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编者荐语:

过年之前,我们的自然极客、深溪虎堂堂主谢晶老师来到了澳洲最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在这个世界的尽头,他深深地被岛上的一种动物所吸引,从此不能自拔,它是哪种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每次外出旅行,都会有些不一样的收获,或者领略了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或者见识了千奇百怪的风俗人情,要么就是吃吃吃,喝喝喝,买买买,人呀,图的不就是个痛快嘛。

所以如果现在问我这次塔斯马尼亚之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收获了优质偶像一枚,而俺则可以理直气壮的宣布,现在我是它的小迷弟!

这枚小鲜肉就是塔斯马尼亚袋熊WOMBAT!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在来塔斯马尼亚之前,偶对于袋熊的理解全部来自于百度以及一张重口味,有情趣的图片。

袋熊(学名:Phascolomidae):是袋熊科2属3种动物的通称。包括昆士兰毛吻袋熊、南澳毛吻袋熊和塔斯马尼亚袋熊。体格粗壮,肌肉发达,身长一米左右,眼小,腿短,尾极短,外表似小型的熊类,而习性更接近啮齿类。食草,善于挖掘,喜欢在地下挖复杂的深洞。主要生活于温带地区适合穴居的开放的森林、丘陵及海岸附近生活,海拔约0-1800米处左右。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部、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

至于那张图片,就是下面喽!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这是什么样的菊花,才能造得出如此神奇的方便便?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在登录塔斯马尼亚岛不久,在路边近距离邂逅了人生第一只袋熊。

事实证明,图片再逼真,也比不上现场看到的更生动。

你看这个肉乎乎,圆墩墩,铁憨憨的小家伙,对于四散包围开来,一脸痴迷的世界各地游客追星族,一脸呆萌的表情,专心致志的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吃!不管你们旁边摆什么pose,手里拿的是长枪还是短炮,我自岿然不动,在我袋熊一族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比吃饱吃好更重要的事情了。

于是乎,现场的画面就是这样的。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袋熊埋头狂吃,游客埋头狂拍,现场一度只有小家伙吧唧吧唧嘴的声音和迷弟们咔嚓咔嚓摁快门的声音,更不要说那些和袋熊一样Q萌的小朋友,紧紧地,慢慢地,寸步不离地跟在袋熊圆润可爱的蜜桃臀后面,不用问,他们是想知道方便便到底是怎么出来的呗。

就算如此万众瞩目,Wombat始终如一神情专注地埋头狂吃,看得出来那些还沾着雨珠的草芽才是它的至爱,左转转,右转转,扭来扭去,时不时引得身后的诸多粉丝一阵阵的骚动。看得出来,这个小家伙平时日子过得不错,毛光水滑,珠圆玉润,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身棕色毛皮下筋肉虬结,动感十足。没过多久,这片草地吃得差不多了,小家伙一撅屁股(对,这个撅字用在此处极其准确,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种动物可以传神的把“撅屁股”这个动作演绎的如此行云流水,不露痕迹)屁颠屁颠地朝着另外一块儿水草丰茂的领地奔去,引得后面诸多粉丝忙不迭的前呼后拥,唯恐错过了与巨星偶像亲密接触的机会。没过多久,这片草地上的热闹引起了路边行人车辆的注意,大家一时间纷纷停车驻足,争先恐后的聚拢上来,这番场面一度引起了一场小小的交通堵塞。

其实除了本次旅行的第一Idol---袋熊,有袋类动物大家庭里面还有很多小伙伴,嗯,其实还是蛮大的一个家族。按照现有的分类,有袋目动物共有237种左右,分为负鼠科、袋鼬科、袋鼹科、袋狸科、新袋鼠科、袋貂科、袋熊科、袋鼠科等十多个科,其中新袋鼠科的分布局限于南美洲的部分地区,负鼠科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其余均分布于大洋洲或少量东南亚岛屿,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澳大利亚了!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在有袋类动物中,袋鼠毫无疑问是知名度最高的代表了。它的形象遍布澳洲大陆,甚至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以致于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同义词。关于它的英文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在18世纪,英国的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第一次来到大洋洲,当他们看到这种前腿短、后腿长的怪兽时,感到非常惊异,就问当地的土著居民怎样称呼这种动物,土人回答:“康格鲁”(kangarooo)。于是,“康格鲁”便成了袋鼠的英文名字,并沿用。可是人们后来才弄明白,原来“堪加鲁”在当地土语中是“不知道”的意思。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有袋类动物,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一种是袋狼,又名塔斯马尼亚虎,之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是因为人家虽然是狼,但身上却布满了和老虎一样的条纹,但是如果从它的头和牙来看,它又是一只狼。它可以像鬣狗一样用四条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行走。袋狼的双颚骨骼像蛇一样分为两段张开,所以它可以咔嚓一下咬碎猎狗的头。夜晚它们常常单独行动,大多以袋鼠、小袋鼠、或是不会飞的鸟类为猎取出目标。虽然袋狼的奔跑速度并不快,但是耐力奇佳,采用紧追不舍的战术,直到猎物疲惫不堪为止。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作为这片大陆上曾经最牛B的食肉类猛兽,也算是山中无老虎,袋狼称大王了。

可惜,人类发现澳洲大陆之后没多久,这种动物已经灭绝了,至于是谁干的,自然不言而喻了。袋狼曾经在澳洲大陆上生活了几万年,而最后一只袋狼,一九三六年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从此绝迹。

另外一种动物是袋獾,塔斯马尼亚小恶魔Tasmanian Devil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袋獾是袋獾属中唯一未灭绝的成员,虽然身形比一只泰迪犬大不了多少,但是肌肉发达,十分壮硕。一身黑色的皮毛油光发亮,中间还有漂亮的白色花纹。袋獾性情极其凶猛,遭遇攻击时发会发出浓烈的臭味和刺耳的叫声,特别是那独特的嚎叫声和暴躁的脾气著称于世,塔斯马尼亚最早的居民因为被夜晚远处传来的袋獾可怕的尖叫所惊吓,因此称它们为“塔斯马尼亚的恶魔”。袋獾是全世界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哺乳动物,而且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常常被人们所低估的袋獾是现存撕咬力量最大的哺乳动物,远胜于同等体格大小的狮子老虎等等。袋獾既捕食其他小型动物,但是抓不到活物的时候,也会以腐肉为食。它们通常单独行动,但偶尔也被发现也与其他袋獾一同行动。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后来和导游聊天的时候谈及袋熊,才知道在澳洲这批神奇的土地上,WOMBAT绝对属于和考拉不相上下的大众萌宠,其地位有点类似中国的大熊猫。而且由于人们对它们近乎溺爱的关注,使得这些小家伙们对于人类也多了几分与众不同的亲近。这一结论在后面的Bonorong Wildlife Sanctuary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Bonorong Wildlife Sanctuary是一个类似动物孤儿保育院一般的机构,里面收容了各种各样由于种种意外失去了父母的小动物或残疾动物。进门左转第一个园舍里面就是一只小小的袋熊孤儿,比起之前路边偶遇的那些个大家伙,这只明显就是一只BABY WOMBAT。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尤其是当保育员进来打扫园舍,投喂饲料的时候,小家伙就像是见到了爸爸妈妈一样,寸步不离的粘着这位大姐姐。人走到哪里,熊就跑到哪里,在保育员的脚边绕来绕去,反倒是引得保育员小心一些,免得一不留神踩到这个黏人的小家伙。看得出来,围着这个日常照顾它的保育员打转,就是这个小家伙每天最大的乐趣。特别是时不时的还要抬起小脸,眼巴巴地望着大姐姐,要么就干脆在保育员的脚边蹭来蹭去,看着这个毛茸茸的小圆球在自己脚边滚过来滚过去,保育员自己也笑得乐不可支,偶尔轻轻的用脚尖踢踢这个挡在路中间的小胖墩儿,本意是想让它让开路,不要碍事,没想到反倒引起了小家伙更加人来疯的撒娇,兴奋的绕着保育员为中心,半径不超过一米的范围内变着花样儿的翻滚,跳跃,奔跑,就差开口发言求抱抱了。

看着眼前人熊合一,其乐融融的场景,相信每个周围的人心里都是暖洋洋的。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很久以前都是一家人,从同一个祖先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变成了今天的这番样子,中间自有一份造化弄人。

希望现在以及以后的将来,人类和动物都能这样和谐的相处下去,毕竟,一个只有人类的星球,未免也显得太无聊了吧。

现在俺宣布:我是袋熊的小迷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袋熊   大洋洲   南美洲   负鼠   保育员   澳洲   哺乳动物   澳大利亚   寸步不离   袋鼠   引得   小家伙   老虎   人类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