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逛博物馆,是认识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最直观的方式,从上古时代到数百年前,城市的形成、建设、发展,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可以说,城市之框由文明构架,城市之魂由文明凝聚,城市之深厚由文明书写。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当我走进洛阳博物馆的时候,这片古老的大地开始于长河中不断变幻,每一件文物的凝视与直观,都意味着一个时代或一个王朝的开始与结束。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在这里,中原大地,河洛文化,几乎是浓缩于一体。若想要回溯一座千年古都的历史往事,洛阳博物馆非去不可。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从夏朝的铜爵到曹魏时期的白玉杯;从西周时期的兽面纹铜方鼎到春秋的“吴王夫差”剑;从东汉的石辟邪到南北朝出土的各个女俑;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从北魏的泥塑佛面像到唐代的黑釉唐三彩马……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犹如一页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当时的王朝风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在这众多的数以万计的文物中,除了醒目的镇馆之宝,还有这么几个文物十分有意思,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文物,惊诧之余感到有趣: 西晋时期的红皮鸡蛋壳和汉代的彩绘陶制百花灯。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其中,西晋所出红皮鸡蛋壳令我感到惊讶,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居然能保存至今(当时在想,是复制品吧,但看介绍也未提及“复制”二字)?这不得不教我发出惊叹之声,对其背后的故事深感好奇。


在古代,鸡蛋是非常珍贵的,还常常把鸡蛋当作陪葬品,这在我国很多古墓中都发现了鸡蛋。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1974年,考古学家在江苏省句容县考古挖掘时,发现一个陶瓿,里面装满鸡蛋;2007年洛阳石化河阳家园晋墓出土了鸡蛋;2019年,江苏溧阳上兴镇经济开发区的土墩墓中发现了一罐春秋时期鸡蛋。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发现“穿越”500年的鸡蛋和稻谷。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诸如此类的考古中所发现的鸡蛋案例还有许多。其中,洛阳博物馆的这“几个红皮鸡蛋”就是2007年洛阳石化河阳家园晋墓出土的 。

由于出土时蛋壳已经破碎,无法修复,因此洛阳博物馆目前展出物品为模型,令人们清晰而明确了解到在遥远的古代,古人对鸡蛋跟今人一样是十分重视的。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但当时,我还以为是真的“沉淀”了一千六百多年的西晋时期的鸡蛋呢,愣得我看了好几眼,实在无法想象它是如何保存得如此完整,毫无破损。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除此之外,另一件汉代的彩绘陶制百花灯以其夸张、突出的造型于所在展馆内十分张扬,我几乎是人群中一眼锁定了它。

这件陶制白花灯是1972年在洛阳西郊东汉晚期的贵族墓出土,灯的结构比较复杂,主体由灯座、灯柱、灯盘三部分组成,整体高92厘米,底座直径40厘米,灯柱高49厘米,直径6厘米。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灯座呈覆盆装,上有二人和姿态各异的动物,如虎、猴、鹿、兔等动物或奔腾跳跃,或坐卧蹲伏, 各有奇妙。

上层灯柱插接有12个弯曲的灯枝和4条飞龙,灯盏之上装饰有火焰纹花饰,绚烂夺目。

在灯盏和飞龙上骑坐有12个羽人,身长双翼,头戴顶冠,驾驭着飞龙,迎风破浪,扶摇直上,轻盈动态之美,呼之欲出,有种万物生灵汇聚在这片天地中,相处和谐而恬静的寓意。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汉代经济十分繁荣,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在丰衣足食,安乐无忧的情况下,普遍滋生出享乐思想,希望死后能升入仙界,便将这种想法充分体现在丧葬中。

就这件百花灯造型而言,覆盆状的底座代表着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昆仑山”,《海内十洲记》记载:“方广万里,形如覆盆”;灯柱寓意昆仑山上的天柱,《神异经》记载:“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古人认为,天柱是顶天立地的象征,将天堂、人间和地狱联系在一起。百花灯上的12灯盏分为三层插在灯柱上,形成了三层天盘,这天盘分别代表了昆仑山上的三座城池。《水经注》记载:”三成为昆仑丘。”在汉代人眼里,这三座城池就是仙境所在。

1600多年前的鸡蛋壳毫无破损?洛阳博物馆:汉代百花灯真张扬

而羽人则作为飞仙,它在《山海经·海外南经》、《楚辞·远游》中也有相关记载。汉代人认为,羽人能接引升仙,能将死者的灵魂带往仙境。如此形象,在大量汉代时期的墓葬中都有出现,以石砖画像尤多。


据考古学家发现,这种造型的陶灯是依照当时流行的青铜灯而制造的随葬明器,并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羽化升仙、升达仙境的强烈愿望。


大家去洛阳博物馆参观的时候,不妨留意下这件陶灯,可窥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百花   洛阳   汉代   昆仑山   天柱   博物馆   飞龙   鸡蛋   灯柱   灯盏   西晋   文物   时期   发现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