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你心中的非遗,是什么样子?

油纸伞、竹藤编、绣织品、木版年画、漆器……

是这些充满浓浓乡土风情的物品

是时不时出现在影像作品里

景区纪念品商店里的手工艺术

又或者是存活在儿时模糊的记忆中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对现代人而言

非遗,是土生土长的民俗

是“既陌生又熟悉”的传统

是中华民族文化充满生命力的灵魂之光

……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10月17日—22日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已惊艳开场

都江堰作为国际文化名城

光荣成为此次文化节的其中一个分会场

本次活动将有力推动世界各国非遗项目

在都江堰市的交流学习

促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2019年成都市、都江堰市重点工程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更是站在传承、发掘、创新、弘扬非遗文化的前沿

身体力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作为锐丰集团旗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拳头产品

成都漆艺、金银花丝、文昌年画

将代表本地非遗文化珍品

盛装参加本次展会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成都漆艺

始于商周,盛于汉唐,一脉相承至今。成都漆器工艺厂,始建于1954年,传承古蜀三千年传统技艺,博采众家所长:天然大漆,手工制作,髹饰八法,技精艺绝;其中尤以“三雕一刻”(银丝花、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绝技独步漆林。2006年5月20日,成都漆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银花丝

银花丝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这项金属工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明清时就已经达到过极高的艺术水平,它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更号称成都的“四大名旦”。2008年6月7日,银花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文昌年画

文昌祖庭门神年画是四川省的传统民俗文化。凝聚了远古道家的门神符箓灵力,蕴含了中华文昌文化核心概念的“真、忠、孝、仁、善、美”。感受到华夏民族特有的神韵美、吉祥美、和谐美。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在我国,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而乡村,则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乡村,不仅具有自然地理的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

我国有着底蕴深厚的乡村农耕文化,这种农耕文化是“非遗”的土壤,是“非遗”的传统表达。非遗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非遗文化是不可抹去的文化记忆。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从美丽非遗开始。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从文化复兴的角度去实现对乡村文化的再生产,激发乡村建设的驱动力和创造力。项目与成都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合作,并结合农耕文明和地域文化定制原创商品,打造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特有的非遗文创IP,引进的成都漆器、金银花丝、觉囊派唐卡等著名的非遗文创产品,不仅展现了匠人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更是传承了历经千年的活态文化。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以锐丰集团为支撑搭建产业与资源/资本平台,导入包括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的文创产业,发展环城市康养、乡村休闲文旅、青少年素质教育等业态,探索和开创全新的“三农”发展样本,朝着“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典范、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全市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示范”的建设发展目标努力前行。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都江堰   遗文   都江堰市   文昌   乡村   花丝   农业   漆器   农耕   年画   成都   助力   文化遗产   物质   公园   传统   国家   数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