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长文,为什么你的器材声音是那样的?

前在《抱歉,我们还是不要做朋友了》分享过,高保真器材的声音与真实的声音的差异及成因。那么高保真器材的声音到底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说出分析过程之前,半烧先抛出结论:我们组合一套器材系统然后让它发出的声音听感,是系统内所有器材的调音师的理念交集,系统素质受制于系统内最弱那部分的器材水平。

下面,我开始慢慢展开。

次我们彻底一点,从我们听到的声音最初的地方开始,从各个我们能想象到的维度,去看看音乐从被演奏家演奏出来到耳机播放出来,这里面都受到了什么因素影响。

们来到了器乐作品录制现场。我们会发现,好的作品,少不了对乐谱了然于胸并深谙作品的艺术意境的指挥家及拥有丰富演奏经验及艺术素养的演奏乐团,他们的默契配合,共同奠定了好作品的基础。然后,他们的乐器,是否都是制作精良,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了,咱再来看看演奏场地的声学结构,里面的泛音,里面各种反射后的混响,是否不会影响了录制时的效果。接下来,录音师开始在合适的位置,放上话筒(或是多个话筒组成的排列,放在乐团前面,或者多个频响平直的话筒,放到不同的乐器前面不远处上方作针对性拾音,如下图),就开始录制了。

超级长文,为什么你的器材声音是那样的?

图片出处:网易云音乐

插播点可以装逼的内容:

比如使用频响平直的全指向话筒近距离(一米左右)录制小提琴演奏,虽然可使小提琴的声音在合奏里凸显出来,但声音肯定会过大,也会导致明显的琴弓摩擦声。因此后期需要在以3KHz为中心频率的做频率均衡衰减几个dB.

全部音轨上的声音都准确完成录制后,再经过多轨录音机还原,最后通过调音台进行音色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还原立体声的定位,如何调整各种乐器的音色,音量及声像就非常考验录音师水准高低了,另外,不同国家的录音师,由于地域音乐文化风格差异,录制出来的作品感觉也会有明显不同。然后按需混音成两轨或多轨立体声音乐,并录制到各种媒质上,完成音乐母带的制作。这个过程,多是录制混音师及指挥家一起完成制作的(如果是流行乐,那歌手也常常参与混音录制过程)。

此,母带所呈现出来的声音,首先是由以上各个领域专业人士通力合作一起润色的调整过的声音,而不是现场上原汁原味的声音。在此特地说明,是因为很多所谓的发烧碟,发烧设备,都喜欢在做广告时说“原汁原味,还原现场,给你最真实的声音”,而很多初烧朋友不明就里,很容易就被这类广告词误导。不过也并非原汁原味不经修饰的录音就没有了,毕竟人头录音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接近现场听感的声音。

录音棚

超级长文,为什么你的器材声音是那样的?

成母带制作,接着就是灌录唱片(黑胶以及CD,SACD等等),或者制作成新一代MQS标准的TF卡。

MQS专辑

超级长文,为什么你的器材声音是那样的?

上,便是音源。

在半烧接触的绝大部分烧友都在用CD或内存卡格式的音源。下面就以此类来说。有了音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便需要合适的转盘,把音频数字信号输入到起着数模转换作用的解码器里,转换成为模拟信号。解码器在这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数模转换水准不高,将会影响到HIFI系统的下一个环节--信号放大的部分。要想在信号放大这一步弥补之前的不足,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影响解码器水准的两个重点因素:设计者对解码芯片的运用(用现有的几大品牌提供的解码芯片或者拥有独立自主的FPGA解码模块),电路设计。为了加强解码出来的信号更精确纯净,现在越来越多顶级系统的烧友为自己的解码器外置一个更为精确的时钟发生器。

顶级解码NADAC

时钟OCXHD

超级长文,为什么你的器材声音是那样的?

解码器输出了优质的模拟信号后,接下来就看耳机放大器(简称耳放)的发挥了。耳放除了最基础的作用--把模拟信号放大以外,部分耳放厂牌还赋予了它另一个任务--润色声音。但往往中低端的器材,对声音的润色难免用力过猛,导致声音变味严重。因此在选择有味精的耳放上面,各位烧友请尽可能在多听的前提下,三思而后行。耳放的推力有大有小,声音风格也有所不同,因此搭配合适的耳放,必须根据不同的耳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

XIAUDIO

方程式耳放

超级长文,为什么你的器材声音是那样的?

“最后”一步了--耳机。一套台式耳机系统里,让声音最终到达我们耳朵的,便是耳机了(这TM简直就是废话)。不同厂牌对声音的理解,决定了它的风格取向。只要是有一定沉淀的大牌,它所出品的耳机,总会带有属于自家独有的味道。因此,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耳机,其实很大程度是在选择耳机所属厂牌。当入手耳机后,再根据耳机特点来搭配组建整个器材系统。进阶的和少数高阶的耳机相对来说比较好推。但仍有大量的高阶耳机以及顶级的耳机,不少烧友虽然由于喜欢其音色而入手,但最后往往都因为没搭配到合适的解码耳放而不得不放弃。那是因为高阶大耳机普遍素质高,吃推力,基本只能用台式系统才能征服。而台式系统一来昂贵,二来占地方,除了个别土豪外,要像随身耳塞系统那样通过快速进出器材搭配出好声音基本没可能。因此玩到顶级大耳,那就注定了是一场胜负不明的持久战。

难以驾驭的顶级耳机

ABYSS1266

超级长文,为什么你的器材声音是那样的?

比较容易被征服

的顶级耳机

HE1000 V2

超级长文,为什么你的器材声音是那样的?

明的小伙伴想必也猜到,刚才那段其实还并非最后一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没说到系统上所用到的各种线材,接头,不管是转盘到解码,还是解码到耳放,还是耳机的线材,都是一个坑。因为搭配合适的优质线材,方能最大程度发挥出系统的最优水平。而顶级线材,动辄需要投入几万甚至数十万。现在随身线材也已经加入了万元级行列,这充分说明了线材在系统里作用越来越受到烧友的重视。

是,完成了以上步骤之后,仍未到达终点。不过也许最后一步是----电。在用电方面,除了合格的专线,墙插外,能提供更加纯净无污染的电源处理器,比如PSaudio 的P5,也对顶级系统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上,我们把大的方向都理了一遍,剩下的,比如器材机架,比如有点玄学性质的避震脚钉,脚垫等辅助性质的,就不一一展开了。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心中有数,知道了这其中决定了器材声音的素质高低音色特点的各方面因素。是的,你所看到的部分,转盘,解码,耳放,耳机,线材,以至于它们里面的,电容,解码芯片,它们的设计者及开发者;你所接触不到的部分,演奏家,指挥家,歌手,录音师,母带制作,以上这些专业人士及艺术家们,共同决定了你听到的高保真器材系统的最终效果。正由于这过程环节很多,不同器材组合可以获得不同声音。因此玩器材不仅仅是兴趣娱乐,也是学问,当然,折腾起来更是苦力活。

面顺带谈谈一个老生常谈,但在我看来比较有趣的话题: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留意到,身边有些烧友浅尝辄止后往往会补上一句“多个香炉多个鬼”聊以自慰。你怎么看呢?

读全文的朋友,都应该可以理解到,刚才半烧所说的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只是作用大小有所不同。但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人,有着决定性作用,这套器材声音好不好,跟他的音乐素养,喜好音乐的类型,甚至是自身性格脾气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个人就是搭建这套系统的烧友玩家。而“多个香炉多个鬼”的情况之所以出现,那并不是因为这搭建器材的环节太多,而是组合系统的玩家,花的精力不够,功夫还没到家。因此,对听音乐这档事有着非同寻常爱好的朋友,半烧建议,慢慢玩,花上数年,甚至十几二十年去玩,别太在乎器材的快速更新,更多着眼于对音乐这门艺术的理解,最后你会发现,你的慢工出细活,必将会让你精神享受上获得丰厚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声音   器材   组合   指挥家   音源   解码器   音色   线材   话筒   耳机   信号   合适   作用   数码   系统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