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有这样一位大使是国家民族之幸: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

看完崔天凯大使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当前这种特殊时期,崔大使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前方作战,太难了!

能完成这样一个超高难度的采访,太难了!

在当前的官场文化当中能这样有担当,太难了!

特殊时期有这样一位大使是国家民族之幸: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

崔大使接受采访视频截图

崔天凯大使是3月17日接受了AXIOS和HBO联合节目的采访,就新冠肺炎疫情、媒体关系、涉疆问题、中美关系等回答了记者乔纳森·斯旺的提问。跟大家分享一下看完这个采访的一些体会。

第一,这是我所见到的难度最高的电视采访之一,记者提出的问题非常非常具有挑战性,大使的回应显示了职业外交官的高素质高水平!

可以说,记者提问的问题囊括了中美博弈和疫情爆发两者叠加形势下所有的敏感问题。病毒来源、政府发言人发推、公民记者失踪、指责中国初期隐瞒疫情以及新疆问题等等,当下最难回答最敏感的问题也无外乎于此了。

笔者在体制内的时候多年与中外媒体打交道,也陪了好几任的新闻发言人,期间也接触许多其他部委的发言人,就崔大使对这样高难度的电视采访的应对而言,高水平的职业发言人也不过如此。

很多人对发言人体制不太了解,认为发言人就是一个个体的个人,其实发言人是一个团队和整体。每次发布会或接受采访都会预先收集和预测问题,并由团队一起准备应答口径,发言人本身也会做大量的功课。

崔大使这场采访能够完成,即使有团队事先准备的口径,更多是要靠自己对政策的把握和媒体应对能力水平。对于这种外媒采访,一般不会给你提供详细的采访提纲,即使提供了现场采访也不一定会按着采访提纲来。在美方记者咄咄逼人的挑战下,大使没有被激怒或情绪化,保持了一个职业外交官的定力和素养,太难了!

对于这些高难度问题的回答,核心是了解基本事实和掌握政策,事实和政策是应答口径的主要支撑。可以想见,大使在前方对很多事实情况不一定了解那么细,后方发推的时候也不一定知会前方,能够顺利完成这场采访更多就是靠自己能力水平的发挥。

一个字:太难了!

第二,外国记者调查之细致令人惊叹,这种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也是值得中国媒体同行学习的。阅读全文会发现,坦白讲有些记者提问的问题,笔者作为中国人也不清楚,外媒记者准备的太细了。多年与中外媒体打交道发现,很多国外的资深记者年龄都偏大,相比较而言中方的记者年龄都比外国同行要小,很明显外国记者不是吃青春饭的。

尤其在国际场合提问问题的时候,中方记者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引导外方对两国两军关系做出积极评价,似乎如果没有外方说我们好话采访任务很难说完成,而外方记者很多都直面问题、困难和挑战。在职业素养和专业性方面,我们确实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

最后,参加这样的访谈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责任和担当,这已经不仅仅是能力和水平问题。

今天朋友圈儿里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话题。笔者的一个老领导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我看到迄今为止崔大使做的最好的专访,在一些问题的回答上体现了自己坦荡的人格。访谈固然有技巧,有些问题拷问灵魂,只能以人格担当,不是技巧能绕过去的。”笔者深以为然。

在体制内待了25年,见识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官员,又有多少人能称得起有作为、敢担当。

接受外媒采访这件事,难度极大。你不做没人说你;你做了,做好了一切平安,做不好容易惹麻烦。很幸运,我们驻英国、美国的两位大使都是媒体素养高、有担当的外交官,这是国家和民族之幸运。

尤其在当前中美博弈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中美两国国内民粹和保守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大使能够做到有为担当,只能是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所有一切置之度外,心中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正是每一个爱国者的担当。

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对祖国深深的爱!

这正是崔大使这样的外交官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大使   中美   外方   外交官   疫情   口径   素养   发言人   泪流满面   笔者   难度   采访   时期   民族   记者   能力   职业   媒体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