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天险有什么了不起?

有路还怕过不去?

——※※※※※※——

01 引子

昨夜,在道路施工的喧嚣的中勉强入眠。

早上醒来发现,半夜冲出去许久未归的相公,居然又睡在旁边的床上,显然他没有被那帮四川民工埋在水泥管道里。

“昨晚干什么去了?”我问道。

“找老板,让他把外面的施工停下来。”相公无精打采地说,“结果等了半个多小时。”

“你干嘛不直接找民工?”

“找了……没用。”相公支吾道。

“找老板有用么?”

“停了一会儿……就又接着干了。”

“后来你跑哪里去了,到别的房间和人睡觉了?”我质问道。

“没有。”相公道,“怕吵,去车上睡了。”

“车上安静么?”

“一样的……”相公声音越来越低,大约是困得不行。

“你这模样今天怎么过通麦?”我也急了,“要不要休息一天?”

“怕什么!”老司机相公陡然来了精神,“什么路我没开过?”

“那可是天险呢!”

“有什么了不起的。”相公一脸不屑,“只要有路还怕过不去?”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本日行程

心态归心态,今天的路可真不好走。看看这卫星图,从林芝市的八一镇到波密县城,白色的都是雪山,我们要在这一道道雪山的夹缝中硬挤过去。将要面对的是中国公路第一天险。

01 江南林芝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低处仅900米,是世界陆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带之一。

在青藏高原高原海拔最低的林芝,地形就像是个漏斗,中国出口径流量排第三的雅鲁藏布江——前两位是长江和珠江——在世界屋脊上横贯了一千多公里,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终点,从著名的墨脱县奔腾而出,冲向印度。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又反向扑入,与这里的高山峡谷撞个正着,造就一座座山的奇观:山脚下是热带气候,然后就是亚热带、温带、寒带,层层而上,山顶或许就是冰川。

在青藏高原的卫星图中可以看到,右下角白花花的一片的就是林芝以及藏南的山南地区,这里的积雪比西藏别的地方加起来还多。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修订版注:积雪越多说明海拔越低,空气湿润,也更益于人类生存。地图的右上角积雪区则是冲突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中印为何在总是在这两个区域发生冲突?因为藏南与克什米尔是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堵高墙的两端。

林芝气候湿润,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自然资源颇为丰富。

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气候相对温暖,林芝被称为中国的瑞士,西藏的江南。

听起来很棒的样子。

据说这些年有很多内地的老板跑到林芝来买房子,夏天飞过来度假。看得出,林芝的首府八一镇已不算小,仍在疯狂地扩张,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售楼部满大街。比浙江省面积还要大的林芝地区,十年前才只有十几万人口。

交通的改善、旅游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林芝,到西藏来旅游,体会了严酷的高原环境后,看看反差很大的林芝,或许也挺有意思吧。

我们几个对此却并无兴趣。来自云雾缭绕的庐山脚下,冬天漫山积雪,夏天处处瀑布,长江之滨,鄱阳湖畔,住在九江的我们跑到西藏看江南,有意思么?要说有着数百栋纯正欧美别墅的庐山颇具欧洲风情也还靠谱,林芝这个昔日的蛮荒之地还好意思说是瑞士?满大街新建的商品房有什么档次可言?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林芝地区行政区划图

或许是我内心的抗拒吧。从江南来西北,就是想看看塞外风光,为什么要看塞外江南?到西藏,就是想体会高原风情,为什么要看中国瑞士?与其这样,我干嘛不蹲在家里看江南、去瑞士看阿尔卑斯山?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雨中的林芝

清晨起来,窗外雨水渐止,漫天乌云。我们再次讨论行程,原计划是要在林芝停留至少一天。

这种天气情况,可以肯定的是最有名的南迦巴瓦峰没可能看到。附近还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里的江水180度大转弯,拥有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大峡谷两项认证。

我们的领队李兄曾经去过,他说那个所谓的景区门票价格奇贵,游客根本看不到那个大转弯。

想想也是的,由于山势过于陡峭(峡谷深达5000米),大峡谷的很多地方猴子都过不去,更别提人了。林芝的有些区域,至今还没有过人类的足迹。

既然如此,也就放弃吧。昨晚被楼下吵得昏头,也都没了玩兴。

退房上车,驶离林芝。

昨晚的淫雨濛濛给我的感觉不好,今日再看它的首府八一镇,却有不同的感受。

林芝的确是个很宜人的地方,河流沿城而过,水旁柳树成荫,注意,是柳树出现在西藏。白云在山腰缭绕,城市异常洁净。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由于这是旅游促进发展的城镇,并没有太多藏族的建筑和民风,站在宽阔的街道旁会觉得这里与内地的县城没有什么不同。

对汉人而言,低海拔且空气质量极佳的林芝,或许是西藏最宜居的地方。虽然它很不西藏。

02 翻山越岭

离开林芝,开始攀爬海拔4700米以上的色季拉山。沿途的树木更加茂密,从山腰向下看,平地处竟然有鱼塘,更不用说片片麦田,这与昨天经过的那么多瘌痢头山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色季拉山的垭口上遍地经幡。看地图,不远处就是海拔接近八千米,号称“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第一名的南迦巴瓦峰。不出意外,这回看不到它的尊荣,在气候如此湿润的林芝,夏季能看到这座神山山顶就是缘分。这次没缘,下次再来吧。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色季拉山隘口

跨过色季拉山隘口,空气更加宜人。随着海拔的下降,植物愈加丰富,乔木愈加粗大挺拔。

这是一段很长的下坡路,海拔落差达到2500米。难得遇到这么好的柏油路,开车可扶摇直下,极为顺畅。看路旁青山绿树,恍惚驶入庐山植物园。接近山底,但见遍野黄花绿草,农舍点缀其间。到这里才理解到,林芝被称为西藏江南,的确名不虚传。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在下山路的最后一段,遇到几位前往拉萨的长磕的藏人。停下来聊几句,由于对西藏的地理不太熟悉,没听懂他们从哪里来。为了这次朝拜他们已经走了五十天,去拉萨还要一个月。

我把自己身上那条离开拉萨时戴着的哈达献给了那位小伙儿。朴实的藏族农牧民很好相处,你对他们拍照,他们会欣然接受,你对他们微笑,他们也一定会对你腼腆地报之一笑。他们在微笑的时候,一般不会与你对视,但眼神是纯真的。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我个人对长磕这种宗教仪轨持保留态度。这次西行中遇到做长磕的,只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外数年轻的僧人,带着决绝、严肃的表情外,那些普通的藏族百姓,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轻松,时而露出微笑,仿佛这种我们看起来挺艰苦的修行对于他们而言不但不算什么,更是一种享受。

想起从尼泊尔回来的路上,那位藏族司机对我说:从宗教中获得的精神的快乐高于一切物质享受。

是这样么?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带着我送的哈达的藏族小哥

03 天险通麦

下山公路降到了江边,海拔只有2000左右,这里就是著名的通麦天险。全长只有14公里的通麦,是川藏线上交通事故最多、堵车时间最长的路段。运气不好,在这里等上三五天也是常事。

我们进藏的七月初,有几辆车在过通麦时被泥石流砸了,路断了几天。去年通麦断路的时间更长。

有人说,“川藏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最难的不在插入青天的高山隘口,而是全路段海拔最低的通麦(从康定开始计算),它还是全世界第二大泥石流路段。

通麦天险还有一个司机们不喜欢的名字:“通麦坟场”。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川藏线海拔图

到来之前还觉得奇怪,为什么短短一段路,几十年都修不好?到了才明白,还真就是没辙。

路建在陡峭的山崖上的,数十米下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堆极为脆弱且易崩裂的石块,镶嵌在土质疏松的山体中。此地气候湿润,又有强烈的板块运动,造成在夏天雨季期间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塌方崩路。这种地段,只能临时修修补补,根本没法做出高等级公路,即使再好的路面,可能在几天后就会被洪水冲垮、落石打断,或者被泥石流掩埋,因此只能任其成为一条烂泥路。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由于修建难度太高,少数地段难以相向通行,如果对面来了辆载重货车,那就要商量着怎么彼此避让。

与我们头几天在色达五明佛学院等处相比,通麦对驾驶技术的要求并不高,但这里是川藏线的必经之地,来往车辆过多,会车成为一道道难题。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在开行过程中需要时时停车,一群人下来研究如何移位,甚至由于车轮在泥地里面打滑,大家都要一起推车。这也是天险路上最有趣的事情,你若不觉得好玩,那就会焦躁无比,14公里在基本顺利的情况下需要开行3个小时,你走路绝对比开车快。路面狭窄到即使是能够见缝插针的骑行者也只能跟着车后面走,因为根本没有缝隙可以钻。一边贴着山崖,一边靠着悬崖。如果运气不好掉江里去了,也不会有人管,因为根本不可能生还。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通麦到处都有修路工人和工地,这里的维护工作永无尽头。

这让我想起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他不停地将巨石推到山顶,石头又滚下来,再推上去。通麦正相反,把石头推到江里去,又掉下来一堆,推下去,又来一堆,没完没了。

要解决这种问题,只能打洞,以现有的筑路技术,再烂的山体也能建隧道。事实上国家也正在这么做,估计再过两年,通麦天险就没了。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号称天下第一的通麦是不是真的很可怕?我们过去了是否值得骄傲?

其实真的没啥,一年年的这么多车不都过去了?虽然发生的交通事故总数在全国遥遥领先,但轮到每个人身上的概率并不高。

我们前面一位老兄,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你让他方向盘打左他一定打右的特级水平,沿着靠悬崖的路这一侧开那么久,也没冲入江里,真让人着急。

自己技术不行,听别人指挥,跟着走就成。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这里真让人无奈的是,如果下雨,你卡在通麦的路上,车辆丝毫不能移动,却看着山上的石头摇摇欲坠……我觉得天气不好就别过通麦了。

在这条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最危险的路段里,据说没有交警,起码我这回没遇到。出了问题,自己解决。交警也没办法过来援助。

你会发现,当人人都陷入困境时,必然达成协作体系,群众们可以自发解决问题。有时候,政府的角色不是必须。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我们这回很顺利,三个多小时就跨越了十四公里长的通麦,比步行还是慢了点。

剩下的路段就很舒适了,冰川、雪山、绿树、草地。山坡上的植被与南方已经无异,地表铺满蕨类植物,空气潮湿而清新。这里真不是人们心目中的西藏。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晚上,到达林芝地区的波密县,一座在群山环抱中因旅游而繁荣的小县城。由于住宿价格奇贵,我们就找了家县城外藏民开设的青年旅社,40元一张床,四个人一间房。

旅社的对面,轰鸣的江水奔腾而过。波密的夜晚,略寒冷,空气清冽。

尾声

一间内地100块不到的普通房间,在波密开价到360。于是大家决定住青年旅社,条件艰苦点,但每个人能省下140。

“咱们节约点钱去改善伙食吧。”无肉不欢的相公建议道。

“好!”膳食总指挥华哥表示赞同。

于是去找川菜馆,我依然缓缓地跟在后面,也不表态。

但见他们从一家装修很一般的川菜馆里走出来。

“太贵!”华哥摇头道。

想想也是,住宿这么贵,吃饭怎能便宜。

“这么样吧,我们吃得再省点,然后出去放松一下怎么样?”在一家早晚餐兼做的路边小餐馆坐下来后,有人建议道。

“好!好!”有人附和。

饭后,相公开着车带着我们在小巷子里面转,看上去他业务挺熟的。

车停在路旁,不远处有家KTV,旁边还有按摩店,几位新潮暴露的姑娘踏着高跟鞋“嗒嗒嗒”地摇入店里。

“这里怎么样?”有人提议,“进去吧?”

“好,进去。先抽支烟再说。”

一支烟抽完,有人点起第二支。

“怎么说?”有人问。

“走吧,回去睡觉。”

西行漫记·25 天下第一险

藏民开的青年旅社

修订版后记

两年后我驾车过通麦,天险已不存在,那段故事,参见《问道·29 痛苦的旅程》和《通麦险,它的另一个名字叫通麦坟场》,您可关注作者公众号“冯晓晖”阅读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克什米尔   雅鲁藏布江   林芝   西行   藏族   庐山   拉萨   波密   天险   瑞士   相公   西藏   江南   旅社   路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