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任正非:走过战火和死亡,何惧美国制裁?

战士任正非:走过战火和死亡,何惧美国制裁?

作者:周阳 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

1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对战争再了解不过。

华为的5G向世界亮出了肌肉,也引起了美国的忌惮。美国以华为侵犯安全为由,号召盟友们集体抵制华为。明目张胆的行动出现在去年12月6日,加拿大应美方要求,逮捕孟晚舟。硝烟初现,美国似乎不打算停下来。

如今,美国亮出了杀手锏,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想扼住华为的咽喉。

在外界看来,任正非正遭遇最艰难和漫长的一场“战争”。

正当国人为这个名族企业担忧,爱国情绪涌上心头时,任正非站了出来,带着微笑。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他相信也让我们相信华为能在这场“战争”中存活下来。白岩松用理性、开放、从容、提气来形容任正非接受采访的状态和心态。

战士任正非:走过战火和死亡,何惧美国制裁?

圆桌采访中,他拿出了一张弹痕累累的“烂飞机”图片,自比华为,认为华为的要害部位没有受到伤害。几天前,华为海思总裁在给员工的信中透露,多年前华为开始“备胎”计划,现在,“备胎”将全部转正。

居安思危是任正非暂时保全的关键,也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如同那篇发人深省的《华为的冬天》。当2000年的华为在销售额和利润位居全国首位时,任正非却担忧华为的冬天,在文章中大谈危机和失败。“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

从美国的全面打压和华为的绝处逢生来看,他的担忧不是故作姿态。

任正非在春天忧虑着冬天,也在冬天憧憬着春天。

接受央视专访时,支持人直接了当地提问:“华为是不是到了最苦难的时刻”。他的回答让人出人意料:“不会,孟晚舟事件没发生的时候,我们公司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大家的口袋都有钱了,不服从分配,不愿意去艰苦地方工作,是危险状态了。现在我们公司全员振奋,铲除平庸,整个战斗力在蒸蒸日上。”

他认为目前华为进入了最佳状态。在他心中,华为一直是那个跳芭蕾舞的女孩,痛,并快乐着。而在世人眼中,风起云涌下,他的战士形象愈发清晰。

2

任正非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

大学期间,在寂静的夜晚,他熟读《毛泽东选集》,既感于伟人魅力,也汲取着智慧。他也喜欢德国军事专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本书被誉为“战略学的圣经”,透过这部军事书,任正非早早明白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

这些精神食粮完成了任正非对战争和军人的初步构想,也是他的智慧来源。

圆桌访谈中,回应“烂飞机”如何飞回来的问题时,他说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他将华为和海思的关系比作坦克队伍和加油车、架桥机、担架队。此外,他的讲话中还穿插着“淮海战役”、“上甘岭”、“隐形飞机”,并把“原子弹”比作最大的“备胎”。

此前他发表的文章也不乏有《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雄赳赳,气昂昂,跨国太平洋》等蕴藏军事典故的标题。

丰富的军事知识是他14年军旅生涯留下的烙印。

1968年,24岁的任正非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按当时的情况,他本该成为工农中的一员,但他毅然选择从军,成了正式军人。在当兵热潮下,战士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他认为,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会有机会。

任正非穿上军装,成为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一员。直到1982年,他以副团级身份转业时,他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14年。

和平年代的任正非,虽没经历过炮火,但确实造就了他刚毅的风格。在大学学习过相关技术的任正非有着天然优势,日后对于华为创新研发的重视在这时就已初显。

他有多项技术发明,两次填补了国家技术空白。他所在的011部队研制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逐步发展成为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表现出色的任正非很快成了领导,并受邀出席了全国科技大会。

由于父亲的政治原因,除了一个“学毛著标兵”的口头嘉奖外,任正非的早期部队生活未获荣誉奖章。

他曾说:“无论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我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唯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

他将这种被忽视看作财富。他说:“我习惯了不得奖的平静生活,这也培养了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

3

当历史的车轮驶过1978年,政治错误被逐渐修正,经济发展成为主流。

荣誉开始如雪花般向任正非飞去,他曾梦想过国家能给他中校军衔,不过好景不长。它的中校梦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破灭了,中国开始了百万大裁员。作为技术骨干的任正非虽然没有被裁,却要被调任到军事科研基地。

一直对儿女怀有愧疚的任正非做出过牺牲。

当年幼的孟晚舟看到科研基地时,对他说:“爸爸,这地方好荒凉啊。”铁汉柔情,这句话让任正非五味杂陈,他放弃了军队里的光明未来,决定退伍。

1982年,他再一次选择在主流中实现价值,去了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深圳速度让世界瞩目。

商场如战场,38岁的任正非初尝着商海的残酷。军队里淳朴的作风和耿直的个性在唯利是图的商业上自然是会吃亏的。

他进入了深圳最好的企业之一南油集团。他的做事风格带有明显的军人印记,豪情满志的他立下军令状,请求老总让他单独管理旗下的公司。商业竞争有自己的规则,他的热情得到冷漠的拒绝。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他依靠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升任了电子公司副总经理。习惯坦诚的任正非对商业中的黑暗没有预防,在一笔生意中被骗了200多万。

此次事故后,任正非失去了工作。父母担心他,从贵州来到了深圳,一家老小挤在一间十几平的房子里。家庭矛盾中,他与妻子的婚姻走到尽头。步入不惑之年的他顿时感到一无所有。

“我们这种人在社会上,既不懂技术,又不懂商业交易,生存很困难,很边缘化的。”回忆当时的窘境,任正非感慨。生活将他逼上了创业的路。

4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任正非感同身受。

着名企业家邱永汉说:“25—35岁为创业最佳时期,40岁已经相当迟了,40岁以后则是例外中的例外。”

任正非就是例外中的例外。1987年,43岁的他联合5位好友,筹了21000元,在深圳湾畔一处杂草丛生的两间“简易房”内创办了“华为”。

战士任正非:走过战火和死亡,何惧美国制裁?

取名“华为”,寓意“中华有为”。格局之大,承载着任正非的梦想和军人的报国情怀。如今,“华为”和美国站在了对垒的双方,恰恰应景。

成立初期的华为采取了“游击战”的策略,什么赚钱做什么。获得初步盈余后,任正非开始寻找一个长期的业务,顺应时代主流价值再一次在他的身上显现,他选择了当时的新兴产品交换机,懵懂中闯入了电信行业。

华为最开始只是香港一家交换机的代理,获得成功后,任正非和创始人之一郑宝用决定自己研发新款交换机。这次尝试为华为带来了1亿人名币的收入,员工数量从6人增至100人。

很快,他将目标瞄准了技术和使用价值更高的程控交换机。外国企业早已在中国市场布局,包括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等巨头。它们依靠着先进技术,定高价,收割利润。

有民族情节的任正非看在眼中,他决定自己研发华为的程控交换机。面对公司内部的反对声音,他放出话:“研发成功,我们都有发展;研发失败,我从这栋楼上跳下去。”

很快,JK1000问世,华为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但任正非的长征路途远没有结束,它不仅要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更要让华为在数字化浪潮中不被淘汰。他又开始了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时刻的创新和竞争是华为32年的常态。

电信行业是一支没有回程的箭,速度快,且只能一往无前。

多年后,他总结华为不断突围的秘决:“我们除了胜利,已经无路可走了”。任正非明白,他在战争中无路可退。

5

一场战斗的成败,统帅的才能是关键。这是《战争论》的要义,熟读它的任正非诠释地淋漓尽致。

2000年的IT泡沫破灭时,为鼓舞干部,他在大会上,带领他们学习《战争论》,“什么叫领袖?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一丝丝微光,照亮前进的道路,引导大家走出黑暗。”

作为华为的精神教父,任正非平时比较低调,外界多从他的内部信中瞥见他的管理哲学,其中,灰度他管理最大的特点。

他认为任何黑和白的观点都是鼓动人心的,而华为恰恰不需要,华为需要介于黑与白的灰度。

灰度包含了宽容、妥协、开放。

当美国的大门对华为的5G闭上时,华为主动表示愿为苹果提供5G芯片,彰显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圆桌访谈中,他仍对美国持感谢态度。

这种独特的哲学也让任正非有着异常清晰冷静的逻辑。

战士任正非:走过战火和死亡,何惧美国制裁?

面对美国的反击,他只将华为的行为当作纯粹商业行为,不希望让人们将买华为和爱国等同起来,甚至表示,自己和家人也用苹果的产品。这是强者该有的气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灰度既是华为前进的指南,也是抵御暴风雨的定海神针。

在任正非心里,他早已将商场当做了彻彻底底的战场。

战争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他从《毛泽东选集》的收获,华为的处境和那段斗争史相近,都面临着以弱对强的博弈。

对管理者要求灰度的任正非,对员工则要求狼性,那是战士战斗的姿态。

他认为华为永远都是“狼文化”。“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6

在离任正非很近的下属心中,他是一位精力充沛到暴躁的领导者。

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曾在书中披露,任正非曾拿着几个副总裁的稿子,看了没两行就扔在地上,“ ‘你们写得是什么玩意儿’于是骂了起来,后来把鞋脱了下来,光着脚,在地上走来走去,边走边骂,足足半个小时。”

钢铁般的任正非曾倒下。2000年左右,他患上忧郁症。

他对外界谈论那段时间,集中在华为的艰难,其实,更让他感到人生无望的是双亲的离世。

2001年的春节,他本想放下一切工作,好好陪母亲过年。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突然车祸去世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他本想给母亲打一个电话,他一直认为,那个未拨出的电话可能让母亲与死神察肩而过。

母亲去世前两个月对他妹妹说,他总不会永远都好,留了2万元,留作急用。而任正非从机场赶到医院,再见到母亲时,只望见一具冰冷的尸体。

那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那段时间他甚至想过自杀,靠着给某个华为董事长打电话苦撑。到2006年,“很多内蒙村庄的农民姑娘在唱歌,我请她们来唱歌,一首歌3美元。我看到她们那么兴奋、乐观,这么热爱生活,贫困的农民都想活下来,为什么我不想活下来?”

那一天,他流了很多眼泪,从此也断了自杀的念头。“逝者已逝,活着的还要前行。”华为是他继续奋战的战场,残酷的竞争不会留给任正非沉浸悲伤的余地。

坦诚自己曾经的卑微,他不希望外界神话自己的伟大。但看清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就是真正的英雄。

纵观任正非的一生。1944年,生于抗战,读大学目睹父亲被批斗,参军后,看着战友在对越反击中有去无回。战争的残酷他早已领略,钢铁的意志藏在他一道道皱纹里。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当美国的将矛头指向华为时,对于从战火和死亡中走过来的任正非,我们不必惊讶于他的云淡风清。

部分参考资料:

《任正非传》,孙力科

《任正非正传》,赵凡禹、燕君

《华为的冬天》,任正非

《我的父亲母亲》,任正非

《管理的灰度》,任正非

《北国之春》,任正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美国   备胎   华为   灰度   圆桌   深圳   战火   军人   外界   战士   冬天   主流   母亲   战争   商业   军事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