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开篇一张图,这是一张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对于孟晚舟女士案件的裁决书截图: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加拿大高等法院关于孟晚舟案的裁决书



大家都知道了,孟晚舟女士一案的结果出来了,很遗憾,和我们所期待的不同,孟晚舟女士并未获释。

大家都很愤慨,愤慨当然是应该的,但我想,除了愤慨,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情的详细情况?

知道孟晚舟被指控什么罪名,而加拿大又是因为什么拒绝了孟晚舟的保释?

一切行为应该建立在真实与了解的基础上,否则愤慨就类似打嘴炮。

这是一场博弈,我们是站在看台上的观众,我们高喊,我们尖叫,我们理所应当站起来,看看擂台正在发生什么。

我花费了很长时间看完这份长达20多页,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裁决书。

很详细,惊心动魄。

任何关心孟晚舟案以及华为的人,都应该研读一下这份报告。

它给人的感觉是,这不是游戏,美国人也不是流氓,他们并没有很多社交媒体上描述的那么蠢,他们正在处心积虑地针对中国的一切。

尤其是你把孟晚舟案放到中美贸易战,放到美国制裁华为的大背景下去看,这种针对性的味道更明显。

所以这篇文章,我首先想告诉你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1、孟晚舟「欺诈罪」从而来?

先来看一下这份裁决书的大概内容,包括事情过程,控辩双方立场等等。以下是裁决书中出现的各方:

A:华为
B:Skycom公司(华为参股(或100%持股)的疑似子公司)
C:汇丰银行(及美国相关附属机构)
D:美国司法部

整件事情的大概过程并不复杂:

2014年4月,汇丰银行和华为发布了一封签署信,是关于一笔9亿美元的信贷谈判条款,前者于2015年7月向华为提供了15亿美元的贷款。汇丰银行是这笔贷款提供者之一。

贷款是没有问题的,企业正常的商业运作中,和金融机构打交道,都会申请贷款。

问题在于,这些贷款均发生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期间。按照当时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规定,在美国的银行向伊朗有关实体提供金融或者信贷服务的话,需要获得美国财政部的同意。

否则就会受到处罚。

汇丰银行曾经因为违反过美国对伊朗和其它国家的制裁,被美国政府狠狠罚过10亿美元。所以说汇丰银行对这种事的痛苦记忆应当极其深刻。

故事开始于2012年12月,当时,《路透社》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是,Skycom公司曾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规定,向伊朗出售美国制造的计算机。

很快,2013年1月,《路透社》再次发布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梳理了华为和Skycom之间的各种联系。比如,孟晚舟从2008年1月到2009年4月曾在该公司董事会任职;2007年时在华为子公司旗下任秘书,而这家公司100%控股了Skycom。

于是,华为与Skycom公司之间联系起来了。而Skycom公司曾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法律,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华为也违反了。

很好,汇丰银行与华为在那段期间有业务往来,如果华为违反了美国制裁伊朗的规定,汇丰银行又向华为提供了贷款。那么汇丰银行可能也涉嫌违反相关规定。

汇丰银行曾就《路透社》两篇文章询问过华为。华为否认了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孟晚舟亲自与汇丰银行的一位高管进行过会谈,还做了一份中文PPT。

会谈内容主要是:

  1. 说明华为在伊朗的业务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美国的制裁。
  2. 撇清华为和Skycom公司的关系,华为已经出售了持有这家公司的全部股份,而孟晚舟本人也从该公司的董事会辞职了。

这就说,Skycom公司和华为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所以他们涉及关于伊朗的业务,和华为也没有关系,华为没有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法律。

汇丰可以合法合规地贷款给华为。汇丰银行采信了孟晚舟的解释,并且决定发放贷款,注意,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汇丰决定放款的原因是,他们相信孟晚舟的解释。

一年后,一笔15亿美元的贷款提供给了华为。

接着,就是扑朔迷离的叙述:虽然华为在此前出售了Skycom公司的股份,但实际上,华为依然控制着该公司的业务运营,而且该公司现有股东收购当时华为释放股份的资金,也来源于华为的融资。

按照这种说法,这等于是左手倒右手。

总之一句话,虽然孟晚舟说华为已经和Skycom公司没有联系了,但实际上,这家公司无论是商业运作,还是业务运营,都在华为的控制之下。

这么一来,就产生了一个结果:

孟晚舟向当时的汇丰高管做了「虚假承诺」,从而「骗取」了汇丰银行15亿的贷款。并且,这一行为,导致汇丰银行面临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规定,可能会受到处罚。

这就是指控孟晚舟「欺诈罪名」的来源。

那么,为什么我要说那段关于华为与Skycom公司关联的叙述是扑朔迷离的?原因是,这些指控未经证实。

这一点,在裁决书的19条中写得很明白。

在谈到适用法律原则之前,我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我刚才概述的指控是未经证实的。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加拿大高等法院关于孟晚舟案的裁决书-19条


换句话说,所谓华为与Skycom公司之间存在关联,孟晚舟作为了所谓的「虚假承诺」,都是推测,都是尚未证实的说法。

任正非直接否认「欺诈」,老人家的原话是:

这家银行(汇丰银行)从一开始就清楚Skycom在伊朗的业务,也知道Skycom与华为的关系。华为和这家银行之间的邮件可以证明,上面还有银行的LOGO。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他们不能说他们被骗了或者不知道,因为我们有证据。

而我们知道,据媒体报道,孟晚舟在被加拿大警方扣下之后,其实为美国方面调查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截止到今天,这些指控依然没有得到证实。

人被扣了,带上电子脚镣了,等同于软禁了。而这一切的基础,只不过是一个并没有被证实的指控。

2、「双重犯罪」的指控

孟晚舟现在仍不能获释,根本原因是,加拿大法院法官认为孟晚舟的行为符合「双重犯罪」原则。

那么,什么是「双重犯罪」呢?

简单来说,某种行为必须在两个有引渡条约之间的国家中,同时构成犯罪,这个人才能被引渡。

比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有引渡条约,你在美国犯罪了,但人在加拿大,你的行为必须要放在加拿大也算是犯罪(虽然罪行未必要一模一样),才能被引渡到美国受审。

这就是「双重犯罪」的原则。

对于孟晚舟案件来说,核心点在于:

假设孟晚舟确实向汇丰银行做了虚假承诺(裁决书上写必须先假设这事儿是真的),那么这种行为在加拿大的法律体系下,算不算「欺诈」。

也就是说,孟晚舟案适不适用于「双重犯罪」原则。

3、孟晚舟团队的立场

孟晚舟团队的立场是:即使孟晚舟向汇丰银行做了「虚假承诺」,这种行为放到加拿大也不是欺诈。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加拿大并没有制裁伊朗的规定,这个规定只有美国有。

即使汇丰银行给华为发放贷款,这在加拿大也是合法的,汇丰并不会因此受到惩罚。

在加拿大,「欺诈」罪名的成立要有两个前提:

  1. 已经知道某类行为是法律禁止的。
  2. 已经知道这种被法律禁止的行为可能导致损害的后果。

既然汇丰不会受到惩罚,那么,即使孟晚舟「虚假承诺」是事实,但没有造成损害,也就不构成欺诈罪。至少在加拿大如此。

所以美国指控孟晚舟涉嫌欺诈,这个指控的前提是:美国有制裁伊朗的方案。

加拿大没有这个前提,前提不存在,之后的一系列行为自然不构成违法。

4、控方(美方)的立场

在我看这份裁决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这一场精英之间的博弈。

美方丝毫没提华为违反了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制裁只有在美国才有,加拿大没有。

他们拎出来了一个点:

孟晚舟的行为不是违反美国的相关制裁,而是为了获得贷款而欺骗了一家银行。

指的是,孟晚舟为了帮华为从汇丰银行获得15亿的贷款,隐瞒了华为与Skycom之间的关系,导致汇丰陷入到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法律这一风险上来。

这一招很聪明,把火力集中到作「虚假陈述」上,虽然他们没有任何证据。他们的意图是,只要这个行为在加拿大也是犯罪,就可以把孟晚舟引渡到美国受审,先引渡过去再说。

这一指控的第一条依据是:

即使不考虑美国有制裁伊朗的法律,孟晚舟对汇丰银行做了虚假陈述,也就是隐瞒了华为和Skycom之间的关系,还是会让汇丰银行陷入风险。

这很扯淡,我不是专业法学学生,也能知道很扯淡。如果没有你美国的制裁条款,这件事情在事实上怎么会给汇丰银行造成风险呢?

指控的第二条依据是:

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是事实上存在的,不可否认,是组成孟晚舟案不可剥离的部分。所以在进行双重犯罪分析时,应当把美国的制裁作为背景考虑其中。

你不能彻底剥离美国对伊朗存在制裁这个事实,单纯去分析行为,这是在蓄意破坏引渡条约。

5、法官的立场

结果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加拿大的法官并未支持孟晚舟的团队。

法官先是驳斥了美方进行指控的第一条依据,如果不考虑美国制裁伊朗的规定,孟晚舟的行为不会让汇丰银行受到必然的损害。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加拿大高等法院关于孟晚舟案的裁决书-44条


但法官支持了美方指控的第二条依据。
即,在本案中,需要把美国事实上已经对伊朗进行了制裁这一规定考虑进来,而不能剥离出去。

如果考虑进来,则孟晚舟的行为放在加拿大也会让汇丰银行造成损失。
也就是,构成「欺诈罪」。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加拿大高等法院关于孟晚舟案的裁决书-57条



法官给出了将美国法律考虑进本案的理由。

第一,如果不考虑,会严重限制加拿大履行国际义务,同时会让真正的犯罪者有更多逃脱的漏洞。

第二,美国法律虽然只是在美国发生,但法官不认为这与加拿大人的价值观冲突,所以他有权考虑进来。

第一条很容易理解,第二条听起来很搞笑。原话是:

经济制裁虽然不是加拿大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加拿大没有对伊朗与制裁),但也没有像奴隶制法那样从根本上违背加拿大人的价值观。

这段话意味着,在本次孟晚舟案件的裁决中,法官的主观空间极大,一旦谈到价值观之类的东西,东方和西方的价值观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你可以这么理解,美国人的做法没有让我觉得恶心,所以我就要支持。

简短一下:不恶心,就叫好。用中国话来说,「不是屎就跑过去吃」。

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孟晚舟未能获释。


6、几点感想

以上,就是孟晚舟案背后的前因后果。基于对案情事实的充分了解,说几点我的看法。

-

第一,这是一场精英之间、国家之间的博弈。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在本案中,如果你仔细看过裁决书,看过美方指控孟晚舟的全文(稍后我会放在文章末尾)你会发现:

包括美国,包括加拿大,都没有那么流氓,人家就是采用合法合规的方式搞你。而孟晚舟的律师团队,也必须合法合规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时间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了,拉下脸明抢的流氓性行为少了,抢你的钱我还要告诉你抢的理由,还要站在规则的制高点上。

赢得这场博弈,靠什么?靠知识,靠外交斡旋,靠持久战的耐心。
这不是一场野蛮的战争,这是一场披着文明外衣进行的野蛮战争。

-

第二,我非常认可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的声明,主要是两点:

  1. 美加滥用双边引渡条约;
  2. 专横地采取强迫手段限制孟晚舟女士。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的声明


什么叫滥用?不是说你没有这个权力,而是你拿着这个权力到处搞事,煽风点火。

比如你是看大门的,有监控进入小区人员的权力,你应当留下对方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但你突然觉得自己很牛逼,还要求每个进入小区的人,把照片,住址,情感状况都留下来,否则就不让进。

这就是滥用。

我们来看美国当局发出的孟晚舟临时逮捕请求书。上面对于逮捕理由,是这么写的:

美国当局的调查显示:孟晚舟和其他华为代表共谋向众多跨国金融机构做了虚假陈述,包括一家在美国开展业务的全球性金融机构。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美国指控孟晚舟申请临时逮捕的理由


基于这一理由,在获悉孟晚舟女士会飞往加拿大时,希望加拿大警方能够在机场直接逮捕,要不然就没机会了。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美国指控孟晚舟申请临时逮捕的理由


这是一份2019年1月份的报告,但一直到现在,一年多过去了,所谓孟晚舟女士「虚假承诺」的指控,并没有被证实。这一点,已经非常明确地写在了裁决书的第19条。

也就是说,迄今为止,针对孟晚舟女士的一切行动,都建立在一个尚未证实的指控之下。
流不流氓?流氓!

无论美方也好,加方也好,其陈述理由显得多么专业和符合法律条文,但这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我没有证据证明你犯罪了,但我怀疑你犯罪了。
不管了,我先把你扣起来再说。

你可以想象下此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什么感觉。没有证明你嫖娼了,但我怀疑你嫖了,先把你关起来再说,防止你逃跑。

法律是这么用的吗?办案是这么办的吗?这还不算滥用的话,那什么才算滥用。

孟晚舟的人权呢?难道就不是你们嘴里的「人权」?现在你明白了吧,为什么说美国针对孟晚舟的指控是「莫须有」,因为就是无中生有。

-

第三,这是一件用法律条文修饰得很好的政治案件。

在那篇加拿大法院发布的裁决书中,你很明显地能感觉到:

法官在尽力把这件事是搞得像一个单纯的法律案件,虽然其结果是支持美方的指控,但呈现出来必须是,这是公正无私的,这是对法律的坚守。

以至于很多人看到裁决书,觉得加拿大法院有理有据。
大概意思是,拘捕孟晚舟是合理合法的。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怎么看这种说法呢?

从字面来看,裁决书确实有理有据,大家毕竟都是专业的,都是要脸,这么重要的裁决,不大可能随便糊弄一下就拿出来。

但中国有句话说得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核心事实就是,在美方2019年1月份提交的指控报告里,就已经说了,美当局调查显示,孟晚舟涉嫌向金融机构作虚假陈述。
一年过去了,在2020年5月份的裁决书里,依然写着,这些指控并未得到证实。

难道这一年里,美方都在吃小炒肉嗑瓜子闲得蛋疼吗?
当然没有,事实上,在加拿大警方逮捕孟晚舟时,孟晚舟的一些重要资料,包括像手机信息和密码之类的隐私材料,就已经递交给了FBI。

孟晚舟案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加拿大检方承认其边检部门向警方递交孟晚舟手机的行为,图源:观察者网


在加方如此配合的情况下,一年后,美方这些指控,仍然未经证实。
而孟晚舟女士付出的代价却是,被软禁了整整一年多,失去自由活动权。

法官在陈述支持美方立场时说:

虽然加拿大没有经济制裁法,但这个法律并不像奴隶制一样违反加拿大人的价值观。

这个时候知道谈价值观了,听起来挺有理由的。但向美方违法提供孟晚舟的隐私信息,以及直接蛮横控制孟晚舟女士人身自由长达一年多,这难道就符合你们的价值观了吗?

不能在一个地方谈价值观而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只考虑价值。

-

第四,吾辈当自强。

这是我看完裁决书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这几句话:

吾辈当自强。

我们在向上的行程中,面临的不是一群流氓,也不算是强盗。我们面临的是一群誓死要捍卫自己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

他们站在全球资源分配链的上游,死死地守着,并对一切试图要上来分一杯羹的人充满敌意。我们无法退缩,我们就只有一个办法:

「吾辈当自强。」

强大自己,在很多时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 END-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90后(id:New90hour )

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汇丰银行   华为   裁决书   伊朗   前因后果   加拿大   美方   美国   法官   价值观   虚假   案件   贷款   女士   理由   法律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