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2021年4月26日

早晨从西宁出发,当列车驶入门源段时,远远就能看到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顶积雪依稀可见;列车继续前进,驶入祁连山腹地,然后进入一个白雪皑皑的童话世界,简直美爆了!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列车继续前行、驶出祁连山时,沿途的景色就像翻过一页图画,雪白的童话世界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辽阔的草场,从一闪而过的牌子上模糊地看到“山丹军马场”的字样,这地属于张掖的地界,意味着我已经从青藏高原上下来了,进入了河西走廊。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我预定的酒店在西环路上,倒是不远,出租车十来分钟就把我送到了。稍微休息了一会,打车直奔湿地公园,这是我从地图上找到的景点。湿地公园全称叫“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在张掖城北黑河东侧,处于黑河与山丹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资料显示:张掖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02万亩,有保护完好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1.5万亩,占公园总面积的72.8%;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等3个功能区。分布植物45科122属197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是目前全国城市规划区内最具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2011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只能这么说,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有这么个水草丰茂、树木成荫的湿地公园,对于地处大西北的张掖来说,真是上苍的厚爱,十分地珍贵;不过,对于来自洞庭湖边的我,从感官上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只是在心里真诚地祈祷:让祖国的大西北绿色更多一些,环境更美一些。

吃过晚饭后,我想沿着街边散散步再回去休息。张掖我也是第一次来,不知道哪里的夜景最美,只好沿着街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明清街。这是一条仿古商业街,中间有一排背靠背营业的小木屋,两边也都是店铺,商铺大多以美食为主。那天晚上人很少,可能是时间还早、吃宵夜的人群还未出来吧,我不知道平时情况怎样?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由于刚刚吃过晚饭,没有品尝美食的欲望,然后又继续漫无目的地朝前走,后来就走到了钟鼓楼。钟鼓楼在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的十字交叉路口的正中间,是东大街和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的分界点。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资料显示:张掖钟鼓楼俗称“鼓楼”、或“靖远楼”,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面阔3间,进深3间,底宽16米;台平面呈方形,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

由于是夜晚,也不知道是否开放,我就没有上去了,只在四周转了一圈就往回走;回程中再次路过明清街,看到一个卖花的小姑娘。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第二天我起得比较早,七点多钟就到了中心广场。广场比较宽阔,功能区域设计得也很好。晨练的人们比我还早,跳广场舞的、打太极拳的、耍剑的、还有打篮球的,感觉他们已经练了好一会了。

广场边上有座木塔寺,我是奔它来的。木塔寺,原名万寿寺,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为张掖市“金、木、水、火、土”五行塔之一。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头拱,大梁立柱连结,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浑然一体。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资料显示:木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

参观了木塔寺之后,下一个景点是大佛寺;从木塔寺所在的中心广场到大佛寺,步行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这是我昨晚做好的线路规划。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据资料显示: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国家四A级景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历时五载,至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竣工。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明、清两朝皆有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数次拨款迁建了牌楼、山门和三座散存的殿堂。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张掖大佛寺景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从山门进来,有一扇匾额上书写“佛法无边”的牌坊,牌坊两边是钟楼和鼓楼,经过牌坊,正前有一广场,广场正前有一土坛,沿台阶上土坛,坛上筑有一座两层大殿,那就是大佛寺正殿——大佛殿。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资料:大佛殿重檐歇山顶,高33米,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占地总面积1770平方米。殿顶用青筒瓦覆盖,殿周围绕廊。殿内塑有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

卧佛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右手掌展放在脸下,左手放在大腿一侧,胸前画有斗大“卐”字符号。梵文,意为“吉祥海云相”。造像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相貌祥和,栩栩如生。佛像两侧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各一尊,背面是十大弟子悼念举哀像。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群像,形态各异,形象生动。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卧佛背面墙壁上的《西游记》故事壁画,是该寺壁画中的经典之作。这幅壁画色彩斑驳,面积约15平方米,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画面上有险山怪石、参天古木、奔流溪水、云雾缠绕、高山火海,反映的是“取水子母河”、“道昧放心猿”、“婴儿戏禅心”、“大战红孩儿”、“活人参果树”、“路阻火焰山”、“大圣拜观音”、“大圣闹天宫”、“观音收怪犼”、“大闹金兜洞”等故事情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观音菩萨、红孩儿等人物形象刻画细致。

大佛殿后面是藏经阁;明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将正统五年(1440年)宫版印刷的经卷345种、685函、3584卷敕书颁赐给大佛寺,现藏于大佛寺藏经阁;还藏有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佛门瑰宝。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藏经阁旁有座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土塔塔高33.37米。全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塔基每边长23米,层层向上收小,共13节,华盖直径4米多,四周饰有36块铜质板瓦,悬挂着36个流苏风铃。该塔造形别致,和北京妙应寺白塔有相似之处。

土塔所在的殿内已修建成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的都是在大佛寺内出土发现的历朝历代的经书、石碑、铜镜、玉雕、珍珠等珍贵文物,还有中国的古钱币和波斯银币等。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让我意外的是,山西会馆居然包括在大佛寺景区内,也就是说,只要买大佛寺的门票,就可以免费参观山西会馆。

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募集资金,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会馆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戏台(上下两层,上为台,下为通道),看台(上为台,下为廊),牌楼,钟鼓楼,大殿(关公殿),后楼等。造型奇特,威严凝重。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山西会馆总体规模不算很大,大佛寺里面的入口应该是新开的,以前的入口应该在戏台那边的山门,可能是景区把山西会馆和大佛寺整合成大一块之后,为了方便参观和管理,才把山门封了,从大佛寺内部新开了这道旁门(个人猜想,没有求证,不一定正确)。

其实,开始还做了去马蹄寺和七彩丹霞的计划,后来因故需要缩减行程,就把这两个计划给砍掉了,这应该是我这次张掖之行最大的遗憾了。不过,这样也好,给再来张掖预留了一个充分的理由。

虽然说没去七彩丹霞和马蹄寺,感到十分遗憾,但也并不是特别令人沮丧。张掖的美景本就是看不尽的,来日方长嘛!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游记

坐在开往嘉峪关的火车上我还在想:金张掖,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从汉时的荒凉中走来,走进盛唐的繁华;从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走来,走进五彩缤纷的丹霞地;骏马在辽阔的草场上嘶奔,杨柳在轻烟般的小河边漫舞;草原上有雪山,碧水旁有沙漠……你既有江南小家碧玉的风韵,又有塞上粗犷豪迈的风情;你真是名符其实的塞上江南啊。

怪不得诗人要挥毫写下这样的名句: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祁连   张掖   木塔   山丹   钟鼓楼   牌坊   佛殿   泥塑   山门   江南   山西   湿地   会馆   壁画   山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