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了 传统文化不能丢 一起来学点古代天文学

今天是七夕节。往常大家时兴过“洋节”,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被大家所重视,传统节目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具有浪漫色彩的七夕节也成为新的热点,七夕节有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起源于古人对于天文的观察,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那么尽管七夕节大家要和心爱的人约会,但也不可以忘了学习呢。我们今天学习下古人对于天文的理解,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如何衍生出来。


七夕节了 传统文化不能丢 一起来学点古代天文学


在古代,由于太多的未知,所以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为了理解自然,把各种自然现象都人格化,赋予他们名字,是古人常用的做法。比如风师就叫飞廉,雨师叫做荓翳等等。由此创造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成为了日后我们的精神食粮,诗歌词赋的宝贵素材。想象力让人民开始跳脱出自己的生活,去畅想外太空、宇宙的种种。


七夕节了 传统文化不能丢 一起来学点古代天文学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大国,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基本“靠天吃饭”,气候季节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而观测天象是古人常用的预测未来天气的手段,因此古人观测天象非常勤快,官方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来进行观测。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甲骨文中就有了一些星相的记载,对于日食月食的观察。而古代一些经典《尚书》、《诗经》、《春秋》、《史记》等有许多关于星宿的描述和天气现象的记录。到了汉代,可以说古人的天文知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七夕节了 传统文化不能丢 一起来学点古代天文学


学习一点古人的天文学,对于我们理解古籍和中国文化大有裨益。比如“七月流火”常常被误解为是形容天气炎热。但这里的“火”其实是指恒星里的大火星,也叫心宿二,也就是天蝎座的α星,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候,天刚黑的时候,看到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七夕节了 传统文化不能丢 一起来学点古代天文学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合称为七政。古人观测七政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是永恒不变的,可以利用他们作为参考系来说明日月五星所达到的位置。

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星宿不是指一颗颗单一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

二十八宿指的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想象成为四种动物形象,这和国外把某些星座想象成动物形象的做法是类似的。

二十八宿在古代生活中有很多应用。首先是可以作为坐标或参考系,来观察日月五星的运行,如苏轼的《前赤壁赋》里,写道“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七夕节了 传统文化不能丢 一起来学点古代天文学


其次是可以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在上古时代,人民认为初昏时参宿在正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夏小正》写道“正月初昏参中,五月初昏大火中”。


七夕节了 传统文化不能丢 一起来学点古代天文学


再次是一些特殊的星象被人为赋予想象和意义,成为古典诗歌重要的创作素材。如箕宿四星联系起来成为簸箕形,斗宿六星被想象为古代打球的斗形。诗经写道“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牛郎织女也是经过了文学创造,成为流芳百世的神话故事。


七夕节了 传统文化不能丢 一起来学点古代天文学


最后,星宿用来做地域的划分。在春秋战国时代,人民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他们互相对应,叫做某地在某星上的分野。所以古代作品时写到某一个地方,就会带到这个地区相配的星宿。如战国时期楚国、荆州的分野是翼宿和轸宿,而江西南昌在荆州的东面居中位置,因此王勃在滕王阁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来说明南昌的地理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天象   参考系   荆州   古代   火星   分野   星宿   神话故事   天文学   牛郎织女   诗经   恒星   传统文化   天文   日月   古人   自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