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许多的昨天都已成了故事,今天只有用热泪去温馨追忆。

——王金平

编者按:

“三线厂”那些曾经的历史中的“保密厂”“代号厂”是什么?

记得一位三线朋友说过“三线厂,熟悉的人对他无比熟悉,陌生的人又对他又无比陌生。”

此文名中“尚志故事”,并非讲故事,而是讲述半个世纪前的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发生的“往事”。

本文作者为黑龙江小三线“八二无后坐力炮”厂——尚志327厂的子弟。向我们讲述的第一篇,关于黑龙江林海雪原深处曾经的“保密厂”——327厂的历史往事。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黑龙江小三线纪实·327向阳厂


文|王金平


楔子:重拾三线往事,打开神秘军工人的画卷

岁月悠长,时光流水,离开327厂已经37周年。

期间看过一些记录黑龙江小三线的文章,作为一个在小三线长大的孩子,重温那山那水的故事,再现大山深处的艰辛与沧桑。

几近花甲,让我们再一次拾起三线军工往事,走进梦里故乡,荡洗灵魂,打开那段特殊年代里神秘军工人的画卷,揭秘军工厂神秘的面纱。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黑龙江尚志三炷香山·远眺向阳厂

代号327:三字头的三位数代号的三线厂

“327厂”座落在长白山山脉张广才岭南麓“三炷香”山脚下,创建于小三线建设初期的1965年。

最初的对外名称为:国营向阳林业机械厂(后改称:国营向阳机械厂),军工内部代号厂名:国营第三二七厂,保密信箱为“尚志县50号信箱”。主要产品为 “四零火箭筒"和“八二迫击炮”。我们习惯称之为:向阳厂。

中国三字开头的“八二炮”厂还有数家。

中国最早生产“八二炮”的厂家为南京“金陵兵工厂”,解放后称“南京晨光机器厂”,代号“307”兵工厂。

北京的小三线“八二炮”厂代号为317;

陕西铜川的小三线“八二炮”厂代号为337等。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白山黑水记忆·三线向阳厂遗址

兵工地理:哈尔滨城东南四百五十里,向阳沟里神秘军工厂

从兵工地理的角度上来看,我们327向阳厂更是把“靠山、分散、隐蔽”中的“分散”“隐蔽”做到了极致。

327向阳厂在哈尔滨东南约四百五十公里的张广才岭深处,从现在的辖区上看,327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尚志市珍珠山乡南部大河南屯村南2公里左右。

当年327厂建立初期,那里没有地名,只有一个属于冲河林场的工段,叫“二段”。到了七十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他有了一个带着时代特色的名字“卫星工段”。

向阳厂建起来了,当地的老百姓干脆叫我们厂所在的那个山沟为“向阳沟”。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尚志故事·向阳厂遗址

靠山近水:三炷香山下,三道响水伴向阳

327厂作为小三线军工厂,“靠山近水扎大营”这是免不了的,甚至可说比周边的厂子贯彻的更为彻底些。

“靠山”是军工厂最大的特点,向阳厂就在张广才岭深处的三炷香山下。东、南两方向几乎为无人区,西有大山阻隔,只有北方一条出路。

“三炷香”山海拔910米,由于其外形,仿佛敬香的三个香头,而顾名思义,具体从何时开始叫“三炷香”,有没有其他更深的含义,现已无从考证。

“近水”我们向阳厂有一条“三道响水”穿流而过。

“三道响水”是一条发源尚志县与五常县交界处老鹰沟南山附近的河流,本地人俗称“东大河”。

“三炷香山下,三道响水河边”,我们的父辈们就在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启了他们的小三线军工之路,从此也给我们这些大山里成长的孩子打上了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标签——军工子弟。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向阳厂旧址·我们的家园

三线寻源:父辈的小三线军工之路

依山傍水的美景,您会以为这里是世外桃源吧?

其实在这片儿神秘的土地上,有着很多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父辈们作为黑龙江小三线的拓荒者,在这里用他们青春汗水与泪水,筑起了山中的“军工屯”,挺起“军工脊梁”。

当年小三线建设同样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的老父亲:王增贤——尚志县商业系统标兵,承担了筹建向阳厂商店的排头兵任务。

自1966年4月组建向阳厂商店,同时作为最后一位离开商店的三线人,见证了向阳厂的从无到有,直至搬出大山的全部过程。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父辈的历程·老照片

据老父亲回忆:

“1966年到向阳厂商店工作时,那时候粮店也在同期建设,比向阳厂商店早9天成立。那个时候的向阳厂仅有5名正式员工,其余皆为省建三公司施工队伍。厂址位置到处是密林,先期抵达的人都住在帐篷里。”

除了商店和粮店,对于深山里的军工厂的职工家属来说,教育是万万不可少的。

稍晚些时候向阳厂子弟学校也开始筹建,1967年9月向阳厂学校的第一批园丁,从五常县汇集到至牡丹江总部,又从牡丹江总部辗转抵达尚志向阳厂。子弟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张恩惠,当年同期到达的还有马玉芳,丛文轩,安玉芝,付中兴,王淑英等老师。

再后来人渐渐的多了起来,参加三线建设者本着“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原则,从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沈阳,南京,重庆等城市陆续汇集而来。

当年的向阳厂的叔叔阿姨们,从苇河火车站(俗称“大火车”)顾不上洗去一路风尘,便赶赴一公里外的苇河“一里地”小火车站,再次乘坐人们俗称“小火车”的苇河森铁,驶向63公里外的向阳沟。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向阳厂子弟学校毕业留念

难忘森铁记忆:1967我的第一森铁之旅

我的老父亲回忆往事时已断断续续,但还依稀记得当年我们一家人,从尚志到向阳厂的森林之旅:

1967年8月,我年仅三岁,而弟弟王金玉刚满月,父亲和母亲便抱着尚在“蜡烛包”里的弟弟和我,开启了我人生第一次,长达4个小时的搬家之旅。

当年苇河林业局的森铁沿途各站,伴我走过了童年与少年,不经意间总会在脑海中浮现那些曾经的站名:

二里地、五里地、七里地、八公里、新立(九公里)、西平、平林、三合、东风、三九、青山、三道冲河、榆林、柳山。

许多人在三道冲河站下车后,还要再花1个半小时,行走足足5公里才能到达向阳厂。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森林小火车之旅

写在文后:还原历史高高的“三炷香”和欢腾的“响水河”见证

“三线”这是一段被淡忘的历史,因为当年我们是“保密厂”,不允许、更不可能让世人完全了解他。曾经一度以为,恐怕只有那高高的“三炷香”和欢腾的“响水河”能作证,我们父辈铸造的黑龙江小三线丰碑,让人荡气回肠唏嘘感慨。

如今父辈们已经迈入耄耋之年,许多老友已经驾鹤,一路走来的昨天都已成了故事。

曾经的三线子弟也年过不惑,甚至走进花甲,一个念头常在我心中萦绕,用并不丰满的笔触去回忆老屋,老街。

记录下:三炷香、三道冲河、干巴河上的干巴桥,还有春天里漫山的野花,野菜;

记录下:一区二区三区,水房子俱乐部,家属院老校舍,打开那里的情,和那里的爱;

记录下:学校里的老师,驻厂军代表,还有我们父辈的传奇;

…….

此文算是三线子弟给尚志327向阳厂的第一篇三线备忘,后面我们还将继续撰写他们曾经的往事。


尚志故事:代号327,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三线备忘:只为了不遗忘

【特别鸣谢】

苇河林业局宣传部徐钊同志及:路远明、马喜梅、任俊秋、潘义祥,周艳秋、温功和等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尚志   香山   响水   代号   厂纪   牡丹江   故事   厂子   林区   哈尔滨   黑龙江   靠山   父辈   军工   子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