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虞山探秘(四):山顶神秘石眼

上期小编介绍了虞山上的一块大石头,名曰“夫妻石”。今天接着探秘《虞山山顶神秘石眼》,当小编与盛老师一起登上山顶时见到许多石眼,每个石眼凿制非常规整。从东至西皆有,西侧的较大,东侧略小,大者约40厘米,小者约10余厘米。西部的石眼略成斗状分布,几个一组,中部和东部的石眼多为单个存在,石眼有深有浅,各不相同。

永城虞山探秘(四):山顶神秘石眼

这些石眼究竟是什么年代打制的?其作用是什么?现有资料均没有任何记载。当地老百姓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永城虞山探秘(四):山顶神秘石眼

盛老师说,不久前永城文史专家曾对虞山古迹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调查,通对石眼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结合民间传说和其它地方的史料综合研究,认为这些石眼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种:

一,表木观测天象所用。将木柱栽在高凸的山顶,避免四周树木和其它障碍物的干扰和影响,可以准确观测日影的移动,以测量时间和天象。

永城虞山探秘(四):山顶神秘石眼

二,插旗所用。根据《水经注》记载,古代虞山北临获水(澭水、丹水),又叫北汴水,扼守梁宋到彭楚之间的水路中心位置,处在中原通往徐淮的咽喉地带,是梁宋地区唯一濒临大河的制高点,附近又有狐父城,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多次驻军。军营驻扎山顶,其旗帜是醒目的标志,插于山顶。石眼为固定旗杆之用。另外庙宇也需要插旗,凡山顶只独立存在一个石眼的,皆应与插旗有关。

永城虞山探秘(四):山顶神秘石眼

三,木构建筑柱洞。凡有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三角形的石眼分布,应与用木棒搭建房子有关,现在可以在石眼周围的岩石缝隙里或泥土里,发现灰陶或釉陶残片,皆是古人使用的生活器皿,或碗碟、或盛水、盛酒陶器、或装粮食的陶器。说明曾有古人在此生活。据附近老人世代相传,家在砀山的梁太祖朱温曾在虞山上用木头建造高大的京观楼。

永城虞山探秘(四):山顶神秘石眼

四,疑似北斗七星或天文星象图案。古人迷信于星宿图,在山顶凿制石眼,使石眼的布局与天上星象图对应,期盼祥瑞,有天文星象祭祀含义。

五,山顶修建栈道所凿制。古代虞山顶巉岩耸立,怪石嶙峋,森林茂密,荆棘遍地,举步艰难,古人为开辟道路,凿石架木修道,留下大小不等的石眼。

六,修建山顶寨墙,加固石墙所用,目的是固定墙基,更加牢固。

七,有虞氏部落打制的特殊符号,或与部落、部族的政治活动、宗教活动有关。

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这些石眼均凿制规整,开口较圆,眼内壁垂直,有细微錾痕,有的似略经打磨,内面基本光净,眼底平整。可以说做工是精细的。我们认为,现在能够看到一个个石眼的,可能附近还有,有些已被泥土掩埋,有些已被采石或石块自然分化崩解、破坏掉,消失不见。从有些石眼的顶部看,开口石块面不平齐,甚至有些石眼只露出底部,说明石眼周围地貌被破坏严重,当初绝不会是这种样子,我们所看到的石眼附近地貌已经不是古代的原貌了。

综合分析,虞山石眼应是古代天文文化、建筑文化、祭祀文化、军事文化等的综合反映。

注:本篇文章关于对虞山山顶神秘石眼的研究结论,只是作者及地方文史爱好者的推测,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更希望各地考古专家及爱好文史研究的粉丝们前来永城虞山探秘!

本文作者:盛朝新

本文编辑:芒砀赤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永城   水经注   天象   山顶   规整   星象   陶器   地貌   石块   祭祀   文史   天文   古人   古代   神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