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公交两个月内连下三城,这家创业公司做对了什么?

无人公交两个月内连下三城,这家创业公司做对了什么?

作者 / 李笠

编辑 / 王德芙

出品 / 汽车之心

此时,距离武汉封城已经过去了一整年时间。

过去一年,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重重地关上了一道门,却也给无人化应用打开了一扇窗。

2020 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引来了新一波发展浪潮,无人配送、无人出租、无人公交的应用规模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作为 2020 年自动驾驶领域的一匹「黑马」,轻舟智航近日宣布再攻下一城:

入驻中国首个自动驾驶主题景区——武汉龙灵山

短短两个月时间,轻舟智航已连续在 3 座城市进入常态化运营,是目前国内已知在最多的城市布局公开道路无人公交的公司。

无人公交两个月内连下三城,这家创业公司做对了什么?

此前,轻舟还与 T3 出行、华砺智行等多家公司结盟,打出了网约巴士、5G+V2 X无人公交概念。

过去一年里,这家公司还逆势完成多轮融资,成为了资本市场中最受关注的无人驾驶公司之一。

但即便如此,这家今年突然杀出来、回国不到一年、拥有 Waymo 团队出身豪华阵容的无人车公司,在外界看来依然神秘低调。

轻舟智航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1、国内唯一一家 Waymo 背景的自动驾驶公司

2019 年,业内风传,一群原本在 Waymo 各技术模块担任核心职位的华人工程师出走创业。

消息不胫而走,创投圈闻风而动。

一直到 2020 年 3 月,轻舟智航横空出世,先是被媒体曝出了其种子轮融资消息,又在疫情最盛的时候对外展示了其仿真平台。

这一仿真平台与国内主流仿真平台完全不同,甚至让不少从事自动驾驶行业多年业内人士诧异,仿真平台还能这么做?

在此之前,主流游戏引擎仿真平台一直面临着一个致命问题——根本不能用。

但此时的轻舟智航,在外界看来仍是一团迷雾——他们究竟要卖什么?卖仿真平台,做无人出租吗?

无人公交两个月内连下三城,这家创业公司做对了什么?

直到去年 7 月份,轻舟智航才首次推出无人公交应用。

轻舟无人小巴,与过往的无人公交最大不同的是——其车辆能在公开道路上跑起来,车上搭载的也是无人出租的软硬件配置。

业内哗然,这家本被以为会杀进无人出租战场的公司,居然推出了无人小巴。

无人公交给资本的想象空间似乎并没有无人出租那么大。那投资人会买单吗?

在这之后的短短半年里,百度在重庆推出公开道路无人巴士,文远拿到宇通的战略投资,北美资深玩家 ZOOX 同样推出了应用于公开道路的无人小巴…

结果证明,轻舟智航开辟了一个 L4 的新战场。

原本被投资人质疑的问题也看见了答案——谁说未来网约车就一定是轿车形态的呢?

「不同于地广人稀的美国,自动驾驶在国内的落地也将带有中国特色,同中国发达的高铁、地铁和公交网络一样,无人公交将助力中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 于骞在央视的跨年演讲中如是说。

基于独到的理念设计的仿真平台,也被认为是轻舟智航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仿真平台支撑下,研发工程师不用驻扎在项目地,远程就能解决车辆上路的各种问题。

即便是远在硅谷居家隔离的研发人员,也没有闲下来,反而是在国内进入深夜的时候,把国内白天发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国内测试工程师天一亮就会收到新的测试版本。

这是一个真正能被研发人员用在全流程中的仿真平台。

「7 月轻舟智航龙舟 ONE 在苏州首次亮相。」

「10 月 21 日跟中国移动联合在苏州启动国内首个常态化运营5G无人公交。」

「12 月 29 日在深圳推出国内首张无人公交月卡。」

「1 月 12 日入驻武汉龙灵山自动驾驶主题景区。」

……

微循环无人公交进入了一个爆发期。

过去这一市场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技术不够成熟,需求未能被满足。

2、造新品类、新物种,什么是微循环无人公交?

类似人体的微循环系统,在城市中,车流从城市主干道的末端,流经支部的微循环道路系统,然后从微循环道路系统汇入到其他干道的过程,称为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

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有两大作用

第一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解决区域内部所产生的交通需求,促进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径选择的多样化;

第二是在解决区域内部交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交通微循环组织,引导主干道交通流向微循环路网转移,从而缓解区域周边主干道上的交通压力。

城市微循环公交则是交通微循环在公共交通上的应用,是介于传统公交与出租车之间的新品类。

出租车属于私人出行,载客量小,大量部署将给交通带来压力,乘客出行成本较高。普通公交则采用 12m 长、32 座布局的车型,适用于长距离线路,车次密度低,空载率高,且较难深入到狭窄街区。

无人公交两个月内连下三城,这家创业公司做对了什么?

微循环公交则采用 6 - 8.5m、9 - 15 座的车型,行驶线路灵活,且适用狭窄街区,能及时疏散交通流量,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快捷。

从 2019 年开始,国内的微循环公交应用迎来了爆发期。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东莞市已开通近 20 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共投入 140 辆微巴。

仅松山湖片区微巴线路,就为超 18 万人次市民提供了出行服务。

而广州市在过去的 8 个月里,开通了 4 条便民路线,投入的便民车数量超过 100 台,惠及市民约 10 万人。

整体来看,国内的城市公交也逐步实现了全面电动化,未来必将迈向「新四化」。

这也是轻舟智航选择把微循环公交推向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原因。

共享化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呢?

公交线路在非高峰期的空载率较高,如果将微循环公交的部分车辆在非高峰期释放出来,作为多座网约车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公交巴士的利用率。

在轻舟智航看来,无人驾驶所要取代的,既不是传统公交,也不是出租车,而是解决目前存在巨大需求的「最后三公里」问题。

从运营成本上来看,政府每年都在传统公交上做了大量投入,单北京每年的公交补贴便过百亿。

但传统公交空载率高、收费标准低,也迫切需要微循环小巴这种更便民、定价更灵活的形态来打破僵局。

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如何对「最后三公里」进行精细化管理,事关城市交通效率、节能绿色减排、居民出行感受……

其所要算的一笔账,也不仅是向乘客收取的费用能否支撑运营成本,而是这笔投入是否有利城市管理的提升。

2、 未来网约车的终极形态

回到轻舟智航首推的公开道路无人巴士,龙舟 ONE 是龙舟系列无人巴士的首款无人驾驶小巴,又称轻舟无人小巴。

与过去只能在园区内「龟速」行驶的无人小巴不同,龙舟 ONE 的速度为 20km/h 到 50km/h,并且保留了司机座和方向盘,在现阶段就能合法上路。

无人公交两个月内连下三城,这家创业公司做对了什么?

正是这款小巴,在过去两个月在苏州、深圳和武汉这三座城市先后「上线」,各地方电视台也争相报道。

为什么不像百度、宇通推出的那样,直接去掉方向盘和司机座呢?

这是因为目前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仍在不断迭代,并且是在无数的道路测试中摸索前进。

在园区内的小巴速度只有 10km/h 左右,能遇到的复杂交通场景少之又少。

基于循迹技术的自动驾驶车,测试得再多也无法升级应对公开道路场景。

但在公开道路的无人公交应用的是无人出租车的技术方案,会遇到各类复杂交通场景,在测试运营中方案能够快速迭代升级,有利于未来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

轻舟智航这套应用在巴士及乘用车上的自动驾驶方案名为 Driven-by-QCraft。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轻舟智航希望打造的是自动驾驶司机,并且是能「驾驶」多种车型的老司机。

这个定位也与 Waymo 一脉相承,定位在「build the driver」,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

但 Driven-by-QCraft 这套方案支持的车型不会止步于龙舟 ONE 这款小巴。

从轻舟智航官网宣传资料可以看到,未来他们将推出龙舟系列巴士,应用于地铁接驳专线微循环公交快速路公交园区通勤摆渡景区观光游览等一系列场景。

「实际上,Robobus 这条道路将通向很大的市场,很可能和 Robotaxi 最后走向同一条路径,在某一个时间点合到一起。」

在于骞看来,即便无人出租车的技术实现,为了缓解道路拥堵、降低出行成本,届时的网约车也会是共享出行的模式。

现在国内大城市的拼车服务已经很流行,而小巴形态能带来更宽敞舒适的出行体验。

Robobus 和 Robotaxi 或将殊途同归,以共享无人小巴的形态大范围普及。

2021 年,轻舟智航也立下了一面 Flag:

全国范围内车队规模达百台——不是烧钱烧出来的车队规模,而是基于客户的真实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龙舟   公交   巴士   微循环   小巴   轻舟   公司   出租车   形态   对了   道路   需求   两个   交通   国内   城市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