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可以铲掉不良征信记录”,银行内部有渠道可以对接?真假?

“花钱就可以做不良征信记录铲单”“在银行内部有渠道可以对接”……

逾期记录真能修改吗?

“花钱可以铲掉不良征信记录”,银行内部有渠道可以对接?真假?

#贷款逾期##征信修复是真是假##征信#

话术:走渠道48小时办理完毕

在个人征信记录至关重要的今天,有人看到了市场酝酿的巨大商机,做起了所谓征信修复的生意。

“你逾期的机构是什么?信用卡还是银行贷款”“有没有收到过催收电话和短信”“你的征信是我见过最花的”。每个工作日,王明显(化名)都用同样的话术接待前来咨询征信修复的客户,他所在的机构除了处理个人债务、信用卡逾期业务外,“接单”最多的就是征信修复。

“信用卡、借款出现逾期太常见了,很多人都是资金不足,但也有忘记还款的情况,逾期记录处理一条1200元,其他查询次数过多想清除贷款记录的‘花户归档’客户视情况而定,会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打包定价。” 王明显介绍称。

根据王明显的介绍,他最常“接单”的信用修复主要包括银行贷款逾期、信用卡还款逾期以及各类呆账、坏账处置。处理方式通常为三步,第一用户提供个人征信报告详版,第二征信修复机构根据报告制定处置方案,第三向客户报价然后签订征信修复委托合同。

“我们的工期一般一个月左右完成,征信太花的用户需要一定时间协商,时间会拉长至两个月左右。”当北京商报记者问及用何种方式协商时,王明显称,“我们每天都在处理各种单子,和各种银行、机构都打交道,输送信息的机构都是银行和各类贷款机构。通过银行提出征信修复申请后,银行会自行进行修改上报。”

另一家征信修复机构给到的处理时间更为迅速,“哪家银行的贷款出现逾期,我们会向银行上报。都是通过相关渠道从内部系统修改的,可以插队优先处理,最快48小时内就可以清除不良记录”。另一位修复机构人士介绍称,不过他开出的修复价格也更高,为3000元/条。

对此类打着银行旗号宣称可操作征信修复的机构,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打银行的牌子,对于用户有诱惑性,可以增强“可信程度”。而且目前征信较权威的上报渠道,就是商业银行。打银行的牌子,可以吸引用户为征信修复付费,以此获利。

现实:“话术”不可信、成功率为零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王明磊(化名)最近就因为征信问题头疼不已,王明磊便是征信修复机构口中典型的“花户”。“我之前不注重个人征信的内容,现在注意到已经太晚了!”

“这次的逾期是忘记还款了,逾期一个多月才发现。”王明磊告诉记者,“我现在已经收到不少声称可以包办‘征信修复’服务的陌生人发送好友申请,也有机构的人告诉我认识这家银行的内部人员,可以给我处理,但收费太贵了,一条记录3000元。

在网络上,像王明磊这样经常点击测试借款额度、查询次数过多、有部分逾期记录的人不在少数,和众多征信修复机构一致,这些机构惯用的宣传口吻就是“和银行有合作,内部有人”,大多数采用的处理方式就是协助失信用户提供材料,向征信部门申诉修改不良信息。

银行否认这一操作

记者向王明磊出现逾期所在地的银行风控人士咨询,这位人士介绍称,“如果银行出现了操作错误,是可以为用户进行修改的,但只要是客户因自身原因出现的逾期记录,修改成功的可能性为零。类似的客户有很多,我们也接到过咨询,一般建议客户在后续借款过程中按时还款,逾期记录五年后会自行消除”。

“这两年受疫情的影响,监管也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希望银行在疫情严重的地区给予减免让利,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类似的措施,例如对个人消费贷款客户进行延期,并且不上征信,但如果用户不在涉疫范围内修改的可能性不大。银行对数据安全以及风险的把控都是非常严苛的,这些修复机构基本就是借银行之名行诈骗之实。”这位银行风控部门有关人士说道。

“花钱可以铲掉不良征信记录”,银行内部有渠道可以对接?真假?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少数客户抱有侥幸心理,希望通过花钱修正不良信用纪录,以免影响后续金融交易;即便不成功,也只能吃哑巴亏,因为这些行为得不到法律保护,客户也只能认赔。

警惕:避免被诈骗钱财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如果不想通过机构处理,用户还可以自行解决。此类机构通常以开课培训方式为主,宣称只要缴纳998元的报名费就可以提供各大商业银行征信修复话术以及具体的修复注意事项,并打出包教包会、不过不收费等字眼吸引用户。

王明磊也关注到此类自行修复的机构,“我也想过要不要试试自己操作,但是不知道这些机构靠不靠谱、能不能修复成功,很怕逾期记录会影响到今后的购房、贷款”。

“花钱可以铲掉不良征信记录”,银行内部有渠道可以对接?真假?

“虽然连续三个月没还款就会被银行列入黑名单,但逾期记录并非是‘洪水猛兽’。”一位银行从业人士向记者提醒称,“银行不会因为出现了一次逾期记录就否定用户的资质。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尝试频繁点击各类消费金融、信贷产品申请、额度查询等链接,如果产生了逾期一定要及时把欠款还清,如果未还清欠款不良征信也会一直存在。修复征信只需要时间,不需要花钱,网上的修复机构不可信。”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从银行层面来说,建议对以个人征信等名义实施所谓修复乃至诈骗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树立一批大案、要案典型以震慑市场,此外也要加强对普通金融消费者的普及教育,树立守信意识,通过正规方式与持牌金融机构取得沟通联络,避免被收取“智商税”甚至被诈骗钱财。



消费大嘴巴金融调查小组/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商业银行   渠道   不良   银行   欠款   信用卡   真假   贷款   人士   记者   客户   方式   机构   时间   金融   用户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