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河南学生自愿公开销毁手机:教书育人不是侵权借口,与文明相悖

在台下全校1000多名老师同学的见证下,几名带手机的学生走上高高的台阶,亲手将自己的手机扔进桌子上的水桶里销毁,这样似曾相识的一幕竟然堂而皇之地在今天上演,迅速登上网络热搜。

按照河南宜阳这家学校的罗校长回应,这些学生是经过“学校教育后主动销毁”,“家长也支持”,更为离谱的是,这名校长说,“若这个举动能让更多学生不问家长要手机,也给家长省了开销。

评河南学生自愿公开销毁手机:教书育人不是侵权借口,与文明相悖

不知道这名校长的学历和人生经历,但让学生主动销毁私人财产的方式,达到给家长节省开支目的,却让人不敢苟同,这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也让人一头雾水,用破坏财物的方式省钱的说辞都能脱口而出,也算是见识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如何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按照这家学校的回应,他们学校本来就允许学生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但按规定要交给老师保管。而这几名学生,按照校方的说法,自然是没有主动上交老师并偷偷使用,被学校抓到了。

学校有规章制度可以理解,教育不遵守规矩的学生也可以理解,但对于这家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却让人完全不能认同。

评河南学生自愿公开销毁手机:教书育人不是侵权借口,与文明相悖

梳理一下学生登台亲手销毁自己手机的过程,按照学校回应,这之前他们是经过了学校老师的教育,才有了主动销毁手机的举动,而从被老师教育到学校举行公开销毁大会,这期间学生肯定是经历了多轮学校、家长教育,想必认知已经非常深刻,是否有必要举行一个全校师生参加的公开销毁大会呢?

无论是从该校的规章制度还是普通人的认知层面讲,这几个私自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孩子并没有犯太大错误,经过老师家长的共同教育,理应可以认识到错误,大概率地也不会再犯了,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业。

可是,该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几名学生拿着自己的手机亲手扔到水桶里销毁,还组织了数千学生集体围观,是否让人不寒而栗地想起了疯狂年代的一些举动?

抛开手机是否为孩子私人财产学校无权销毁这个财产归属权利不谈,但从这一点来说,这家学校的教育理念就与文明社会背道而驰,对犯错误的孩子一点宽容没有,手机对孩子的需求虽不像成人那么大,但也绝对是孩子们的心爱之物,在同学面前亲手毁掉自己喜欢的一件东西,对孩子自尊的伤害得有多大?把孩子送进这里学习,家长们能放心吗?

作为学生、家长和学校而言,学校无疑身处强势地位,一个强者教育弱者“自愿”,很可能弱者并不是“真正自愿”,而是人在矮檐下地迫不得已。这让我想起了在社会新闻中常见的一个镜头,弱势一方去找强势一方维权,强者总是傲慢地挤出一句,“你去告我吧!”

评河南学生自愿公开销毁手机:教书育人不是侵权借口,与文明相悖

其实,对待学生违反校规学校也有更加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比如,把学校师生组织起来,公开强调一遍校规中关于手机使用的规定,但不让几名孩子上台接受同学审视。桌子上也可以摆个水桶,将收缴的几个手机做个扔进去的举动,但最后时刻“刀下留人”,念及犯错误的孩子属于初犯,将手机交给家长保管,如果再犯则另论。

学校教育孩子,应该秉持“润物细无声”,是传播文明,而不是仇恨,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自己错误才是根本,把孩子放到台上公开羞辱的方式只能毁掉一个人的人生,与教育理念也不相符。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早些时候,辽宁某学校发生的“钓鱼执法”。当时,该校校长指使班主任拿着蛋糕进入教室,并告诉孩子们今天是正在上课的老师生日,然后对学生们说,大家赶紧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然后就可以分蛋糕吃了。

本来这是非常人性化非常温馨的画面,这一幕即便是孩子们长大了年老了,也会是人生的一段美好回忆。谁曾想,这一幕却被一群头脑简单教育工作者玩成了“钓鱼执法”。突然,窗外一名校长拉开窗户,指着几个拿出手机拍照的同学,喊出了“没收手机”,一脸懵逼的孩子们还没反应过来,校长大手一挥:“走,去下一个班级!”

评河南学生自愿公开销毁手机:教书育人不是侵权借口,与文明相悖

用人人痛恨并且严重有违社会主义法制的“钓鱼执法”方式管理学生,不知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为何能想出如此高招?原本单纯的祖国花朵,经过学校和老师孜孜不倦地浇灌,别说成为祖国栋梁,还能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得打个问号!

从辽宁学校“钓鱼执法”没收学生手机,再到河南学校学生“自愿公开销毁”手机,这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简单粗暴的方式,让人看不一丁点教书育人的影子,看不到一点文明社会应该拥有的教育理念,看到的只是对孩子人性的摧残。

真心提醒一句,为了孩子,为了明天,头顶园丁称号的人民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的默默奉献中,多一些反思,多一些人性化,多一些文明元素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教书育人   学生   校规   手机   教育工作者   辽宁   河南   举动   财产   校长   借口   家长   同学   老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