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深山之中的废弃钢铁厂,曾被称为“小上海”

每每经过三线厂,看到那些高耸的厂房与红砖楼,总想起果戈里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三线厂“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符号,已经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只留下曾经的厂房与建筑在诉说着当年曾经的往事。

安徽池州:深山之中的废弃钢铁厂,曾被称为“小上海”

在池州贵池区的梅街镇上,这里曾经有过一座职工超5000多人的大型军工厂,这边是上海援建的八五钢厂。1969年开始选址筹建,1970年4月26日正式投产,炼出第一炉钢。整座工厂占地上百万平方米,仅厂房建设就高达22万平方米,这也成为了上海在安徽地区最大的一座冶金企业。

安徽池州:深山之中的废弃钢铁厂,曾被称为“小上海”

在当年,这里人烟稀少,在建厂时,实行的是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方针。车间建得很牢固,宿舍却很简陋,很多都是简易住房。那些来自上海的老三线人,付出了多少的艰辛,现在的人已经不可想象。鼎盛时期,在这里生活着将近数万上海人,因此这里也有着池州小上海之称。

安徽池州:深山之中的废弃钢铁厂,曾被称为“小上海”

当时整个工厂有8个生产车间,后方还有一个车队,为了方便原材料的运输还专门修建了一个码头。随着工厂生产正常,厂区盖起了高楼,修建了马路,拥有了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学校从幼儿园搬到高中,职工医院,还有银行、邮局、粮店等。百货商店的物品都是从上海运过来,平均每天一部车在路上搞生活运输,油盐酱醋、肥皂、草纸都不愁,也有海产品。每个食堂的副食品都有保证,而且定期给大家改善生活。

安徽池州:深山之中的废弃钢铁厂,曾被称为“小上海”

1996年,转交给地方的八五钢厂宣布破产清算,分布于山沟中的厂房也被空置了下来,有的车间被改造,有的整体厂区被分割和肢解,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致使厂房及基础设施损毁比较严重,只有少数用房改建为村民住房。

安徽池州:深山之中的废弃钢铁厂,曾被称为“小上海”

走进厂区的子弟中学,荒草萋萋,一片破败景象,早前这里还被一家石灰石破碎工厂使用,后来加工厂也倒闭关门了。如今这座学校掩映在一片绿树杂草中,昔日书声琅琅与充满活力的校园,如今呈现一片凋零荒芜、残垣断壁、杂草丛生。

安徽池州:深山之中的废弃钢铁厂,曾被称为“小上海”

这里曾经跳跃着一群吴语伲侬的上海子弟,接着又有一群来自安徽各地的孩子,这里曾有着他们的青春笑语,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而此时,宽阔、平整、热闹的水泥球场已不见踪影,旧日的模样荡然无存。现在地面坑洼泥泞,污水横流,就似一个废弃工地,让人唏嘘不已……

安徽池州:深山之中的废弃钢铁厂,曾被称为“小上海”


当初有人直接说梅街八五钢厂那联想到的就是小上海,可想而知当初是多么兴旺发达。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曾经热火朝天的“小三线”人去楼空,留下满目苍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池州   安徽   上海   吴语   残垣断壁   钢铁厂   钢厂   厂区   深山   子弟   车间   住房   厂房   当初   职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