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发布的云上SAN,开始挑战传统企业存储了吗?

最近,AWS在re:invent上发布了首个云上的SAN块存储——Amazon EBS io2 Block Express (简称io2 Block Express)存储卷,云巨头终于(忍不住)向传统存储厂商亮剑了?

这话说的为时尚早,但这么说也有道理。

AWS最近对EBS的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存储和计算在硬件层面进行了分离,所以,可以按照需求独立扩展。

与此同时,AWS重写了网络架构,利用了高性能的SRD(Scalable Reliable Datagrams )网络协议,为高性能打下了基础。

而EBS Block io2 Block Express就是架构调整后的最大新成果。

说起EBS io2 Block Express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这里介绍下:

EBS是AWS的块存储服务,大体上EBS分为磁盘类和SSD类两种,SSD类EBS又分为General Purpose SSD(通用类)和Provisioned IOPS SSD(预分配类)两种,io2 Block Express就是Provisioned IOPS SSD里最新的一个,算是io2的升级版,最大容量和最大IOPS都翻了四倍。

AWS发布的云上SAN,开始挑战传统企业存储了吗?

如上图所示,AWS EBS io2 Block Express单卷能提供最高25.6万IOPS,4000MB/s的带宽以及最大64TB容量,可以提供亚毫秒级的延迟,提供5个9的持久性,EBS别的类型都只提供3个9的持久性。(注意,持久性和可用性描述的内容类似,但其实不一样,下文会说。)

此前,AWS用户将EBS io2卷条带化处理来获得更高的IOPS,容量以及带宽,但这并不是理想做法,因为本身的运维管理成本也很麻烦。

升级后,io2 Block Express的性能提升了,如果觉得性能还是不够用,用户可以继续对io2 Block Express条带化,然后获得更好的性能。

AWS表示io2 Block Express是为Oracle、SAP HANA、Microsoft SQL Server之类的工作负载准备的,能提供高IOPS、高吞吐量、高耐久性、高存储容量和低延迟存储,这与传统企业级SAN存储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AWS在云上构建的SAN固然可以支撑新的工作负载,但作为一个SAN的话,还是很有可能将来会通过Outposts放在用户本地数据中心,从而与存储厂商正面PK,把战火烧到企业数据中心。

SAN是传统本地存储的方案,本身成本非常昂贵,而且在管理运维,以及容量预测配置上需要下很大功夫,如果SAN的容量不够的话,用户不得不重新买新的SAN,购买新的硬件后,往往在很长时间内有很大容量浪费。云上的SAN不存在运维的问题,而且按需付费。

既然EBS io2 Block Express以SAN来命名,那么不妨跟现在的SAN还进行简单的对比:

以Dell EMC的SAN来看,入门级的PowerVault ME4系列的可靠性也非常高,可用性能达到5个9的标准,IOPS能达到32万IOPS,高端的Power千万级IOPS,6个9的可用性。

IOPS的话,io2 Block Express基本达到了入门级SAN的水平。

系统可靠性,可用性以及持久性上有些数据还没有公开,可以再等等看。AWS的io2 Block Express只描述了5个9的持久性(durability),而DELL EMC描述用的是5到6个9的可用性(Availability),没法直接比较。

持久性和可用性是不一样的,最典型的例子是,AWS S3的持久性是11个9,而可用性是4个9,通常,可用性是低于持久性表现的。

可用性可以描述为能够响应请求的时间段的占比,即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比如说一年允许宕机时间是多久之类的。

如何实现更高的可用性,延长正常运行时间呢?比如,可以在跨地理位置的不同的服务器上部署应用程序,以抵御延迟和灾难。也可以使用适当的负载平衡技术将请求重新路由到正常的服务器。

持久性是指对象或资源的持续存在。这其中存在这么一种情况,服务是真实存在的,但可能不能正常访问,只是说它继续存在。

如何提高持久性呢?比如可以是备份,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存储起来,以抵御自然灾害,对数据执行校验和并修复备份中损坏的数据。

所以,从除性能以外的规格上看,应该与本地企业存储SAN还有一些差距。

不过,目前,AWS io2 Block Express 卷服务只提供有限的预览,整体还处于早期阶段,功能特性还将持续完善,未来将增加将其同时挂载到多个主机实例的特性,增加快照快速恢复功能,弹性卷能力来扩展EBS的大小性能以及类型。

谁知道过几年会发生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大新   传统   条带   持久性   可用性   负载   数据中心   地理位置   架构   备份   带宽   容量   性能   数据   用户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