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在华夏大地,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知道万里长城,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曾加固长城,可见长城的重要性,以及长城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绵延万里的长城也有多处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游客们习惯去名声大噪的东西两头,而忽略掉万里长城居中的镇北台。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值不值得我们去游览呢?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我们追溯黄河源头的旅程来到陕北榆林,自然不能错过镇北台。说到镇北台就不得不提榆林,榆林古称上郡,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建城的记录,是历朝历代重要的北部边疆。看榆林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就像是一只嵌入北部的钉子,西侧是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东侧是俯瞰京师的三晋大地,南侧是历史悠久的关中平原。对于中原来说榆林就是一道屏障。镇北台这里就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冲突交融的地带。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有人问榆林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有什么价值,其实毛乌素是一个年轻的沙漠,在汉代之前这里水草丰美,是一片大草原,由于战争加之人为的驻防,过度的放牧让这里的环境迅速恶化,导致了沙漠的形成。然而即使是大漠腹地依旧是地理位置险要,毛乌素不比塔克拉玛干,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度过毛乌素沙漠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在榆林北部几乎每一个县区都有长城遗址的存在,秦始皇修筑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到了明朝时期,元朝政权虽然土崩瓦解逃回草原,可实力尚存,瓦剌等部落时刻威胁大明的边境安全,所以到了明朝,又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明长城有其显著的建筑特色,修筑长城的位置大体是沿着秦长城的走向,但比秦长城就要讲究的多,多种建筑形式相互配合,内长城,外长城相互配合,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如今保留下来的大多都是明长城遗址,这座万里长城第一台也不例外。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镇北台位于榆林市城区北边几公里的位置,交通十分方便,只是最近景区在升级改造,门口许多地方都在修建,不过不影响我们来此欣赏万里长城第一台。在停车场就能看到一条条明长城的城墙遗迹,厚实的黄土让人眼前一亮,像是到了狼烟四起的边塞。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30元的门票不能说贵,游客稀少,正是这样才能看到昔日的苍凉。顺着土城墙一路向上爬,最先看到的就是款贡城,款贡城顾名思义就是蒙古来此赠送礼品、洽谈贸易的城池。城池险要,与镇北台构成了完整的榆林长城建筑体系。款贡城城墙保存完好,里面则是一片片的野花,残破中能感受到曾经的繁华。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在镇北台上能清晰的看到款贡城的风吹草动,这座镇北台可以说无事时监管蒙汉交易,有事时就是重要的防御堡垒。修建的恰到好处,用心十足。在这里不仅有款贡城,还有易马城,一东一西,相得益彰。易马城同样是蒙汉交易的重要场所,顾名思义在这里就是马匹的交易市场,同样的是在镇北台上也能清楚的看见易马城内的所有情况。这两座贸易城池都在镇北台的管控之下,既反映了民族的融合,又能看出古人在建筑上的智慧。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再往里走建议先去文化长廊再登台,在文化长廊里讲述了陕西段长城的分布,以及康熙36年以来设立的火盘地的简介。火盘就是伙聚盘踞,以长城为界,制定了游牧和农耕的方略,也反映出了蒙汉间的交融和兄弟情义。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在这一区域还有一座红山墩,算是这里最古老的遗迹,这是正儿八经的秦长城遗留,底长21.3米,宽18.4米,即使保存不算完整,依旧高达12.88米。这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扶苏和大将蒙恬修筑的长城,而红山墩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这就是镇北台的前身,到了明万历年间,红山墩的作用才被镇北台取代。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俯瞰整个镇北台,呈现出一个正方形,分三层组成,每一面的城墙都易守难攻,看上去十分威武霸气,城墙上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能明显看得出分界线,我想这也是体现了现代人对历史遗迹的重视,对历史文化的认可。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古迹能够及早发现,及早重视起来,这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转回东侧,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就是进入镇北台的唯一入口,残破的城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走在甬道里十分的凉爽。抬头一看硕大的两个大字"榆塞"交代了它的作用,这里就是榆林的北大门,也正是镇北台以及长城的存在,保卫了榆林乃至中原成百上千年。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榆林在明代属于著名的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然而榆林这个称呼却早就存在,相传古代榆溪河两岸榆树成林,始得榆林之称,在榆林这里古时候长满了榆树,榆树结出的果像铜钱一样,长满枝头,又名摇钱树,有非常好的寓意。可后来生态环境的破坏,沙漠取代了树林,榆树就非常少见,镇北台保留的两颗古树弥足珍贵,意义非凡。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镇北台上四面都是高大的城墙,不仅人能上去行走,就连马也可以,修建了专门的马道,马道宽阔,同时行走四匹马毫不拥挤,可见当时的规模宏大,驻守将士之多。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与城墙截然不同的就是镇北台这座真正的台,登台的道路狭窄,很多地方都只能通过一个人,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尽显无余。每一块都留有瞭望口,方便观察敌情。走上一层,到处都是写满"明"字的旌旗,算是一个古场景的还原,也能让游客感受到这种气氛。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往台顶攀爬道路更加狭窄,如果你细心,一定能发现砖包的墙壁里裸露的黄土,就像周边的长城一样,这种技艺被广泛运用在明长城的修建上,在此再一次感叹古代能工巧匠的技艺精湛。顶楼的哨楼早已在清代时倒塌,只留下一个基座,像是对它的纪念,在此登高望远,一下子塞外风情就出来了。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往北看,一望无际,像是茫茫的草原戈壁,往下看,一边是款贡城、一边是易马城。真的是能看清任何一点风吹草动。连绵不绝的长城可以称得上是一道奇观,往南看,榆林城的全貌尽收眼底,塞上明珠果然名不虚传。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转到这其实还没有结束,东北侧有一座敌台千万不要错过,沿着长城的边缘往东走,会发现长城真的很高大,与想象中的似乎不太一样。每一座烽火台都意义非凡,也是古时候长城上唯一的通讯工具,昼则举烽,夜则举燧。白天与晚上释放的信号各不相同,白天的烟叫烽,晚上的火叫燧。这座敌台就是烽火台之一,在敌台上还保留着安放弓箭和火炮的台子,历史还原感极强。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戌阁崔嵬天阙近,塞垣缭绕地维回。凭高极目狼烟靖,恍是逍遥莨苑偎。这首描写镇北台的诗词除了形容出地势的险峻,描写了塞上的风光,其实还有一种边塞的豪情,因为一条长城,也的确造就了无数个英武的将军和豪气的诗人,都为中华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包括我,可能很多人都好奇,长城是中国的专利吗?外国没有吗?其实外国也有,在镇北台就为我们科普了一下外国的长城,像德国、英国、阿拉伯、印度都曾修筑过长城,有的几公里,有的十几公里,跟我们的万里长城相比,算得上是沧海一粟,跟我们悠久的长城文化更是没有任何可比性。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镇北台整体不大,有人觉得这么点的地方,票价30元有点贵了。其实我觉得在万里长城第一台领略到的是一种长城文化,一种对长城特有的情怀在此得到满足,更是能感受到那种茫茫塞上的边塞风情。所以从这个角度讲,30元的门票算是很合适的。

看长城怎能错过镇北台,在蒙汉文化的交汇处,一览广袤的塞上风光

这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长城第一台,你觉得怎么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塞上   长城   榆树   万里长城   榆林   敌台   明朝   马道   边塞   城池   广袤   遗迹   城墙   沙漠   风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