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是否已进入买方市场?

楼市是否已进入买方市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6日电,“深圳有学区房降价600万甩卖”“深圳顶级学区房现集中抛售”。近来,屡屡登上热搜的深圳楼市,反映着这个城市冬天里持续低迷的楼市行情。中介离职、卖方示弱,则预示着“炒房第一城”正在走凉。

楼市是否已进入买方市场?

除深圳外,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加上一些热点二线城市,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类似问题。因此,有人认为,楼市已经由卖方市场步入买方市场。过去由开发商说了算的场景,将变成购房者说了算。

楼市有没有进入买方市场,可能还不太好说,毕竟,买方市场形成与否,必须看市场供求关系有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那就是买方市场形成的标志。否则,就有可能是一种假象,或者暂时现象。那么,今天的楼市,有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供过于求现象呢?显然,需要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否则,会出现误判,会误导购房者,会误导住房消费,甚至会误导宏观决策。

从目前楼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住房的供应方面,客观地讲,是具备供过于求条件的。早在2018年,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顾云昌表示,中国住宅人均套数已达1.1套,人均建筑面积约为35-40平方米。经过三年来的建设,住宅数量又增加不少,人均住宅也会提升。而另一项数据则是,全国空置房数量超过了6000万套。从这两则数据来看,楼市确实出现了供过于求现象,进入买方市场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需要把握好的是,虽然人均住宅已经超过了1套,空置房数量也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楼市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现象。一方面,居无定所现象依然存在,没有买房、买不起房的居民数量依然不少,刚需依然有比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和要求的越来越高,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改善性住房需求依然比较充足。同时,居民在投资渠道不是很多的情况下,选择投资房产的热情依然很强,空置房数量较多,很多程度上就与居民的投资房产的热情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住房数量表现出来的市场供过于求,就显得说服力不强,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居民购房的热情以及对房产投资的参与度。

楼市是否已进入买方市场?

事实也是,判断市场有没有出现供求关系失衡、特别是出现供过于求现象,不能用静态的方式,而要用动态的方法。如果采用静态的方式,就有可能出现决策失误现象,导致市场更加供求失衡,并被投机者有机可乘。只有用动态的方法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作出科学决策。

就目前楼市的实际情况而言,静态的供过于求已经形成,动态的供不应求依然存在,眼下的市场低迷,更多的还是政策调控的结果,是开发商过于死杠房价、过度负债造成的。只要开发商能够走过困难期,不再死杠房价,债务规模能够出现明显下降,市场仍然会在一定阶段处于卖方市场。相反,可能就是买方市场正式到来了。因为,开发商已经无力与购房者进行利益博弈了。

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出现的部分房子价格下跌现象,还不能代表楼市的整体格局。因为,这些城市房价下跌较多的,更多的是学区房等此前上涨过度的住房,二手房成交低迷,价格下跌,也是受学区房等价格下跌拖累,购房者心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紧张情绪过去之后,只要政策不出现重大变化,房价会趋于稳定的。因此,买方市场可能还不会那么快就出现。

当然,如果开发商找不到更多筹集资金的办法,资金链面临强大压力,甚至出现断裂,那么,买方市场的出现速度会加快,开发商必须选择降价来保持资金链不断裂。但是,这样的格局不会维持太长时间,随着开发商缓过气来,市场又会进入利益博弈状态,开发商的底气会有所提升。

楼市是否已进入买方市场?

只是,过去那种开发商“一言九鼎”、“居高临下”、独占话语权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话语权会在与购房者的共有中维持平衡。否则,市场又将出现低迷。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的楼市,更可能的是自由市场,而非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出现,需要看地方会向市场投入多少租赁房,且这些租赁房必须以政府持有为主体。如果出台力度很大的遗产与赠予税、房产税、物业税等方面的政策,同样会带动买方市场的形成。考虑市场的平衡,估计不会在政策上过度激进,而会积极稳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买方   楼市   供过于求   学区   市场   深圳   低迷   北京   开发商   住房   住宅   居民   数量   现象   政策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