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云眼中的《长安十二时辰》是什么样子?

大唐"反恐”24小时

“天保三载”,长安城。

恰逢上元节开市,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佳节将至的喜悦中,长安城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但大唐皇城的居民都不知道,在这片安定祥和的背后,一群偷偷潜入长安城的突厥狼卫正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阴谋。

为破解狼卫毁灭长安、颠覆大唐的阴谋,死囚张小敬和静安司司丞李必临危受命,需在十二个时辰内破解案情,令长安转危为安。

京东云眼中的《长安十二时辰》是什么样子?


仅用十二个时辰就能破解一场恐怖袭击,还能把这群“搞事情”的恐怖分子一举剿灭,如此高效率的破案水平,与剧中顶尖、硬核的破案科技密不可分。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长安十二时辰》里出现的“黑科技”。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硬核科技

望楼——物联网设备

第一集初见时,李必对张小敬介绍望楼:“长安一百零八坊,每三百步设一望楼,望楼上武侯皆为朔方节度使所派弩兵,历经战役大捷目力精准,街巷动静皆在目,武侯自望楼看到长安任何异状,都以约定暗语速传靖安司,靖安司对任何一处所发命令,瞬息即可横跨整个长安城。”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望楼是静安司的眼睛。

望楼统一建于街道的最上方,每隔300米传递一个消息,能够全方位监控到长安城内的任何目标,相当于在长安城安装了一套体系化监控设备,并通过“物联网”迅速将消息送入静安司的手里。

京东云眼中的《长安十二时辰》是什么样子?

沙盘——长安城3D地图

静安司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长安现实场景,搭建长安3D地图——长安大沙盘,并结合望楼体系,将长安 108 坊和 25 条大街尽收眼底,实时掌握被监控目标的位置信息,让长安城数据可视化。

大案牍术——“大数据”+“人工智能”

为确保租庸调制的顺利推行,唐代对账籍作全面整顿,全面推行账籍制度。每岁一造账,三岁一造籍。账是记录壮丁信息的册子;籍也就是现在的户口,按照经济情况,全国户口分列九等,造册三份。

通过对数据归纳、更新,统一整理成一套完善的“大唐数据库”,充分说明古人已经有了“大数据思维”。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大案牍术”对查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案牍”即古代办公用的文书,“大案牍术”其实就是通过对记录在册的办事文件进行记忆、总结与归纳,进而检索、查找可疑人物。其中,对办事文件进行记忆、汇总的书吏,就相当于唐代的“人工智能”,而通过账籍数据与信息分析,查清线索,则与现在的大数据分析十分相似。

在剧中,靖安司主事徐宾就凭借大案牍术和祆教的户籍,成功查找出一名嫌疑人龙波。

京东云眼中的《长安十二时辰》是什么样子?

但是,这样大的一个国家,长期由人工进行数据采集与信息传递,数据录入、传输过程中出现纰漏在所难免。

同时,数据、信息、硬件设备的安全性也很难保障。假如狼卫纵火成功,支撑静安司办案的硬件设备都会被焚毁,这对唐代的“大数据”工作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假如静安司上云。。

依托硬核的科技实力,京东云为静安司量身打造了一套拯救长安的解决方案。

随后,静安司将“唐代大数据”搬到了云上。

京东云眼中的《长安十二时辰》是什么样子?

有了这套解决方案,数据信息的获取、录入、传输、更新等全部都能在云上完成。静安司所需的任何信息,只需一道线上指令,片刻间就可导出。

再也不用借助人工完成传讯、记录数据、调阅信息的工作了,静安司借此机会精简了一波人力,这样一来,工作人员中混进“内鬼”的概率降低了。

同时,让李必一直头疼的纸张生产问题也解决了,由于数据信息资料都统一存储在云上,纸质卷宗、沙盘不再是数据管理的必备硬件了。

在获取有效数据后,京东云还能帮助静安司进行数据多维分析、智能决策,快速破解案件,力保长安太平,维护大唐长治久安。

了解京东云更多—— 京东云-预见无限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长安   天保   静安   案牍   望楼   靖安   大唐   沙盘   科技   人工智能   唐代   长安城   眼中   硬件   数据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