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HI-FI的世界—耳机系统(纯干货)

走进HI-FI的世界—耳机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经常能听到HI-Fi(不是Wifi)这个说法,那么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HI-Fi。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顾名思义,就是把以前录制的声音高度还原出来,还原度越高越好。目前舞台,会场,剧院,歌厅,视频会议目前已经普遍采用hi-fi级别的设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根据成本不同,效果也千差万别。本文仅对家用级别入门hifi简要介绍,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音响系统不做讨论。相信看完以下几点,你就会对HI-fi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甚至要出手买装备入坑了。

土豪请直接参考后半部分。

一. 预算。第一条就直接上预算,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坑,会越陷越深。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慎重考虑。Hifi的世界,花钱无上限,总是有更好更贵的设备在引诱你。首先粗略划分一下:1-3万,入门级玩家。5-9万,中级玩家。10万以上,高级玩家。至于这些钱都花费在什么地方,后边会一一详解。但是要注意,音质效果和成本是指数上升关系,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音质每提升一点点,所需的花费可不是一点点,往往都是翻着倍往上涨。更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花钱越多越好,还需要考虑搭配兼容问题。搭配不对,十万的设备可能还不如三万的效果。最后友情提示:前期入门刚接触,要抓住一切机会试听对比不同的设备,只有对比才能知道效果,音质这个东西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关键还是得自己去感受。后期设备都配齐了,尽量不要去试听,天外有天,中毒太深你只能大放血了,无论多少钱都不够花的。不信?看下图。


走进HI-FI的世界—耳机系统(纯干货)


行货售价35万元,森海塞尔顶级耳机。

二. 你是否需要?

这里引导大家分析一下自身是否真的需要,是否做好了觉悟。读完以下几点,就有答案了。

1.

耳朵测试。提供一个网站http://www.pt80.net/thread-406357-1-1.html,有详细的测试说明和软件。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试试。打开网站会播放2段音乐,选出你认为音质差的那个,正确过关,错误的话会倒退一关。最后根据分数来判定耳朵的灵敏度。如果前几关都过不去,那么你选择2000元的音响和20000元的音响没区别,直接用电视或者手机喇叭已经足够。当然这个仅供参考。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如果你觉得广场舞大妈跳舞用的插卡mp3播放器就可以接受,那么恭喜你省钱了。

2.

掌握相关的知识。需要钻研精神,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别人说这个好你也说这个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要有专业的理论和数据来支撑你的观点才能使人信服。HI-Fi并不是以你觉得好听为标准的。真正想深入下去,浩如烟海,学无之境啊。对与普通人来说,又不是研究这个的,不需要多么深入,只要能看懂各大网站的评测,能分辨广告里明显忽悠的成分,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辨别不同听音风格搭配即可。

3.

开篇已经说过,HI-fi是高还原度的,无论怎么还原,都不可能超过录音时的效果,只能无限接近。所以音源很重要。音源就是播放设备,如果是数字播放器,还需要考虑音乐格式。例如手机,配合软件能播放多种格式的音乐。就目前来说,手机能达到Hi-fi效果的几乎没有,sony,苹果官方宣传也不敢提。国产效果比较好的vivo,只能说在同类产品中算是好的。所有打着hifi旗号的广告都是忽悠人。如果你用手机听歌能够满足,不打算投入太多钱,想感受一下Hifi,可以换一条好一点的耳塞即可,一般原配耳塞调教就很合适。如果不满足,就需要更换播放器了,前端音源不行,换再好的耳机也是浪费。一句话总结,想玩HIFI必须购买独立的专业播放设备。例如:电脑配置独立声卡(集成的效果较差,甚至很差)。专业的音乐播放器,cd机,蓝光播放器等等。

4.

听音环境。要具备良好的听音环境。首先起码要有个桌面支架能摆放得下。其次是安静,吵闹的大街光听噪音了,谈不上hifi.考虑到设备的保养,室内灰尘和温度影响也不可忽视。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打扰他人,不能不顾家人反对引起家庭不和谐。

那么到底是否需要hifi呢?如果你的职业是相关的,或者你有较强烈的这方面兴趣爱好,或者你对音质要求极高,或者你是特别有钱的土豪,毫无疑问都是肯定的答案。另外还有一批潜在人群,想去尝试一下,那么请继续往下看。剩下的就是不需要的人群了。

三. 基础知识。

最枯燥的章节来了,建议大家还是要认真读一下,尤其是刚接触的朋友。

1.系统组成。完整的系统包括音源(也叫前端),解码器(DAC),功放(耳机系统为耳放),输出设备(耳机或喇叭音箱),电源,线材等主要部件。当然还包括音频文件,是否无损。

音源:就是播放器。播放器一般包含解码部分,比如常见的MP3,手机,dvd光碟机等等。专业玩家会根据自己的风格来搭配解码器,因此播放器自身的解码电路不一定能满足要求。于是就出现了不带解码器,单纯播放的设备-转盘。例如CD转盘,就是单纯播放cd光盘的不带解码的cd机。当然一般的CD机是包含解码电路的,专业一些的CD机也可以当作转盘使用,独立输出音源信号至更好的解码器上。还有数字转盘,可以播放电脑下载的各种格式的播放器,为了达到好的效果,MP3格式一般是不使用的,因为mp3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无损wav,ape,flac等格式比较常见,一首歌大约占用40M空间。数字转盘大都带解码,可以直接接耳机或者音箱。当然这对于发烧友来说,是必然不够的。台式音源一般来说效果比便携音源好,比电脑音源更好。一般电脑不加装独立声卡的,效果远不如随身播放器(此处播放器指两三千以上的hifi设备,不是普通mp3)。


国产山灵牌cd机,报价4万.

解码器:是一种能将数字视音频数据流解码还原成模拟视音频信号的设备。喇叭是通过电流大小来驱动振膜发声,电流的大小就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内存储的音乐文件是数字格式,也就是由0和1二进制组成的,需要通过解码器来还原成原本的声音信号。是必不可少的部件。解码器价格差别巨大,高端的一台几十万元,某些淘宝组装的几百元的也有。对于入门hifi来说,五千至一万元的解码就已经足够使用了。三千以下的解码器,不需要考虑,比音源自带的解码器好不了多少。


还是山灵的顶级设备,报价4.9万。

功放(耳机用的叫耳放):功率放大器。作用就是把来自音源的弱信号放大,推动音箱出声。功放分为前级和后级。前级的功能是处理接收到的声音讯号,然后送给后级去放大。前级的输出信号是很低的,若直接接到喇叭可能只会听到很小的声音。后级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将前级传给它的信号强度加大然后传给喇叭送出去。所以音响上调音量(Volume)、高低音(Bass、Treble或Tone)、平衡(Balance),或是卡拉OK上的回声或混响控制钮(Echo or Reverb),都是前级的工作范围内。高级的家用音响很多是前后级分开两台机器的。耳机放大器通常前级后级一体不分开,功率比较小,驱动一些高阻抗的耳机使用,某些大耳机必须使用耳放,否则声音变质甚至出不了声。

电源:一般机身设备自带的电源可以满足使用,但是对于某些高端发烧友来说,机身内各部件电流干扰,市电电压的不稳定,甚至汽车,雷雨天,冰箱空调等辐射引起的电路信号的波动,也会影响系统声音质量,是不能接受的,因此需要增加独立供电设备,必须用料足做工扎实,可以保证稳定电源输出,过滤杂波。

线材:就是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线缆了。线材越短越好,纯铜线材已经不能满足了,高端线材都是纯银线,镀金接头。顶级线材30厘米长度的一根大约1.2万美元,人民币8-10万。也就是说,你花费10万搭配的一整套设备,在人家眼里也就一根线而已。所以一定要理智对待。


2.术语定义。

阻抗: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耳塞阻抗普遍较低,一般32欧。头戴式耳机则高低都有,高阻抗的耳机一般较贵,但都是专业级别,阻抗300-600欧,这就必须要加耳放了。

灵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但是要注意,并不是灵敏度高,音质就越好。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

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

音色: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笛子、琵琶、钢琴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即声音染上了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所有播放器软件里的EQ音效调节,比如超重低音,剧场风格,环绕立体声等特效,都是明显的失真。对于Hifi来说,追求的就是失真最小。因此一般发烧友听音乐都是关闭音效的,因为作曲者本来想传达的意思,已经录制在音乐里边了,你后期又人为的加上其他效果,反而曲解了作者的本意。还原度越高越能体味到音乐的本质。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大动态就是声音大小差别很大,比如两个人交谈的时候突然打雷。好的设备还原度很高,差的设备,你会觉得打雷并不响嘛。

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下潜越深越震撼,某些耳机宣称超重低音,轰轰的吵的头晕,这并不说明低频好。真正好的体验是震撼,不是头晕耳朵疼。例如,元宵节在胜利广场放礼花的声音,是不是感觉大地都在震颤?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就像一个人说话,嗓子尖声音细可以,故意海豚音就不好了。

柔和:是指声音松弛不紧,高音不刺耳,听感悦耳、舒服,没有毛刺感。

融合是指声音能整个交融在一起,整体感、群感好。

真实感是指声音能保持原声音的特点,不能有变形,失真,减弱或增强。

临场感重放声音时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定位人声或乐器声发生点清楚、确定位准确。通常说,声音发飘即是指定位感不好。在音场中,靠两侧的乐器定位感通常会比较好,而音场中央的乐器定位感会比较差。这也是环绕声音响效果中加中间声道的原因之一。加中间声道对定位感有所帮助

层次感:音场中由前往后一排排乐器的发声清晰程度,以及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间隔清楚程度。

结像力结像力就是将虚无漂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讲,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声的形体展现的能力。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突,更具有立体感。

解析力音乐细微的变化都能表现得清楚,既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亦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综合低电平与高电平的解析力,就是我们所谓的解析力。

平衡性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体平衡性,听音乐感觉到乐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欢快而又有层次,明晰、融合而又立体感。好的器材三频均衡,不会出现高频很高低频不低的情况。

冷、暖二者都是愉快的,冷的音质清澈、有力度、甚至略有毛刺,暖的音质明亮、圆润、力度不是那么充沛。

丰满、干瘪丰满的声音饱满、宽广、融和、令人愉快且具有一定的响度,而干瘪的声音单薄、分割、干涩、令人难受且响度一般较小。

宽窄如果重放节目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给人以宽广的感觉,就叫做宽。反之,重放节目时基本听不见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只有中频,就象在电话里听到的声音,令人难受,这就是窄。

松紧一个声音如果比较散、比较圆润、不使人难受就叫松,而声音有力度、但比较干涩灰暗就是紧,使人不大愉快。

肥瘦 :肥:指低频过多,有一定的频率失真(低频份量过多)并且混响偏重。瘦:三频不均衡,缺少高频或低频,或者明显不足,声音干瘪。



3.几种主要音乐类型(音乐风格,也叫曲风)

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可以是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电子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电子合成乐:利用电脑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常常使用软件把许多音效组合起来成为一首歌曲. 听起来具重复性,较强硬,较机械化,没有感情。

民歌(folk)原本是指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现今所说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例如校园民谣。

流行音乐:种具有强烈节拍的现代流行音乐。面向于大众的通俗音乐。

轻音乐:指介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一种通俗音乐形式。轻音乐以通俗方式诠释乐曲,其来源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对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或者民谣进行改编而成。轻音乐一般以小型乐队加以演奏,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古典:Classical Music,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比较严肃,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交响乐很多均属于此类,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四:初烧建议。

搭配一套hifi耳机系统,预算、需求、风格、前端是必须考虑的四大问题。  

 1、预算多少?
  耳机看起来也不大,但是既然叫发烧,也不会特别省钱,预算决定了最后系统的声音。制定预算时要有严格的限定,不然最后会很难抉择。
  2、你的需求是什么?
  在决定好预算后,就是需求了。不同的耳机结构,决定了它们在音质上有很大区别。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声音?
  3、喜欢什么风格?
  你平时听音乐的风格,是听流行?还是古典?还是人声多一些?还是迪斯科舞厅那种劲爆歌曲?还是悠扬平淡的纯音乐?
  4、前端是什么?
  前端是很重要的一环,前端对于整个环节是有明显影响并直接决定了能否搭配和驱动某些耳机。“推动”或“推好”在声放系统中是两个概念。“最好状态”就是叫“推好”,如果是表现出现的是“声音线条散、背景虚、相位乱、三频打不开”这样的情况只能叫“推动”。注意,耳机的音量大小,与它是否被充分驱动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初烧”用户的入门级选择
  既然是初级选择,那么最普通的情形应该就是把耳机直接插在CD播放器上听歌了。这类“低烧”友更关注听感,是否听的舒服是最重要的,不会经常更换设备。在这初级系统中,前端的重要性不是特别大。
  对于前端的选择,由于千元左右的播放器从素质上听感上差距都不会特别大,就直接挑个你喜欢的吧,可以先买个比较好的,一段时间内都无需作改变了。重点应该放在耳机或者耳塞的挑选上。其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能否驱动,另外就是声音的风格。一般如果你所要挑选的是一套随身便携的设备的话,个人建议还是以耳塞为主,因为耳塞一般比较容易驱动。或者选择阻抗低的耳机也可以。
  而在预算上,你可以定在2000元左右,作为发烧的初步代价。1只足够Hi-Fi的耳机与你身边那款不错的随身设备搭配,至少能让音质提高到比较理想的水平,绝对超过一般随身设备的水平,用Hi-Fi届的流行语就是“一耳朵的区别”。这样你的投入也会物有所值,而不是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阶段。
  对于初级发烧而言,在选购耳机、耳塞时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性价比。其实所谓的性价比在不计风格和需求的前提下一点意义都没有,就好比“你不喝酒,那么茅台就算打一折也和你没有关系”。
  另外,对耳塞的发烧往往都是越烧越高的,而且几乎毫无例外的“喜新厌旧”。如果现在一堆高烧数年的高手天天对着一个便宜的国货吹牛、谈性价比,那么这样的老手即使水平再高,我们也大可不把他当回事,因为他们更可能是传说中的“托”。
  

初烧用户的中级选择:

如果你已经不满足与以上初级系统,那么恭喜你步入“中毒”的行列。这时的你不仅关注歌手的嗓音,还关心自己听到了什么乐器,乐器准不准,声场宽不宽,同样的歌曲是否可以通过更换设备达到更高享受。也许你还会经常拿同一首歌在不同设备下反复对比,以期达到最高享受。对于这类用户,耳机+耳放是必然的搭配选择,而耳放和耳机的合理搭配变得最为重要了。
  对于一套耳机系统来说,耳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的CD或者解码器的线路输出阻抗很高,不能提供足够的功率驱动一般的耳机。当然实际上由于耳机的阻抗、灵敏度特性是十分繁杂的,某些耳机并不容易“驯服”。以HD650为例,这就是一款对耳放要求很高的耳机,高频细腻,延伸好,前端的音源和耳放甚至是CD碟片的问题都会暴露无疑,同时其低频必须要通过耳放加以控制,才能使低频的层次感和弹性发挥出来。
  在预算方面,考虑到要搭配耳放,那么你可以将总体投资定在1万元左右,耳放与耳机的投资比例可以“5:4或5:3”。对于Hi-Fi领域来说,这样的投入刚够个零头。
  有不少开始“中毒”的人,有时过分追求耳机的高档性,而忽略了前端的搭配,如有人也买了三千的耳机,确插在电脑和随身听上,根本发挥不出威力。得起马就要配得起鞍。当然,起点高了,发烧友以后的痛苦也就由此而生。
  
高端发烧友的选择
  对于不少 有些经验心得的人而言,当你更进一步的时候,最大的困惑就是音源、耳放的档次应该怎么搭配性价比最高。要知道高档耳机系统里,音源是最为重要的. 音源不应该比耳放便宜。因此预算有限的人往往升级音源系统,并对已有系统进行完善,如通过对线材,耳罩等细节的改良,来让耳机声音更加动听,或者改变声音的味道,组合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
  以AKG K702为例,到这里最先需要更换的是耳机线,无论你对换线是否会提升音质有怀疑,但是换线的耳机总会因此改变声音的细节,这个改变对于此阶段的人来说比较重要,K702使用更好的银线基本上带来一定的补充,主要表现在完善声音,K702可以通过换线在中高频的伸展上得到补充,更为圆润和细腻的边缘。
  除了耳机线之外,可以更换信号线,使用同轴连接解码,来获取更纯净、稳定的声音.当然,这个变化不如直接更换更好的顶级耳机来得那么明显,可以说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因此,如果你预算充足,那就用钱砸吧,可以先砸钱弄前端,再挑顶级耳机,再搭配耳放。都到高烧了,肯定不在乎钱了,什么贵买什么。
    
    
写在最后
  耳机是用来听音乐的。音乐不会和金钱直接挂钩。但耳机也是器材,需要我们投入一定的资金去买,这就和钱搭上边了。因此,再次强调大家不要盲目跟风,无论你有多少钱都不够花的。

走进HI-FI的世界—耳机系统(纯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发烧友   耳机   干货   音源   系统   阻抗   低频   解码器   耳塞   音质   乐器   预算   信号   声音   效果   数码   设备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