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后端技术漫谈

不定期推送关于后端开发、爬虫、算法题、数据结构方面的原创技术文章,以及生活中的逸闻趣事。

我目前是一名后端开发工程师。主要关注后端开发,数据安全,网络爬虫,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方向。

原创博客主要内容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TIM截图20190218204943.png

前言

本文快速回顾了计算机网络书本中常考的的知识点,用作面试复习,事半功倍。

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与UDP,UDP/TCP实现DEMO代码

-----正文开始-----

基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五层协议

数据报->分组->帧->比特流

2. 七层协议

其中表示层和会话层用途如下:

五层协议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而是将这些功能留给应用程序开发者处理。

3. 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

在向下的过程中,需要添加下层协议所需要的首部或者尾部,而在向上的过程中不断拆开首部和尾部。

路由器只有下面三层协议,因为路由器位于网络核心中,不需要为进程或者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因此也就不需要运输层和应用层。

4. TCP/IP

它只有四层,相当于五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

现在的 TCP/IP 体系结构不严格遵循 OSI 分层概念,应用层可能会直接使用 IP 层或者网络接口层

TCP/IP 协议族是一种沙漏形状,中间小两边大,IP 协议在其中占用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知识点偏通信理论的多一些,可以放在后面复习

传输层

TCP与UDP的特点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无连接的,尽最大可能交付,没有拥塞控制,面向报文

对于应用程序传下来的报文不合并也不拆分,只是添加 UDP 首部,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传输控制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有连接的,提供可靠交付,有流量控制,拥塞控制,面向字节流

把应用层传下来的报文看成字节流,把字节流组织成大小不等的数据块,每一条 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

总结(TCP和UDP的区别):

1)TCP提供面向连接的传输;UDP提供无连接的传输

2)TCP提供可靠的传输(有序,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UDP提供不可靠的传输

3)TCP面向字节流的传输,因此它能将信息分割成组,并在接收端将其重组;UDP是面向数据报的传输,没有分组开销。

4)TCP提供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机制;UDP不提供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机制。

5)TCP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首部格式

UDP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部字段只有 8 个字节,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检验和。12 字节的伪首部是为了计算检验和临时添加的。

TCP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拆包粘包

如果客户端连续不断的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包时,服务端接收的数据会出现两个数据包粘在一起的情况。

分包机制一般有两个通用的解决方法:

1,特殊字符控制

2,在包头首都添加数据包的长度

如果使用netty的话,就有专门的编码器和解码器解决拆包和粘包问题了。

tips:

UDP没有粘包问题,但是有丢包和乱序。不完整的包是不会有的,收到的都是完全正确的包。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UDP报文或用户数据报,发送的时候既不合并,也不拆分。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https://blog.csdn.net/qzcsu/article/details/72861891

三次握手

(1)第一步:源主机A的TCP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SYN(同步)标志位应置为1,表示想与目标主机B进行通信,**并发送一个同步序列号X(例:SEQ=100)进行同步,表明在后面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1(即101)**。SYN同步报文会指明客户端使用的端口以及TCP连接的初始序号。

(2)第二步:目标主机B的TCP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则发回确认。在确认报中应将ACK位和SYN位置1,表示客户端的请求被接受。确认号应为X+1(图中为10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一个序号Y。

(3)第三步:源主机A的TCP收到目标主机B的确认后要向目标主机B给出确认,其ACK置1,确认号为Y+1,而自己的序号为X+1。**TCP的标准规定,SYN置1的报文段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运行客户进程的源主机A的TCP通知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当源主机A向目标主机B发送第一个数据报文段时,**其序号仍为X+1,因为前一个确认报文段并不消耗序号。**
  

当运行服务进程的目标主机B的TCP收到源主机A的确认后,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至此建立了一个全双工的连接。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次握手的原因

如果采用的是三次握手,就算是那一次失效的报文传送过来了,服务端接受到了那条失效报文并且回复了确认报文,但是客户端不会再次发出确认。由于服务器收不到确认,就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请求连接。

如果使用的是两次握手建立连接,假设有这样一种场景,客户端发送了第一个请求连接并且没有丢失,只是因为在网络结点中滞留的时间太长了,由于TCP的客户端迟迟没有收到确认报文,以为服务器没有收到,此时重新向服务器发送这条报文,此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经过两次握手完成连接,传输数据,然后关闭连接。此时此前滞留的那一次请求连接,网络通畅了到达了服务器,这个报文本该是失效的,但是,两次握手的机制将会让客户端和服务器再次建立连接,这将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

四次挥手

  1. 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2. 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3.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4. 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5.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6. 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等待 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 的原因

书中解释: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采用四次挥手关闭连接如图所示为什么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

建立连接的时候, 服务器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

而关闭连接时,服务器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而自己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关闭,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从而导致多了一次。

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分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Time-wait状态好处和坏处

好处

上方所述两点

坏处

高并发下,端口都处在timewait很快就用完端口。

解决方法:

http://blog.chinaunix.net/xmlrpc.php?r=blog/article&uid=28541347&id=5748888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RST包

看这篇就够了:https://blog.csdn.net/eric0318/article/details/51113018

TCP 滑动窗口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窗口是缓存的一部分,用来暂时存放字节流

发送方和接收方各有一个窗口,接收方通过 TCP 报文段中的窗口字段告诉发送方自己的窗口大小,发送方根据这个值和其它信息设置自己的窗口大小。

发送窗口内的字节都允许被发送,接收窗口内的字节都允许被接收。

接收窗口只会对窗口内最后一个按序到达的字节进行确认,例如接收窗口已经收到的字节为 {31, 34, 35},其中 {31} 按序到达,而 {32, 33} 就不是,因此只对字节 31 进行确认。发送方得到一个字节的确认之后,就知道这个字节之前的所有字节都已经被接收。

TCP 可靠传输(超时重传)

TCP 使用超时重传来实现可靠传输:如果一个已经发送的报文段在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那么就重传这个报文段。

一个报文段从发送再到接收到确认所经过的时间称为往返时间 RTT,加权平均往返时间 RTTs 计算如下: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image

超时时间 RTO 应该略大于 RTTs,TCP 使用的超时时间计算如下: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image

其中 RTTd 为偏差。

TCP 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是为了控制发送方发送速率,保证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接收方发送的确认报文中的窗口字段可以用来控制发送方窗口大小,从而影响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将窗口字段设置为 0,则发送方不能发送数据。

TCP 拥塞控制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面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送方需要维护一个叫做拥塞窗口(cwnd)的状态变量,注意拥塞窗口与发送方窗口的区别:拥塞窗口只是一个状态变量,实际决定发送方能发送多少数据的是发送方窗口。

为了便于讨论,做如下假设:

1. 慢开始与拥塞避免

发送的最初执行慢开始,令 cwnd=1,发送方只能发送 1 个报文段;当收到确认后,将 cwnd 加倍,因此之后发送方能够发送的报文段数量为:2、4、8 …

注意到慢开始每个轮次都将 cwnd 加倍,这样会让 cwnd 增长速度非常快,从而使得发送方发送的速度增长速度过快,网络拥塞的可能也就更高。设置一个慢开始门限 ssthresh,当 cwnd >= ssthresh 时,进入拥塞避免,每个轮次只将 cwnd 加 1。

如果出现了超时,则令 ssthresh = cwnd/2,然后重新执行慢开始。

2. 快重传与快恢复

在接收方,要求每次接收到报文段都应该发送对已收到有序报文段的确认,例如已经接收到 M1 和 M2,此时收到 M4,应当发送对 M2 的确认。

快重传

在发送方,如果收到三个重复确认,那么可以确认下一个报文段丢失,例如收到三个 M2 ,则 M3 丢失。此时执行快重传,立即重传下一个报文段。

快恢复

在快重传情况下,只是丢失个别报文段,而不是网络拥塞,因此执行快恢复,令 ssthresh = cwnd/2 ,cwnd = ssthresh,注意到此时直接进入拥塞避免。

慢开始和快恢复的快慢指的是 cwnd 的设定值,而不是 cwnd 的增长速率。慢开始 cwnd 设定为 1,而快恢复 cwnd 设定为 ssthresh。

UDP/TCP代码DEMO

经典:https://blog.csdn.net/column/details/socket.html

TCP:https://blog.csdn.net/ns_code/article/details/14105457

UDP:https://blog.csdn.net/ns_code/article/details/14128987

TCP

TCP连接的建立步骤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连接请求后,就被动地等待服务器的响应。典型的TCP客户端要经过下面三步操作:

服务端的工作是建立一个通信终端,并被动地等待客户端的连接。典型的TCP服务端执行如下两步操作:

Demo

ServerDemo.java

/**
 * sinture.com Inc.
 * Copyright (c)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
package test.socketDemo.TCP;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

/**
 * @author yzd
 * @version Id: ServerDemo.java, v 0.1 2018年07月10日 12:36 yzd Exp $
 */
public class Serv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服务端在20006端口监听客户端请求的TCP连接
 ServerSocket server = new ServerSocket(20000);
 Socket client = null;
 boolean f = true;
 while(f){
 // 等待客户端的连接,如果没有获取连接
 client = server.accept();
 System.out.println("与客户端连接成功!");
 // 为每个客户端连接开启一个线程
 new Thread(new ServerThread(client)).start();

 }
 }
}

ServerThread.java

/**
 * sinture.com Inc.
 * Copyright (c)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
package test.socketDemo.TCP;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io.PrintStream;
import java.net.Socket;

/**
 * @author yzd
 * @version Id: ServerThread.java, v 0.1 2018年07月10日 13:41 yzd Exp $
 */
public class Server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ocket client = null;
 public ServerThread(Socket client){
 this.client = cli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获取Socket的输出流,用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PrintStream out = new PrintStream(client.getOutputStream());
 //获取Socket的输入流,用来接收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
 BufferedReader buf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lient.getInputStream()));
 boolean flag = true;
 while (flag){
 //接收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
 String str = buf.readLine();
 if(str == null || "".equals(str)){
 flag = false;
 }else {
 if("bye".equals(str)){
 flag = false;
 }else{
 //将接收到的字符串前面加上echo,发送到对应的客户端
 out.println("echo:" + str);
 }
 }
 }
 out.close();
 clien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lientDemo.java

/**
 * sinture.com Inc.
 * Copyright (c)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
package test.socketDemo.TCP;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io.PrintStream;
import java.net.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TimeoutException;

/**
 * @author yzd
 * @version Id: ClientDemo.java, v 0.1 2018年07月10日 14:05 yzd Exp $
 */
public class Clien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客户端请求与本机在20006端口建立TCP连接
 Socket client = new Socket("127.0.0.1", 20000);
 client.setSoTimeout(10000);
 //获取键盘输入
 BufferedReader input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获取Socket的输出流,用来发送数据到服务端
 PrintStream out = new PrintStream(client.getOutputStream());
 //获取Socket的输入流,用来接收从服务端发送过来的数据
 BufferedReader buf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lient.getInputStream()));
 boolean flag = true;
 while(flag){
 System.out.print("输入信息:");
 String str = input.readLine();
 //发送数据到服务端
 out.println(str);
 if("bye".equals(str)){
 flag = false;
 }else{
 try{
 //从服务器端接收数据有个时间限制(系统自设,也可以自己设置),超过了这个时间,便会抛出该异常
 String echo = buf.readLine();
 System.out.println(echo);
 }catch(SocketTimeout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Time out, No response");
 }
 }
 }
 input.close();
 if(client != null){
 //如果构造函数建立起了连接,则关闭套接字,如果没有建立起连接,自然不用关闭
 client.close(); //只关闭socket,其关联的输入输出流也会被关闭
 }

 }
}

UDP

UDP的通信建立的步骤

客户端要经过下面三步操作:

UDP服务端要经过下面三步操作:

Demo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

UDP程序在receive()方法处阻塞,直到收到一个数据报文或等待超时。由于UDP协议是不可靠协议,如果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失,那么程序将会一直阻塞在receive()方法处,这样客户端将永远都接收不到服务器端发送回来的数据,但是又没有任何提示。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在客户端使用DatagramSocket类的setSoTimeout()方法来制定receive()方法的最长阻塞时间,并指定重发数据报的次数,如果每次阻塞都超时,并且重发次数达到了设置的上限,则关闭客户端。

ClientDemo.java

/**
 * sinture.com Inc.
 * Copyright (c)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
package test.socketDemo.UDP;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terrupted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DatagramPacket;
import java.net.DatagramSocket;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
 * @author yzd
 * @version Id: ClientDemo.java, v 0.1 2018年07月10日 14:46 yzd Exp $
 */
public class ClientDemo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IMEOUT = 500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AXNUM = 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str_send = "Hello UDPServer";
 byte[] buf = new byte[1024];
 //客户端在9000端口监听接收到的数据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9000);
 InetAddress loc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
 //定义用来发送数据的DatagramPacket实例
 DatagramPacket dp_send= new DatagramPacket(str_send.getBytes(),str_send.length(),loc,3000);
 //定义用来接收数据的DatagramPacket实例
 DatagramPacket dp_receive = new DatagramPacket(buf, 1024);
 //数据发向本地3000端口
 ds.setSoTimeout(TIMEOUT); //设置接收数据时阻塞的最长时间
 int tries = 0; //重发数据的次数
 boolean receivedResponse = false; //是否接收到数据的标志位
 //直到接收到数据,或者重发次数达到预定值,则退出循环
 while(!receivedResponse && tries

ServerDemo.java

/**
 * sinture.com Inc.
 * Copyright (c)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
package test.socketDemo.UDP;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DatagramPacket;
import java.net.DatagramSocket;

/**
 * @author yzd
 * @version Id: ServerDemo.java, v 0.1 2018年07月10日 15:12 yzd Exp $
 */
public class Serv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str_send = "Hello UDPclient";
 byte[] buf = new byte[1024];
 //服务端在3000端口监听接收到的数据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3000);
 //接收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
 DatagramPacket dp_receive = new DatagramPacket(buf, 1024);
 System.out.println("Server is on,Waiting for client to send data......");
 boolean f = true;
 while(f){
 //服务器端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
 ds.receive(dp_receive);
 System.out.println("Server received data from client:");
 String str_receive = new String(dp_receive.getData(),0,dp_receive.getLength()) +
 " from " + dp_receive.getAddress().getHostAddress() + ":" + dp_receive.getPort();
 System.out.println(str_receive);
 //数据发动到客户端的3000端口
 DatagramPacket dp_send= new DatagramPacket(str_send.getBytes(),str_send.length(),dp_receive.getAddress(),9000);
 ds.send(dp_send);
 System.out.println("Server send message succeed.");
 //由于dp_receive在接收了数据之后,其内部消息长度值会变为实际接收的消息的字节数,
 //所以这里要将dp_receive的内部消息长度重新置为1024
 dp_receive.setLength(1024);
 }
 ds.close();
 }
}

应用层

浏览器从输入URL地址到最终显示内容的过程

DNS查找对应ip过程

首先查找浏览器自身的DNS缓存,如果有这个域名映射且没过期(TTL)则直接向该IP发送HTTP请求,否则下一步

查找本地操作系统hosts缓存,如果有且没过期,拿出来使用完成DNS解析,否则下一步

查找本地DNS域名服务器

如果不可以由该服务器解析,则把请求发至根域名服务器,解析该域名是由谁来授权管理,返回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本地DNS服务器联系顶级域名服务器。

顶级域名服务器如果无法解析,则找下一级DNS服务器,并把IP发给本地DNS服务器。

以此类推,在DNS域名解析的过程中,使用UDP协议进行不可靠传输,不需要三次握手,传输需要的内容较少,使用UDP更快。

在网页开发过程中尽量减少对DNS域名的解析,天猫,淘宝等使用进行dns延迟缓存

https://www.cnblogs.com/sjm19910902/p/6423181.html

HTTP请求过程

  1. 建立TCP连接
  2. 发送请求 一旦建立了TCP连接,Web浏览器就会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命令。例如:GET/sample/hello.jsp HTTP/1.1。
  3. 发送请求头信息 浏览器发送其请求命令之后,还要以头信息的形式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些别的信息,之后浏览器发送了一空白行来通知服务器,它已经结束了该头信息的发送
  4. 服务器应答 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会客户机回送应答, HTTP/1.1 200 OK ,应答的第一部分是协议的版本号和应答状态码。
  5. 服务器发送应答头信息 正如客户端会随同请求发送关于自身的信息一样,服务器也会随同应答向用户发送关于它自己的数据及被请求的文档。
  6. 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数据 Web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头信息后,它会发送一个空白行来表示头信息的发送到此为结束,接着,它就以Content-Type应答头信息所描述的格式发送用户所请求的实际数据。

*7. Web服务器关闭TCP连接

一般情况下,一旦Web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了请求数据,它就要关闭TCP连接,然后如果浏览器或者服务器在其头信息加入了这行代码:Connection:keep-alive TCP连接在发送后将仍然保持打开状态,于是,浏览器可以继续通过相同的连接发送请求。保持连接节省了为每个请求建立新连接所需的时间,还节约了网络带宽。

如果是第一次访问请求该网址

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请求头包括:

  • 请求方法(Request Method)
  • 协议版本
  • 客户端信息(User-Agent)
  • connect
  • 请求内容等
  • host

如果顺利访问:客户端返回200状态码

返回信息包括:

  • 返回内容
  • expires设置缓存过期时间
  • contentType返回内容类型
  • contentLength
  • status
  • Etage该缓存的版本号
  • contentEncoding
  • Date
  • cache-control
  • set-cookie设置本域名下浏览器的cookie
  • lastModified

如果是第二次

浏览器则发出http请求时

  • 带上cookie发送
  • if-Modified-since(匹配前一次请求时返回的last-modified)
  • if-None-match(匹配前一次请求时返回的Etag)
  • 如果资源没有被修改则返回304状态码。

但是如果前一次请求浏览器设置expires,则浏览器首先会检查缓存中的资源,如果在设置的expires时间之内则不会再次发送请求。

lastModified代表服务器最后修改时间,精确到秒。expires资源过期时间,精确到秒。Etag则代表资源的版本号,每次修改资源Etag就会变。不同资源的Etag不同。

如果正确访问

浏览器根据返回content-type,解析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 浏览器解析html文件时,每次遇到frame、img、link、javascript都会重新发送一个http请求
  • javascript下载完后就会立即执行阻塞浏览器的渲染以及绘制
  • 所以一般js链接放在最后,但是很多浏览器都会优先下载js文件和css文件,所以如果js没有对dom操作,尽量defer延迟加载js文件
  • css在文档头,防止因为css样式改变导致浏览器多次重绘或者回流,是页面闪动卡顿。

js和css尽量使用外链形式,减少DOM结构的长度和复杂度,减少浏览器解析html文件的时间。

dom节点尽量别深度嵌套,css少使用多层选择器。

页面减少http请求的个数,多个图片使用图片dataURI编码或则图片精灵进行合并、css文件压缩合并、js文件压缩合并。配置localhost之后就不会走dns了

-----正文结束-----

本文参考

https://github.com/CyC2018/CS-Notes/

https://github.com/linw7/Skill-Tree/blob/master/%E8%AE%A1%E7%AE%97%E6%9C%BA%E7%BD%91%E7%BB%9C.md

https://www.jianshu.com/p/674fb7ec1e2c

有删减,修改,补充额外增加内容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关注我

我是一名后端开发工程师。主要关注后端开发,数据安全,网络爬虫,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方向,欢迎交流。

各大平台都可以找到我

  • Github:@qqxx6661
  • CSDN:@Rude3Knife
  • 知乎:@Zhendong
  • 简书:@蛮三刀把刀
  • 掘金:@蛮三刀把刀

原创博客主要内容

  • Java知识点复习全手册
  • Leetcode算法题解析
  • 剑指offer算法题解析
  • SpringBoot菜鸟入门实战系列
  • SpringCloud菜鸟入门实战系列
  • 爬虫相关技术文章
  • 后端开发相关技术文章
  • 逸闻趣事/好书分享/个人兴趣

个人公众号:后端技术漫谈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不妨收藏起来并转发给您的朋友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报文   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   字节   端口   服务端   序号   客户端   实例   浏览器   状态   窗口   协议   主机   服务器   基础   时间   数据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