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最近通过研读几家数据分析机构发布的分析报告,我认为远程医疗很好地弥补了本地医疗在诊疗、会诊等方面效率低的短板,提升了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远程诊疗已经有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和设备基础,国内很多知名的医疗机构也已经在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搭建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远程医疗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前瞻网的分析数据显示,最近几年,随着远程医疗技术和设备解决方案的逐步成熟,再加之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出现明显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14.5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约155亿元,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为216亿元。根据预测,到2025年,远程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803亿元。


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的运用案例

另外根据我个人的分析,随着远程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提供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亦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是提供单一软件或硬件方面的服务,而来自广州的MAXHUB则以会议平板这一硬件设备为支持,为医疗结构提供了软硬一体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比如我看到,上海圆和医疗就通过运用MAXHUB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实现数据可视化、交互体验的创新应用,打造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实现了高效资源整合。

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通过引进MAXHUB数据可视化及交互平台,医生们可以图文并茂向患者呈现病理模型,并通过大数据系统快速调用医疗数据,让诊断结果一目了然,帮助患者更好理解自身病情,进行深入的治疗。

在进行医疗会议讨论时,MAXHUB的展示及书写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医生会前准备繁琐的问题,医生们只需在会议前准备好患者资料,即可将医疗方案在屏幕上进行展示、分析和批注,并随时将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享,实现检验检查结果。

与此同时,MAXHUB还向圆和医疗提供了远程医疗平台服务。医生们只需通过远程视频,即可连接国内外专家或相关科室进行联合诊断,实现一边视频会议,一边共享病历信息资料,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差旅成本。


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另外据新闻报道说,除上海圆和医疗外,还有其他多家医疗机构如安徽省疾控中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鑫美医疗、信达生物制药等都将通过运用MAXHUB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搭建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实现了诊疗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从圆和医疗的案例可以看到,目前远程诊疗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而是成了很多医疗机构的一个“标配”。并且随着技术方案的更加成熟和先进,远程诊疗的普及程度将越来越高,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前景也势必越来越光明。

发布于 2020-11-20

赞同 11​​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继续浏览内容

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Safari

继续

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51星变

广告​

不感兴趣知乎广告介绍

你可以充值,但没必要,这游戏真的可以打金!

口碑魔幻页游,长线高品质!非RMB玩家必进,爆率逆天,小怪也能爆终极,登录15分钟一身神装!查看详情

点击跳转至第三方

如何看待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如何?

Latitude Health

医疗战略咨询

3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远程医疗童话:远程病人追踪“看上去太美”

远程医疗这个看上去很美的童话,到底被医院的接受度有多高,而到底什么样的远程医疗技术才最能被接受?目前从美国市场的发展来看,远程医疗最基本的技术——医患视频交流和影像传输的接受度最高,而被媒体和投资人广为追捧炒作的远程病患追踪和移动类App应用度却最低。

最近,国际非营利组织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进行了一项远程医疗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按使用比例高低来看,有将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医患双向视频(57.8%),其次是影像传输(55.5%)和Email(44.1%),然后才是视频会议(35.5%),而受到投资追捧的远程病人追踪和移动手机应用App仍然偏低,只有26.1%和19.9%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这两项技术。

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参与这项调研的400多位受访者中,超过70%为医院的管理者,包括各部门总监和经理,只有10%不到的受访者是医生或者护士。这是因为美国医院的管理和行医职能部门分开,管理者负责商业运营,通常是医学管理背景,而医生专注于医病,和中国医生行政职能和医务职能混在一起的情况很不一样。当然管理者的想法可能和医生有所不同,但鉴于管理者对医院的模式改进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其观点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项调研显示出,即使在美国这一远程医疗发展速度领先的市场,医院接受这项技术的首要考虑仍然是填补面对面医疗的不足,而备受投资追捧的远程病人管控和App,并不能马上解决线下的问题,在使用接受度上排在后面。

这一点在中国其实也是一样的。远程医疗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节省医生和患者的精力和时间,线下的就诊可以换到线上视频来进行,这一技术看似是最简单的,却也是作为线下服务补充最有效的。而影像传输也是非常实际的需要,医生之间、医患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都需要影像传输服务。这一点美国和中国的需求是一致的。两个国家在这一点上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医院的系统五花八门,病人的资料来自于不同医院,每次换医院或者医生都需要共享过去的病史和检查资料,因此影像传输和存储成为做迫切的需求之一。

除了这些非常实际的需求,一直被各大风投机构看好的远程病人追踪服务使用频率却并不高。这背后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目前市场上有大量针对健康者的消费类远程健康追踪产品或者App,但这些产品缺乏准确性和专业性,不能被医院直接运用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真正可以作为医生决策参考的产品本身非常少,因此使用频率不高。

其次则是医院对远程医疗的首要考虑是方便但学习门槛不高的产品,双向视频和文件传输正属于这样的功能。而健康跟踪类产品要求医生除了使用产品,更要对数据做出长期的跟踪和分析,此后才能做出对诊断有效的决定。很多医生没有精力去做这些。一些大的医疗机构比如梅奥诊所,也是派特别的研究团队去开发专业的针对某类疾病的App。比如梅奥诊所对于心脏支架手术术后康复的追踪类App,追踪病人数据和分析数据都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辅助,不是每一位医生都有时间和能力去做。

最后则是远程追踪类产品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数据显示对病人的治疗有积极意义,比如前文提到的梅奥诊所的心脏支架术后追踪App,研究证明使用App使心脏病复发的可能性降低了40%。但这样有临床实验支持的数据追踪产品非常少,很多产品虽然对医生来讲很有用,但由于时间短,使用人群有限,效果还不能用数据来说明。很多医院尚处于试水阶段,到大范围应用还有一定的时间。

但远程医疗从实际弥补面对面医疗服务的不足,到解决更深一层次的问题——支持医生决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中间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对于远程医疗服务提供者来说,是一个不断专业化的过程。早期的视频技术和文件传输的技术门槛比较低,市场从业者也很多。但一旦深入到病人追踪和健康管理,对从业者要求变高,专业性增加,还涉及到产品的临床测试等问题,进入门槛明显会变高,一旦市场接受,爆发增长的潜力很大。

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医疗   受访者   美国   医疗机构   发展前景   管理者   病人   患者   影像   解决方案   医生   医院   数据   产品   技术   科技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