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还是抱大腿,华为与徕卡的关系?

华为手机以拍照功能强大为特点,尤其是Mate系列与P系列经德国百年传奇相机品牌徕卡认证作为背书,成为赢得高端手机市场的一大利器。在很多人看来,华为手机只是增加了一个徕卡的品牌印记而已,双方的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华为抱大腿而已。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想了解双方在手机拍照系统的携手到底是不是合作关系,那就非常有必要了解手机拍照系统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是如何工作的。


以普通人能简单的理解角度来阐述手机成像原理:物体光线从手机镜头进入到达CMOS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将光子信号最终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做存储处理后,传输到屏幕,形成和物体一样的图像。


从成像原理可以大概知道在手机拍照系统涉及的关键零件:镜头、感光元件、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其中,镜头由多个镜片排列组合而成,这个是华为在徕卡指导下完成设计找其他工厂代加工。感光元件采用生产厂家的,之后还专门找索尼定制过感光元件。DSP数字处理芯片的重要部分是ISP 芯片(图形信号处理器),从麒麟950开始,华为海思的SoC芯片中开始集成自研的ISP模块。


合作还是抱大腿,华为与徕卡的关系?


以上的关键零件设计和加工可以看出,整个过程其实是华为主导的,徕卡参与了重要的镜头模组设计,并对整体的成像技术进行认证。只有符合徕卡的标准,才能打印上其LOGO,不是简单的品牌联合营销。


抱大腿是弱者依附强者,双方地位明显不平等。合作则是双方都是有自己核心技术,有着对方没有的资源,走在一起能够实现双赢,双方都有话语权,地位相对平等。由此看来,华为与徕卡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


再来简单八卦一下双方是如何走在一起合作的,对于双方合作的新闻报道比较零碎,细节不详,我只是大致整理,可能不是特别准确。


2013年年底,华为通过邮件和徕卡沟通,表达希望合作的意愿,被礼貌地回绝了。后来又经过几次邮件的沟通,徕卡同意见面。


2014年,徕卡成立百年周年,公司搬进了刚落成的总部。同年夏天,华为手机飞行模式发明者李昌竹(时任手机战略与业务发展部部长?)一行人拜访了徕卡。李昌竹的拜访见到了徕卡CEO,并推动双方高层互动。后来,徕卡CEO专门从德国飞到上海,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当面敲定细节以加速谈判进程。经过几轮的深入沟通和评估,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具体的合作协议签订时间、年限、内容等细节并没有向外界公开过,即使签订协议如何谈判的都只是报道了双方人员的职位。但是华为P9在中国上海发布时,出席人员中有徕卡全球监事会主席 Dr.Andreas Kaufmann 和徕卡相机 CEO Oliver Kilter。从中得知,初次合作的谈判应该是余承冬与Oliver Kilter达成的。

协议之后双方成立技术专家组,分别由徕卡的Dr.Weiler和华为终端的Dr.Yi领导,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光学设计和图像质量。从这个时期,双方应该是结成光学工程长期技术伙伴,成立了一个联合的专家团队一起研发如何让小尺寸的手机相机媲美追码相机的拍照效果,专家团队攻克的难题后面稍微举例。

这个团队最终拿出来的成果就是华为于北京时间2016年4月6日在英国伦敦时尚中心巴特西公园Battersea Evolution发布的华为旗舰手机P9,也是华为与徕卡合作的首款旗舰产品。徕卡认证的双摄像头成为P9的最大宣传卖点,采用“彩色+黑白”双1200万摄像头,主镜头为彩色RGB镜头,专门负责捕捉色彩,而黑白镜头负责捕捉光线。


合作还是抱大腿,华为与徕卡的关系?


P9发布后5个月,双方公布签订了更进一步的战略计划。2016年9月23日,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与徕卡相机全球监事会主席安德鲁·考夫曼(Andreas Kaufmann)签订协议,双方将设立麦克斯·别雷克创新实验室进行联合研发。该创新实验室将在新光学系统、计算成像、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领域开展联合研发。根据双方公布的战略合作计划,除了集合两家公司的研发资源外,华为和徕卡还计划与德国、国际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展开合作。消息由余承东在朋友圈先公布,再在媒体上报道。至此,华为与徕卡算是坚定的走到了一起。


前面说到华为与徕卡的联合团队攻克了难题,但到底是哪些难题呢?简单说说。

在手机上做镜头与相机做镜头是完全不一样的,要面对的第一批问题就是:要小,要轻。小和轻,就意味着工艺难度大,要在一个很小的体积里面,做到足够的折射率,同时还要可以在大规模量产中,保证一定的良品率——也就是成本要能控制住。双方合作最开始的试制良率结果是令人崩溃的,类似于每做出100组镜片,最后只能出品不超过10套符合要求的双镜头模组。

相机上用的镜头一般是玻璃镜头,优点是折射率高,聚集光线的能力更强,有更低的色散,不会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但缺点也明显,那就是重,脆弱易碎。而手机不是相机,很容易会从手上,或者从兜里桌子上,掉到地上。 耐用是手机镜头必须考虑的,小、轻、薄、耐用特性的要求下,手机基本都是使用的是塑料镜头。

塑料镜头的光学素质跟光学镜片之间有差距,而徕卡镜头的测试标准本身很高,而这套标准也被严格用于华为合作的手机镜头测试中。徕卡测试鬼影和炫光用的光源相当于投影机的光源,比华为手机自己平时用的测试光源强几十倍,用极端强光源彻底暴露镜头在鬼影和炫光上的缺陷。华为之前用来测试色彩还原的色卡,一般测试要求准确还原几十个色块就不错了,徕卡的标准是140个色块的准确还原。


华为与徕卡之间的事情肯定比我整理的材料相关内容还要多,真正让我思考的是,双方的合作给我们的自主科技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徕卡给不了华为一整套适用手机的相机技术,但华为通过与徕卡的合作,给自己手机方面的影像技术发展找到了标准和方向,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优势,既吸收了别人的核心技术,也得到了品牌联合的强化营销。合作之后,即使不再获得莱卡继续认证,相机技术已经可以独步天下了。而莱卡想寻找另外的手机厂商进行合作,在技术上起码已经落后几年了,并且就算在同样起点上,能不能保持与华为同样的前进速度还难说。从这个层面,也就稍微明白一些华为的技术为什么总能独占的原因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华为   德国   光源   光学   大腿   元件   芯片   镜头   团队   相机   关系   简单   测试   标准   品牌   数码   手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