喜地发现壁画依然存在,而且保存完好。2014年2月,由陕历博和省考古院联合组队对该唐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令考古专家最为惊喜的是,墓室大致呈边长为4米左右的方形,除入口外,其他三面均绘有精美壁画。墓室东壁上绘有乐舞图、西壁是屏风图、南壁绘有玄武图。这些壁画的绘画技法娴熟,水平十分高超,这些壁画保存得清晰完好,而且题材罕见。

《玄武图》当时已破损不堪,现场还有修复的多媒体展现和墓穴复原,非常值得一看。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陕西西安唐李倕墓冠饰。2001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发掘工地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
  很幸运,此墓没被盗过。根据墓志铭得知,墓主人是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孙女李倕,葬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年仅25岁。出土大量玉器、银器、铜器、瓷器等随葬品。修复后的李倕公主冠饰,由500余件金、银、铜、铁、珍珠、绿松石、羽毛、玻璃等近20种不同材质的构件组成。制作工艺铸造、捶打、金珠、掐丝、镶嵌等,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和加工工艺水平。
出土时材质保存状况极差且层位复杂,对其分别整体提取至实验室进行清理并逐层提取,其复杂的结构得以完整揭示并复原。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彩绘青铜水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以往发现的陪葬坑都是以真正的鸟兽陪葬,出土时就只剩动物的骨骼。青铜水禽在秦代考古中属首次发现,这对丰富和评价秦始皇帝陵的文化内涵具有重大学术价值。青铜水禽共出土46件,主要出土于陪葬坑I区和Ⅲ区,包括青铜天鹅、青铜鹤及青铜凫雁三个种类。其中青铜天鹅20件、青铜鹤6件、青铜凫雁20件。由于盗扰及坑体焚毁坍塌,这些水禽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损毁严重的已经无法修复。同时,由于长时间潮湿环境的侵蚀,水禽都有一定的锈蚀。出土时青铜水禽都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白色彩绘,可见,当时青铜水禽制作完成时,表面也施有彩绘。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馆藏。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老官山三号汉墓中共有六种医书,该墓葬内发现920支医学竹简,部分医书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从出土的竹简内容来看,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还包括一部医马的兽医专书,是我国首次出土的兽医文献。

专家说,这批医简在医学史上的价值,远高于马王堆医书。

靠浦君猜,上面写的是:“胃”不能吃多哈[憨笑]

同时,该墓还一起出土了完整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该漆人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人像身体上用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并在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等小字。该经穴髹漆人与大量医学典籍一同出土,说明这些遗物并非随葬明器,而可能是墓主生前行医、教学中使用过的,应是我国发现的迄今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对解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证明在西汉早期中国的中医针灸学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也不知道这个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在不在成都博物馆。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锦缘绢绣荒帷,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
  
2007年,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了四层质地各异、造型独特、纹饰华丽、做工精细的棺罩(荒帷),如此高等级和保存完好的汉代荒帷还是第一次出土,为研究我国西汉初期的服饰、丝织品制造技术和手工业水平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其四周由对兽对鸟几何纹锦纹锦作缘,中间主要部分由绢地乘云绣制成,锦绣合一,奢华无比。但其保护和修复工作难度很大,先用生物方法加固,再用针线法修复,体现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修复工艺的完美结合。

当前展出的是第三层。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 M16-2 号车(复原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家塬墓地自2006年始共发掘墓葬60余座,发掘整理工作仍在进行中。墓地年代为战国晚期,墓葬的规格和等级较高,应是戎人首领及贵族墓地。当年就被列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考古工作者经过七八年来连续不断的调查和发掘,现已查明马家塬墓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大型、中型、次中型、小型墓葬共有59座,已发掘19座,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车马器占绝大多数,还有大量的玛瑙、绿松石、釉陶珠或玻璃珠、金银箔饰件、铜饰件以及错金银或包金银铁饰件等。充分体现了战国晚期西戎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多维性,为探寻秦与戎的关系及西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马家塬大墓所填补的最重要空白是在甘肃境内乃至全国首次发现了保存如此完好的战国车乘。《周礼·考工记》说:“故一器而工聚焉,车为多。”这是说在当时手工生产的单个产品上,集中不同工种最多的就是马车制造。说明在先秦时期马车的生产是工艺最复杂的高科技产品。

在马家塬已发掘的19座墓葬中,共出土31辆随葬车,其中,16号大型墓葬有3辆,1、3、16号中型墓均有随葬车5辆。车辆一般葬于墓坑底部,在双洞室墓一般前室葬有1辆豪华车。

这些车辆虽是非实用的礼仪性车辆,但其大量使用金、银、嵌金银铁和料珠进行装饰,不仅设计考究、工艺复杂、制作精美,而且装饰繁复、富丽华美、极尽奢华,在中国考古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发现。这些车辆,除了基本的单、双轮是中原传统车的形制,髹漆装饰为中原传统风格之外,以大量金、银、嵌金银铁和料珠装饰,高大多幅的车轮和长车毂构造则是北方草原地带车辆的特征之一。

靠浦君一开始以为那些金银装饰都是复制的,仔细一看才知道都是原物复原,如此繁复的工艺,真的是当时战车中的“顶级豪车”,一点都不比中原汉文明差。可见当时游牧民族的工艺水平也极度发达,和西方的交流深度远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成都商业街战国船棺葬出土漆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成都商业街船棺墓葬群出土了迄今为止体量最大的船棺以及数百件精美的漆器,为古蜀文明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此漆床出土时共45 个构件,其中部分构件被盗扰,饱水糟朽,结构脆弱。经过清洗消毒、加固脱水、干燥定形等技术处理,使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的漆床得以复原。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南宋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1975年10月,福州北部浮仓山的南宋皇室贵族命妇黄昇墓葬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尤其是精美绝伦且数量繁多的丝绸衣物,揭开了南宋贵族女性奢华生活的一角。

黄昇当属宋代宗室的贵妇,其父为福州进士黄朴,在端平年间(1234-1236年)任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司(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黄昇16岁嫁于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赵与骏,怎奈17岁命薄而亡。由于身份显贵,黄昇的随葬品十分丰厚,其中包括了其父亲为她精心准备的陪嫁和夫家为其添置的华贵的四季衣物。其中丝织品种类相当齐全,面料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高级织物,绫、罗、绮、缎、绢、纱应有尽有。随葬服饰的款式也极为丰富,有袍、衣、背心、裤、裙、袜、鞋、抹胸、围兜等二十多种。它们质地轻柔、纹饰精美,除黄昇身上裹殓之外,其余均捆扎成若干个包袱后放于墓中。共出土丝织品354件之多,是当时全国出土宋代服饰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

彩绘兵马俑、战国“豪车”、唐公主冠饰、慈禧龙袍,50件国宝亮相

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慈禧陵地宫出土。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藏。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保存较好的一处大型皇家陵园。1909 年,慈禧归葬定东陵,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是慈禧入殓所着最外层服饰。袍身前后绣有“十二章”纹。“十二章”纹分别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黻、黼。“十二章”纹原本只限于帝王的龙袍上使用,但慈禧太后逾制穿戴,没人敢说不行。这件龙袍的袍身饰龙纹九,领缘饰正龙二、行龙三,两中接袖饰行龙各二,两袖端饰正龙各一。全身绣有“佛”字45个,表现了慈禧对佛教的笃信,以便死后尽快进入极乐世界。

针对该龙袍的保存状况和病害特点,在修复过程中采用背衬加固,即选用与待修复文物风格相近的现代织物作为背衬材料,衬于破损部位下方,采用相应针法将文物与背衬缝合,最大程度恢复其形制。

还有很多其他的展品等着各位去细细品味。真的希望考古人员可以修复多一点文物,展出更多的宝贝,让大家一饱眼福。当然,也辛苦那么多背后默默付出的修复专家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龙袍   彩绘   战国   生漆   水禽   墓葬   博物   兵马俑   成都   国宝   唐代   壁画   青铜   墓地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