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里耕织图

这一天,忽然就很想念颐和园。想到暑期的游人一定是少不了的,于是奔西门而去。进西门是三十亩地和耕织图景区,以颐和园之大,旅游的人不大可能溜达到这边来。果然人不多,水流寂寂,花影森森。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从​树林里闲闲走到昆明湖边,眼前豁然开朗。于是找了一块岸边的大石头坐下发呆。面前的昆明湖水波荡漾,头顶的杨柳枝随风乱舞,远处的佛香阁背衬蓝天,近处的玉带桥浓荫匝地。天上白云苍狗奔忙不息,湖上游船画艇往来穿梭。立秋后的北京,在树荫下已经不再感觉到炎热。清风徐来,快意爽心。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喜欢颐和园。学校离园不远,门口332路公交车坐两三站就到,或者骑车也要不了多长时间。门票便宜,园中没多少人。没有课的时候,拿本书到这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看,真是惬意得很。那个时候,西堤还没开放,耕织图景区尚是废墟。我经常望着这边,心想啥时候能去那些地方看看就好了。现在要来这边已经很方便了。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坐了一阵,想起这该拍个延时啊。出来的时候还没忘带八爪鱼。于是架上手机,拍了30分钟。看看效果还不错。

颐和园里耕织图

更换封面

00:30 视频尚未发布,暂时无法播放

在岸边歇够了,跨过玉带桥、豳风桥,继续往耕织图景区走。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的耕织图景区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是清漪园的一部分。乾隆真是一个热爱江南的皇帝,颐和园里,谐趣园、苏州街、耕织图都是仿的江南景色。这一带以河湖、稻田、蚕桑等自然景观为主,颇具江南水乡的样子。乾隆又把原来位于地安门的织染局迁移到这里,将"男耕"与"女织"融为一体。并命人把元代画家程棨所绘的耕作图与蚕织图,加上乾隆皇帝自己的赏景诗和题识,用双钩法阴刻上石,镶嵌于玉河斋的游廊上。乾隆《耕织图》诗:"玉带桥西耕织图,织云耕雨学东吴。……稻正分秧蚕吐丝,耕忙亦复织忙时。"写的正是这里。可惜后来被英法联军焚掠,仅存一块乾隆皇帝御笔钦题"耕织图"石碑。慈禧在重修颐和园时,在耕织图景区的废墟上兴建了昆明湖水操学堂。现在的耕织图景区是1998年底开始复建的。前几次来,逛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天黑了,未见真容。今天第一次在白天来这里仔细观览。

颐和园里耕织图

现在的耕织图景区,保留了水操学堂建筑,建成了一个陈列室,展览各种耕织文化和耕织图的史料。复建了延赏斋、蚕神庙、水村居等建筑。这里与佛香阁主景区那边的辉煌建筑不同,桑柳夹岸,烟波浩淼,亭台楼榭,处处通幽,堂前水域遍栽荷花。因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水村居现在开了茶室,约三五好友喝茶聊天,真不失为一个清静的好去处。水村居后院有个池塘,有莲花开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延赏斋东西两侧的游廊上,依照当年陈设,镶嵌了48块描绘农耕场面的石碑。仔细看来,感觉桑蚕图比耕种图刻得精致。玻璃反光严重,没法拍到清晰的石刻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颐和园里耕织图

我就慢慢地在游廊上一幅幅仔细看那些石刻,手机里播放着蒋勋的《红楼梦》解读,忽然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昆明湖   英法   颐和园   乾隆   游廊   昆明   图景   江南   石碑   石刻   西门   岸边   废墟   学堂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