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区招生,能让学区房价格降下来吗?

大学区招生,能让学区房价格降下来吗?


深圳又放大招,让解决学区房问题大有希望了。

大学区招生,能让学区房价格降下来吗?

深圳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条例》共五章七十三条,包括总则、民生建设、社会治理、促进和保障以及附则。

虽然条例涵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民生等方面的亮点也很多。但是,有一条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推行大学区招生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学区房在深圳是否还会存在、学区房价格能否真正降下来的问题。对已经买了高价学区房的人来说,则要关心学区房价格会不会出现大跌现象了。

条例明确,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开展小学暑期托管服务以及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学籍互转机制等措施,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也就是说,带来学区房价格畸形增长的学区问题,有可能在推行大学区招生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要知道,学区房的诞生,源于学区的存在。而学区所以对房价如此敏感和有效,就是因为有好学校、差学校之分。好学校的教育资源多、教师水平高、教育质量高、升学率高。因此,有钱无钱,都要向好学校靠、向好学校挤。有钱的,自然通过买房来解决。因为,房子一到手,孩子上好学校就没有问题了,也就能够在心理上产生赢在起跑线上的快感。反过来,没钱人的孩子,就只能享受普通学校的教育,就认为会输在起跑线上,会心理不平衡。于是,学区房的价格就越来越高,越来越没有规矩。

大学区招生,能让学区房价格降下来吗?

虽然各地在楼市调控措施中,也对学区房价格进行了调控。但是,无奈需求矛盾太过尖锐,调控效果根本无法产生。在一、二线城市,学区房价格已经达到了连富人也感到很有压力的地步。而打压学区房价格,最终只会帮富人省钱。对穷人而言,连购买普通房都要当房奴,还有什么能力去购买学区房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学区房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很显然,深圳推行的大学区招生模式,可以对学区房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因为,既然是大学区招生,那有钱人也好,无钱人也行,只要是这个大学区的,就都有权利进入到公认的好学校,自然,公平性要比眼下好不少。而学区房价格,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炒翻了天。

更重要的,深圳在提出大学区招生的同时,还明确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也就是说,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向少数学校倾斜,而是各大学校共享。其中,教师交流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能够建立正常的教师交流制度,让优秀教师也能到目前的“差”学校任教,那么,“差”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就会变得优质起来,与好学校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建议,在教师交流问题上,应当有强制性要求、规范性要求,必须每年每所学校每个年级至少有15%的教师要异校交流任教,且任教时间不能低于3年。同时,教育部门应当对优秀教师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防止好学校将优秀教师“藏”起来,不拿出去交流。这方面,具体的名单既要征求学校的意见,更要教育部门确定,防止学校玩小动作。

如果深圳真的能够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做到公平配置、科学配置、合理配置,那么,困扰学区的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好学校,差学校,将成为历史。唯一的区别,就是距离的远近。而这,对居民来说,真的不是问题。居民选择的,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既然教学质量均衡化了,那还有什么好学校、差学校之分呢?自然,学区房也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大学区招生,能让学区房价格降下来吗?

在此基础上,建议深圳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也要充分考虑教师交流的问题。凡是主动要求到差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优先评定职称、优先评定优秀教师、优先享受各种优质奖励资源。凡是不服从分配,不愿到差学校任教的,一律取消评优评先,评定职称时也要更加严格考核。同等条件下,不愿到差学校任教的教师放在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学区   教育部门   资源配置   深圳   义务教育   征求意见   富人   民生   优秀教师   条例   自然   制度   教师   学校   社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