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EV视界报道】电动汽车市场崛起,电池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各国努力减少碳排放,电动汽车成本降低带动需求升温,全球车用电池销量在今年前四个月几乎翻了两番。在汽车产业加速转向电动化的进程中,围绕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的争夺大战一触即发。

各大车企从长计议,竞相投资电池上下游领域,在“缺芯”危机仍在持续发酵的情况下,确保电池供应“不荒”,继而降低成本,避免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落后。在肉眼可见的将来,动力电池正在上升为战略级物资,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变量。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供不应求初见端倪

早在今年年初,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就出现了动力电池供应短缺的苗头。

今年1月,在特斯拉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提到,纯电动卡车Semi将于年内交付,但限制其生产能力的主要阻碍就是电池供应,他预计,即使电池供应商以最快速度发展,2022年以后的电池供应仍面临短缺风险。

随后,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发出预警,相对于汽车芯片的供给不足,“今年二季度电池供应会是最大的瓶颈,特别是100度电池的供应比需求要少。”

对此,宁德时代5月发布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也透露出产能不足的隐忧,“当前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国际格局变化、供应链资源紧缺及本地化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做好业务。”

导致电池供应出现短缺的直接原因是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的快速上升,带动电池销量猛增。研究公司Canalys估计,仅今年一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就可能增长50%以上。同时,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上升的推动下,韩国电池企业也实现了强劲增长。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根据韩国调研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4月全球车用电池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6.8GWh大幅增长至65.9GWh。

在这其中,宁德时代成长近4倍达21.4GWh,市场占比达到32.5%,巩固了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地位。韩国LG Energy Solution的销量为14.2GWh,以21.5%市占率位居第二,其次依序为松下的14.7%(9.7GWh)、比亚迪的6.9%(4.5GWh)、三星SDI的5.4%(3.5GWh)和SK Innovation的5.1%(3.4GWh)。

SNE Research认为,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电池制造商,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全球市场,随着中国市场如预期般继续扩大,大多数中国电池制造商的成长也将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据英国调查公司LMC Automotive预测,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将达到2334万辆,是2020年的10倍。SNE Research预期,届时,车用电池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140亿美元成长至1940亿美元。

但是实际上,2020年车载电池产能只有满足约400万辆电动汽车,加快增加产能极为迫切。

SNE Research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257GWh,供应量仅为1097千瓦时,电池需求量将首次超过供应量。

车企电池保卫战

对燃油车而言,掌握更高效的发动机技术能力是车企的竞争力源泉。电气化时代,电池供应能力能否跟上市场规模则是制胜砝码。

汽车行业和电池行业的合纵连横正在蓬勃发展,面对电动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汽车公司正在积极介入电池的开发和生产。无论是增加外采规模,自建电池工厂,或者与电池巨头强强联合,都是为了确保电池供应链安全,掌握电池话语权,降低生产成本。

在特斯拉宣布自建电池工厂后,大众汽车集团在3月的Power Day上宣布,到2030年将在欧洲建立6家电池工厂,总产能约240GWh,足以为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但是,大众绝不会因此放弃继续从外部供应商那里采购电池。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大众零部件部门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mall表示,“我们必须找到与大型电池制造商的合作模式,让我们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我们想自己生产电芯,同时也想从外部采购,如果自己掌握生产流程,就能成为上游原材料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减少对大型电池供应商的依赖。凭借集团12个品牌和每年1000万辆新车的规模,我们可以打造更强大的企业形象”,他还透露,大众正在考虑将电池业务分拆上市,而且不排除对外出售电池的可能。

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日产汽车和丰田汽车则选择了与先进电池企业合资建厂的模式,在推出更多电动车型前,加强关键零部件供应。

通用汽车与LG Energy Solution在美国投资24亿美元的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已在俄亥俄州建立了第一座电池工厂。今年,双方还将在田纳西州再合建一座电池厂,计划年内开工,2023年下半年开始投产,到2024年上半年,确保达到35GWh以上的生产能力。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Mary Barra)表示,电池短缺是通用投资电池制造的原因之一。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福特汽车5月底与SK Innovation签署了合资备忘录,计划共同在美国组建名为“BlueOvalSK”的合资公司,在美国生产电芯和电池组。BlueOvalSK预计2025年左右实现量产具有更长续航里程、更具性价比的动力电池,每年生产约60GWh的电芯和电池组,并预留产能扩展空间。

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表示,这标志着福特对电气化核心能力的垂直整合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将使我们在未来的电气化竞争中保持领先。”根据计划,到2030年,福特在全球的电池年需求量将达到240GWh。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日产汽车计划在2030年代初期,实现核心市场新车型100%的电动化。为此,日产计划与远景AESC共同出资,在日本和英国建设电池新工厂,预计投资额超过2000亿日元。最早2024年启用,可供约7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远景AESC是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远景科技集团(Envision)的电池企业,目前在英国和日本等地的产能可供约2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向日产雷诺三菱联盟供货,如果加上未来新工厂的电池产量,总共可满足9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丰田也在大幅提高电池投资额,2021财年增至1600亿日元,比上财年翻了一番。丰田与松下共同出资成立的电池子公司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 将在日本和中国工厂增设生产线。预估中国大连工厂的新增产能每年将可供给40万辆的混动车使用;日本兵库县姬路工厂的新增产能,估计每年可供8万辆纯电动车使用。若加上日本德岛工厂的2022年电池生产计划,届时PPES的整体新增产量,每年约可供应给98万辆电动汽车使用。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丰田的另一家生产子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也将在宫城县和中国的生产基地提高产能。预计到2022年产能将达到2020年的两倍,可供500万辆汽车使用。此外,丰田还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合作,加紧采购电池。

为了满足未来需求,今年1月由菲亚特克莱斯勒和PSA合并而成的Stellantis集团也在计划在意大利兴建第三家大型电池工厂。该集团此前与能源巨头道达尔成立了一家名为Automotive Cells Company的合资企业,在法国和德国建立两家电池工厂,总投资规模达到50亿欧元,在累计48GWh的电池产能基础上,每年可支持约100万辆汽车的电池生产。

电池龙头大举扩张

即使是车企自建电池工厂,也无法完全摆脱对电池供应商的依赖。头部电池制造商正竞相扩大高端电池产能,以满足全球不断飙升的需求。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宁德时代已经在德国图林根州和印度尼西亚投资了电池工厂,今年下半年在德国工厂的电池即将量产下线。6月3日,宁德时代传出了计划在上海靠近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地点新建电池工厂的消息,新工厂年产能将达到80GWh,能够大约满足80万辆电动汽车。

由此可见,宁德时代正继续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巩固其全球第一大电池供应商的领先地位。宁德时代目前已经有69.1GWh的产能,正在建设77.5GWh产能。

LG Energy Solution计划累计投资超过约60亿美元扩大在中国、欧洲、美国及韩国本土增强研发生产,希望到2023年时总产能达到260GWh。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特斯拉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背后离不开松下的支撑。2014年,松下与特斯拉签署了为期十年的供应合约。内华达州的Gigafactory 1电池工厂经过几次产能升级,目前的锂电池年产能为35GWh。去年,松下为该工厂增投资近1亿美元,年产能将增加至39GWh。

随着长春电池项目的落地,比亚迪已经完成了在深圳、西安、青海、重庆、长沙和贵阳7大城市的布局,按照目标规划,2021年到2022年,电池总产能将分别达到75GWh和100GWh。当前,比亚迪电池一直稳定在全球第4的排名,若要超越LG Energy Solution,海外市场竟是重要变量。据了解,比亚迪将在英国布局首座电池工厂,与捷豹路虎洽谈电池供应。

圈地!扩产!全球打响电池供应争夺战

三星SDI的动力电池战略布局也频繁出手,目前已在韩国、中国、美国、匈牙利及奥地利等地建设工厂。2019年与宝马签订价值29亿欧元的十年(2021-2031年)供货合同,到2023年,三星SDI计划全球电池产能增加到130GWh。

SK Innovation目前在美国乔治亚州运营一家电池工厂,为福特和大众供应电芯。同时正逐步扩大在欧洲和中国的电池产能。该公司计划2025年将年产能扩大至125GWh,可供应180万辆电动车使用。

结语

动力电池的战略地位日渐升级,美国能源部将发布一项10年计划,发展车用电池的国内供应链,并通过约170亿美元的贷款授权支持本地的电池研究与生产。欧盟正在推动区域内的电池项目建设,到2025年,将满足欧洲1300万辆低排放车辆80%的需求。日本政府也试图在本土建立自主电池供应链。一场动力电池供应全球竞赛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三星   宁德   特斯拉   电池   丰田   全球   大众   销量   韩国   争夺战   圈地   产能   中国   电动汽车   工厂   计划   时代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