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这座参与“壘尊之争”的任王后之墓

今天小编“芒砀赤子”要介绍的任王后是西汉梁国梁平王刘襄之妻。梁平王刘襄乃梁孝王刘武之孙、梁共王刘买之子。公元前136年刘买死后刘襄世袭梁王,在位40年,其妻任氏为王后。

任王后的事迹在《史记·梁孝王世家》中有段记载:平王刘襄十四年(公元前123年),因平王所宠爱的任王后想得到其祖父梁孝王刘武临死时传下来的价值千金的罍樽,而刘武在生前曾告诫其妻李王后该壘尊要善保存之,不得与人。因此,祖母李太后不同意,与其发生争执,刘襄私开府库取出罍樽给了任王后,李太后大怒,由此暴发了祖孙“罍樽之争”的事件。致使李太后气愤生病,而任王后因生着祖母的气,在李王后生病期间也不去请安问病。太后死,任后又不居丧守孝,其行为被一个叫类犴(an)反的人告到武帝那儿,武帝认为此事大逆不道,削梁国八城并将任后斩首弃市。

探秘这座参与“壘尊之争”的任王后之墓

关于任王后斩首弃市后葬于何处?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既然斩首弃市不可能与刘襄葬在一起,也有人认为念及夫妻感情及家族情怀与刘襄一起葬在了芒砀山,不过这一观点暂时得到专家的默认。

梁平王刘襄及王后葬于芒砀山的何处呢?刘襄在位40年,正处于西汉中期,是梁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梁王。那么,他的陵墓选址应该风水好、规模大。从目前芒砀山已发现的陵墓位置分析,除了保安山梁孝王陵及立山头梁共王陵外,夫子山应该是陵墓位置首选。

夫子山是芒砀山群山中一座面积较大的山头,南北狭长,有南、北两个对峙的峰巅,整座山成马鞍型。相传该山因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去曹适宋”在芒砀山避雨、晒书、传道讲学而得名夫子山。目前夫子山共发现了三座大型汉墓,山的南峰、北峰各有一座,均是依山而凿的大型崖洞墓,坐西朝东,南北并列,两墓相距约100米,编号为夫子山1号、2号墓。山的西侧脚下有一座中型土坑竖穴多室墓,距离山顶的2号墓约200米,编号为夫子山3号墓。

目前考古专家根据夫子山陵区位置、墓室形制、规模及出土的文物初步判断,夫子山1号为梁平王刘襄墓,2号墓为王后墓,即任王后之墓。

探秘这座参与“壘尊之争”的任王后之墓

梁平王刘襄墓位于山的南峰,墓顶部有巨大的封土,且封土保存较好,呈覆斗型,南北长12米,东西宽8米,高约4米。地表及封土层中含有绳纹筒瓦和云纹瓦当残片及汉代陶片。1990年,原商丘监狱石料厂在墓东50米处的墓道附近炸出一陪葬坑,出土陶俑20余件及铜车饰、铜盖弓帽、铜带钩等40余件,同时还出土了鎏金熊、狮等珍贵文物。

探秘这座参与“壘尊之争”的任王后之墓

任王后之墓位于山的北峰,因早年被盗,墓顶封土较少。该墓现已发掘清理,主要由墓道、车马室、甬道、前室、后室、棺床室及侧室组成。墓道开口向东,现存东西长33米,宽5.1米。墓道的西端、近甬道口的南北两侧有对称的侧室,为车马室。甬道东高西低,倾斜约30度。前室南北长约8米,东西宽约6米,顶部平坦。西壁有3米甬道至后室,后室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6米,高约4米。内有棺床室及侧室。在该墓的东50米处有一陪葬坑,坑顶已遭破坏,1995年发掘清理,出土文物1000余件。

探秘这座参与“壘尊之争”的任王后之墓

目前任王后墓已清理完毕、对外开发,喜欢历史研究的朋友不妨参观、探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王后   砀山   封土   侧室   墓道   夫子   甬道   陵墓   车马   西汉   祖母   太后   公元前   山头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