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过金沙江,为什么是“巧渡”?

长征过金沙江,为什么是“巧渡”?

1935年5月,赶在夏季雪融发水之前,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顿开枷锁走蛟龙,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铁壁合围,党史上称为“巧渡金沙江”。注意,这里不是强渡、不是飞渡。


“巧渡”之“巧”,第一在于毛泽东的运筹帷幄;第二在于红军占据了天时地利;第三,则缘于一个机遇的出现!


长征过金沙江,为什么是“巧渡”?

长征过金沙江,为什么是“巧渡”?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兵锋直指贵阳。


长征过金沙江,为什么是“巧渡”?

赤水河流域,位于三省交界处

正在城内督战的蒋介石吓了一跳,因其身边只有一个正规团,慌忙令滇军主力紧急增援。看到云南境内一时兵力空虚,出现了毛泽东预料的“只要能调出滇军,就是胜利”的战机,红军长驱西进,以一天120华里的速度由黔西入滇,先头部队竟前伸到离昆明30华里处。


此间还有一段插曲:薛岳因无云南军用地图,请“云南王”龙云送去。龙云本拟派飞机送去,但机师突然发病,改用汽车运输。1935年4月27日下午,汽车在曲靖附近被红军捕获……


除了地图,车上还有云南白药、宣威火腿、普洱茶等大批物资。


长征过金沙江,为什么是“巧渡”?


毛泽东得知缴获云南军用地图的消息后喜出望外,他幽默地说,当年孔明入蜀有张松“献图”,今天红军入滇有龙云“献图”,真要谢谢这位云南王的“关照”。当晚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人在西山三元宫详细研究了缴获的云南军用地图后,召开党中央和军委联席会议,做出了抢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重要战略决策。


长征过金沙江,为什么是“巧渡”?

皎平渡毛公山


在云南禄劝县皎平渡口,7条小船,加上36名艄公,中央红军悄然渡过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进入冕宁后,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第一次提出“红军万里长征”一词,“长征”从此传遍中国和全世界。

撰文/蒋蓝 图/图虫·创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金沙江   中国工农红军   宣威   云南白药   曲靖   党中央   周恩来   西山   冕宁   艄公   黔西   云南   红军   中央   地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