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代忠臣于谦被冤杀 锦衣卫抄家时被惊到落泪

明朝一代忠臣于谦被冤杀 锦衣卫抄家时被惊到落泪

一代忠臣于谦

历史的长河流转,风沙飘散间掩盖了多少悲欢,当面对世间浮华万千,有几人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做到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然而在明代就有这样一位贤臣,他的光芒一尘不染,写了他的抱负,于是人们记住了年少有为,平步青云,尽管隔着数百年光阴。在相对政治较为清明的明朝里,曾发生过一起惊世冤案,就是明朝的一代忠臣于谦的含冤而死。当锦衣卫奉旨抄他家的时候,被他家中场景惊到落泪,而皇太后闻讯后更是哀叹数日。

明朝一代忠臣于谦被冤杀 锦衣卫抄家时被惊到落泪

于谦把文天祥看作自己的榜样

洪武三十一年,于谦在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出生。于谦的家中世代做官,其曾祖父曾任大总管,祖父在洪武年间曾任主事。但于谦的父亲没有延续仕途道路,而是选择在钱塘隐居。书香门第的家庭氛围在于谦的成长经历中影响深远,以致于在童年时期,他便立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将来通过仕途之路为国效力。于谦不仅聪明勤奋,小小年纪便有着过人的风骨。他把文天祥看作自己的榜样,并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墙上警醒自己,要始终怀有高尚的气节。

当邻居打趣他时,他却铿锵有力地用“赤帝子,斩白蛇当道”的诗句加以回应。即便小小年纪便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永乐十九年,于谦考取了进士,开始步入仕途。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很多贡献,让人为之敬佩,留下极好的口碑。宣德元年,朱高熙在乐安洲起兵谋反,于谦跟随明宣宗御驾亲征。

之后一举击败叛军,擒了朱高熙,立下了赫赫战功。宣宗对于谦赞赏有加,派于谦到江西任职,保卫一方和平。在此期间,于谦平反数百起冤假错案,政绩显著,当地的百姓也对于谦十分爱戴。后来皇帝看到于谦出色的能力更加重视,任他为兵部侍郎。明代宗时期,于谦更是仕途得意,皇帝在宣布一项决定之前都会询问于谦的想法。而于谦提供的建议,皇帝也都欣然采纳,一些官僚看到皇上对于谦的宠信,滋生了不满与嫉妒。而心思狡诈的官员开始不断地上奏弹劾,但皇帝对于谦的信任使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

明朝一代忠臣于谦被冤杀 锦衣卫抄家时被惊到落泪

一代忠臣于谦(网络图片) 一代忠臣于谦

景泰八年,由于代宗一病不起,无力把持朝政,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重新迎接英宗朱祁镇接任皇位。而这时于谦的存在无疑是他们心中的一个祸患。于是在宣谕朝臣之后便诬陷于谦犯谋逆罪,将其下狱。在狱中,于谦已将生死看淡,只求自己正直不阿。在徐有贞一行人的不断怂恿下,英宗决定处死于谦,彻底解决复辟过程中的隐患。于谦死后,朝廷派锦衣卫抄家,却发现他家中没有任何金银财宝,家徒四壁,面对此情景,锦衣卫无不叹息落泪。

明朝一代忠臣于谦被冤杀 锦衣卫抄家时被惊到落泪

于谦下狱(网络图片)

当皇太后得知于谦被冤杀的消息后也非常难过,悲痛得一连几日油米不进。于谦这么一个公正廉明之人,为官历史涵盖了五代帝王,是大明五朝臣子,最终竟落得如此结局,实在令人痛惜,不禁感慨一位如此有才德之人就这么在历史上匆匆离去。“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正如诗中所书的情怀,于谦为了坚持他心中的理想,即使是身首异处依然坚持做自己,他的美名也被后世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明朝   锦衣卫   忠臣   乐安   景泰   公正廉明   大明   皇太后   仕途   抱负   明代   远大   榜样   皇帝   家中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