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作者:王者归来

在古老的齐国故都临淄这片土地上,有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城,就像镶嵌在齐鲁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耀眼夺目。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胜利炼油厂

当人们从这里走过,看到的是一座座银塔高耸入云,拔地而起;一尊尊罐体相映成辉,错落有致;一排排管线延绵有序,纵横交织。从航拍的视角鸟瞰大地,从辛店走起由北到南,经大虎山、峰山、象山,再西至贡山直到张店,盘旋数十里,厂区连着社区,社区连着市区,恢宏的场景,磅礴的气势,雄伟壮丽。到了晚上,生产装置的塔灯连着万家灯火,夜色阑珊,星光灿烂,一片盎然生机。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齐鲁石化厂区夜景


这就是隶属于中国石化的特大型央企——齐鲁石化公司。这里有很多人很多事儿,每天发生着很多故事。这里有我们曾经的记忆,我们从小就生长在这里,亲身体味了这里的人情世故,亲身经历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亲眼目睹了这片热土的变迁沿袭。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辛店生活区夜景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当我们回首往事,不禁想起那些老炼厂人,他们是当年的创业者,是炼油厂的老一辈。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的炼油能力还不足,仅有的兰州、大庆、抚顺、大连、南京、茂名等炼油厂全部加起来炼油能力不过几百万吨。国家要求在“三五”期间建设和扩建炼油厂,使全国炼油能力达到1000万吨。1965年石油部批准了九二三厂的建厂设计,并经中央领导同意,按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要求定址在南仇和王朱接壤的位置,建设加工能力为250万吨的大型炼油厂,隶属于九二三厂,定名为石油工业部胜利炼油厂。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建厂前的景像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时任石油部副部长的康世恩对建设胜利炼厂提出了不要与民争地要在山头上做文章的等具体指示。1965年10月组成了以胡涵秋为指挥的炼建指挥部。

抚顺炼建公司抽调50多名职工作为第一批建设先遣部队来到了这片荒山野岭,在大虎山下搭起帐篷、架起临时活动房,开始“三通一平”即水通、电通、道路通和场地平整。

也是这年,南京炼油厂随之而来了一批以卫前春、田之翔为领队的建设人员,其中有刘伯衡、魏安稳、王德余等,他们是提前来做炼厂建设物资供应前期准备工作的。

随后石油部从抚顺石油二厂、三厂、大连石油七厂等单位调来部分职工支援建设。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三通一平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搭建板房

  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1966年4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在那天开工动员大会上表彰了前期建设单位人员,指挥部领导为他们颁发了奖状。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1966年4月炼油厂正式开工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建设者开赴现场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我们的父辈就是这些人,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在哪安家。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战前动员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建设工地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卫前春等和工人们一起劳动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人工夯实基础


当时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建设者们风餐露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畏艰难,发扬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硬是手拉肩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打桩、浇筑、预制、安装、调试等项施工,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到1967年10月常减压建成投产,创造了“胜利炼油厂速度”。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临时搭起的炉灶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露天食堂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1968年进行了填平补齐。当时炼油厂加工能力为250万吨/年,在全国是最大的炼油厂了,联合装置既是我国第一套也是唯一的一套炼油联合装置,包括常减压、催化裂化、焦化、电脱盐、脱硫、电精制和空压站等,这些装置、单元都联在一起,既节省占地和管道输送距离,充分利用热能,又能集中控制操作,这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炼油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随后炼油厂边生产边建设,又陆续建成了铂重整、烷基化、沥青、硫磺、化工等生产装置。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早期的塔吊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吊装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吊装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早期的炼油厂联合装置


老一辈炼厂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抚顺石油二厂、三厂、大连七厂、茂名炼油厂、抚顺石油一厂、兰炼、兰化来的,也有从独山子、大庆、南京、上海、葫芦岛、锦州、玉门、北京、包头、四川等地来的,还有炼建公司留下的职工。

调入炼厂的老一辈职工,大部分都是拖家带口来的。当时这些职工都还年轻,也就40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家里的子女都不大,大点的也就10来岁,更多的子女是在那以后出生的,一般家庭有三五个孩子,多的也有六七个孩子的。

来炼厂比较早的职工家属大部分住在南仇、南阳、王朱等附近农村,由炼厂统一租用社员的房子,暂时挤在房东家里居住。有少部分职工家属住在一区石头房的。1968年初,二区平房建好后,部分职工入住,以炼建公司的居多。随后三区平房陆续建好了,在农村居住地以及刚调入的职工家属陆续搬进了新居。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1967年炼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纪念

抚顺石油一厂的那批职工家属,先是到的东营,他们大部分老家是鲁西南的,很多是济宁嘉祥的,操着一口鲁西南口音。他们有着熟练的炼油生产操作技术。原抚顺石油一厂的老领导李雨轩早年从石油部调任抚顺石油一厂任党委书记兼抚顺市委副书记,那年他带领这批生产业务骨干调到九二三厂,时任九二三厂会战指挥部常委、副指挥。这批职工在九二三厂东营基地待了一段时间,要求到胜利炼油厂,经李雨轩协调并经会战指挥部常委会研究决定,于1968年调往胜利炼油厂,成为炼厂的生产主力。他们多年坚守岗位,有的临退休还坚持倒班。

刘春礼曾经是李雨轩的秘书,他随李雨轩到了油田之后也调到了炼油厂。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研究施工方案

老炼厂人有一部分是1967年到1969年间毕业的大学生,以北京石油大学的居多,他们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李毅中、李承友、孙绍德、王延康、荣滋白等都是那几年分配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从抚顺石油技校、茂名石油技校毕业分来的,如赵其发、罗世旺等。

当时这些大学生都很低调,在生产一线车间倒班,扑下身子埋头苦干,他们不仅是炼厂的生产技术骨干,也成为炼厂乃至公司发展进步的重要领导力量。

有一部分大学或师范学院毕业分配来的,也有的是从各地调来的,他们直接到炼厂子弟学校当了老师,成为默默无闻的辛勤园丁,为职工子弟学校乃至齐鲁石化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无私奉献。

也有些从外地医院或部队军医调入炼厂的,成为炼厂职工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后期齐鲁石化职工卫生医疗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这些教师、医护人员同样是老炼厂人,同属齐鲁石化早期的创业者。

炼厂1968年就开始招工了,主要从省内及本地招工,其中大家最熟知的是济南、青岛来的,有的是老高中生,过去的高中生有真才实学,像李绪茂、孙友民、闫惠合等就是那时候来的。

也有建厂初期就从部队转业或志愿兵转来的,还有“亦工亦农”的。“亦工亦农”是当时省政府为加快建设,决定从附近农村抽调部分壮劳力参加炼厂建设,被称为“亦工亦农”,有些“亦工亦农”转为了正式职工。

1969年之前入厂的职工都有12元钱的野外津贴,这在当时可是不菲的数目。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工余时间组织学习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铺设铁路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铁路调运线开通

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炼厂从博山、淄川、张店等淄博城镇户口中多次招工,也从胶东、临沂等地以及青州、临淄本地城镇和农村多次招工,还接收安置了很多复原转业来的部队人员。

1973年以前,炼厂子弟年龄够16岁的基本上都招工入厂了。

早期老炼厂人知道的老领导有:胡涵秋、万震环、荆治平、卫前春、徐谦、龙守信、荣镇中、李守绪、马平年等,提起他们都耳熟能详。这些老领导思想正派,作风务实,身先士卒,给职工群众们留下很好的印象。

抚顺石油二厂来的职工在胜利炼油厂的中层管理干部占大多数,比如王东江、何国龙、刘昌河、马吉安、仲崇德……还有很多。还有后来提拔为厂处级领导干部的比如闫庭光、吕震环、唐庆武等,此外从炼油厂提拔到公司机关各部门、各生产厂等二级单位的领导干部如叶家平、刘志远、姜云纯、张成文等不计其数,不一而足。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胡涵秋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董鸿斌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卫前春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马平年

炼油厂建设初期正值文革初期,难免受到波及。当时借着打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砸烂所谓条条框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体制被取消。厂领导万震怀等受到冲击,他们刚正不阿,为职工所敬重。

1968年6月建立了由革命干部代表、军代表和革命群众代表三结合的厂革命委员会。革委会主任是田之翔,副主任有宋吉顺、何国营等,事实上军代表成为领导核心。

后来到1972年后党组织恢复活动,实行了党委一元化领导,1977年取消了革委会。

当时还专门定制了纪念章发给职工。那时人们都佩戴毛主席像章,从一公分大的圆形像章到一寸大的像章,形状材质各异,还有曳光的,都爱不释手。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军代表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炼厂独有的伟人像章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那时厂里的宣传工作很到位,曾经看到过炼油厂以前会战时期的《战报》、《胜炼简报》等,都是彩纸油印的。厂工会美工人员整天忙着写写画画的,路边、广场等地方的宣传标语实时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时期的主题,比如:工业学大庆;抓革命促生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备战备荒为人民……

厂里的组织编制也半军事化了,比如检修营、联合装置营等,所属车间、单元叫连。

就连职工子弟学校也派去了军代表、工宣队,几年级就叫几连,几班就叫几排,比如我所在的五年二班就叫五连二排。

那时干部职工注重政治挂帅荣誉第一,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车间一旦做出好成绩就向上级报捷,用大红纸写好喜报,敲锣打鼓,一同前往厂部报捷。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建厂指挥部领导接受报捷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指挥部领导的贺信

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田之翔作为代表参加了九大。当时炼厂组织职工和学生到“红门”外欢迎九大代表荣归。田之翔在传达九大会议精神的时候,带回来了几个芒果,装在透明的瓶子里,放在主席台上展示给大家。在那以前都没听说过更没见过什么是芒果。

炼厂老一辈职工家属都很能干,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涌现出一些先进人物,如大家熟悉的有马金昌、仇发英和康桂琴等。

马金昌最早在联合装置是大车间主任兼营教导员,组织带领职工抓革命促生产,多次被评为厂、总厂标兵、劳模,曾被选为党的十大代表,后来是总厂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司工会主席。

仇发英、康桂琴她们当时带领几十个职工家属,学大庆三口大锅闹革命,创建了油毡纸厂,她们的先进事迹受到干部职工的称赞。仇发英后来是总厂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任总厂计生办主任。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马金昌和工人们一起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马金昌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全国三八红旗手、炼厂总工程师徐谦

老一辈职工爱厂如家,有着大无畏精神。早期的炼厂装置生产操作管理还不那么完备精细,跑冒滴漏及安全隐患一直存在,以至爆炸着火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身伤亡。

尤其是在生产一线的职工,面临着易燃易爆的工作环境,身处危险之中,很不容易。车间和厂领导的弦绷得很紧,生怕出问题,经常睡不好觉,无论三更半夜,一旦有警报响,穿上衣服就往厂里跑,英勇无畏,逆向前行。有的干部职工在危险面前奋不顾身,冲向火海关闭阀门,有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我有两位同学的父亲就是在火灾事故中因公伤亡的,他们为抢救国家财产付出了牺牲。

有一次,炼厂槽车装油台因静电引起大火,装满油的槽车烈焰冲天,火势迅速蔓延,危急时刻,职工们奋不顾身,同消防队员一道英勇扑救,终于扑灭了大火。那年春节,炼厂文艺宣传队专门把职工扑救大火的事迹编排成文艺节目为职工家属演出。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铁路储运槽车消防事故演练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这张老照片是一九七七年重整车间一班获得总厂先进班组称号时拍的。从右至左为,李保卫、周杰忠、于波、杨新成


炼厂老职工很有思想觉悟。以前实行了多年的低工资制,七十年代末期,职工好不容易终于盼来了涨工资,那次不是普涨,名额有限,父亲主动让出涨工资机会,说自己的工资比起来不算少,还是先给困难和工资少的职工涨吧。当时炼厂很多同志和我父亲一样让出了涨工资机会,他们这种先人后己的思想境界让人敬佩。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会后留影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早期炼油厂青年女工

老一辈炼厂人,他们是炼厂和齐鲁石化的创业者,他们爱党爱国爱家,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企业有着朴素的情怀,对工作有着积极的热情。

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勇于奉献,不图索取,为炼油厂、为齐鲁石化的发展撒下汗水,竭心尽力,伴随着企业直到退休,奉献了一生。

时间飞逝,不知时间都去哪了?如今他们有的已经步入老年,有的已是耄耋老人,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他们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老一辈炼厂人,后辈人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怀念临淄胜利炼油厂的老一辈们


值此齐鲁石化公司建厂55周年之际,谨从个人视角交流过去所见所闻之经历,旨在从一个侧面展现齐鲁石化人艰辛创业、优良传统、精神风貌和往日辉煌,引发老一辈人的回忆,激发年轻一代不忘初心,再创辉煌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炼油厂   指挥部   抚顺   茂名   槽车   齐鲁   像章   家属   石化   装置   职工   石油   领导   代表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