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两代英雄,同样血性

第一军情作者:贾永

同样是19岁的年纪,同样是在生死考验面前,相隔70年的英雄战士,作出了几乎同样的回答。

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两代英雄,同样血性

长津湖志愿军战士

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两代英雄,同样血性

加勒万河谷戍边官兵

1950年12月24日,长津湖之战结束,战友们从冻死在阵地上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2020年6月,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福建籍战士陈蓉祥为营救战友壮烈牺牲,留在日记中的战斗口号,是这样两句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两代英雄,同样血性

陈蓉祥烈士

从“哪怕是冻死,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两代中国军人的誓言蕴含着相同的内涵,那就是:使命重于生命,祖国高于一切。

长津湖之战,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志愿军同时面对着两个凶残的对手:一是武器装备和战场保障远远优于自己的美军。从美军陆战第一师,到美军步兵第三师、第七师,不仅有充足的坦克、大炮,还得到了7艘航母强大火力支援;二是朝鲜东北部50年一遇的严寒。美军住的是保暖帐篷,穿的是鸭绒服,吃的是罐头,喝的是咖啡……而同一战场上的志愿军,用以充饥和裹腹的只有土豆和积雪。从华东紧急赶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第9兵团,不少官兵还身穿单衣。

在漫天的飞雪中,在零下二三十度甚至的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天气下,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第9兵团与10万“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鏖战28个昼夜。虽然,美陆战一师在航母舰队火力支援下侥幸逃离长津湖,但也付出了死伤和减员11731人的惨重代价;另一支老牌劲旅——美第七师三十一团则被全歼,连他们的“北极熊团”团旗,也被丢进了泥泞的雪地里。时隔多年,美陆战一师作战处长鲍泽还对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心有余悸:“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死鹰岭,仓皇逃出志愿军包围圈的陆战一师士兵见到了令他们震惊的一幕:129个冻成“冰雕”的志愿军战士保持着战斗姿势,年轻的士兵与手中的武器冻在了一起,129杆枪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两代英雄,同样血性

长津湖之战,出现了三个“冰雕连”:20军59师177团六连、20军60师180团二连,27军80师242团五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外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第9兵团冻伤减员超过了战斗减员。

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两代英雄,同样血性

中国军人的顽强意志和血性精神令美国人大为震撼。美国作家约翰·托兰写道:“中国军人唯一的防冻措施,不过是用猪油和牛羊板油把脚糊住以防冻伤,但他们却展现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意志力。数十万官兵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弹幕火海……”连曾经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可瑟也不得不承认,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朝鲜战争之初,麦克可瑟是不把中国人放在眼中的。事实上,当中国政论作出出兵朝鲜决策的时候,国际舆论似乎也并没有看好刚刚从废墟上诞生的新中国。毕竟,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敌入侵,几乎都是选择妥协与苟安。

1894年7月25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三个月后的10月25日,侵略军越过鸭绿江,清军守将不战而逃,3万清兵把守的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当时还叫安东的丹东。

56年后的同一天,志愿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11天内重创包括美军历史最悠久的骑兵一师在内的“联合国军”,歼敌1.5万。

从一盘散沙到同仇敌忾,从苟安退让到雄赳赳、气昂昂出国迎敌,一条鸭绿江见证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和一支不一样的军队。

朝鲜战争期间,曾经有多少美国兵无法理解:面对空中的炸弹、凝固汽油弹和火箭弹,面对地面上的坦克和榴弹炮,面对暴雨一样的自动武器射击,“在尖利的军号和哨子声中,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攻击”的中国军人,为什么能够镇定从容地踏着前面士兵的尸体,毫无躲闪地迎着死亡冲去?

其实,这样的疑问,从宋阿毛烈士遗留下的那张冻得几乎不能展平的纸条上就能找到答案。

长津湖之战结束一周之后,1951年1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由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的元旦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文中写道:“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两个多月的英勇作战,证明了甚至在没有飞机坦克和很少大炮的条件下,‘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也是可以击败的……无论是在军事、政治或经济的战线上,我们都已经得到了伟大的胜利,在今后必将得到更伟大的胜利。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为巩固和扩大我们的胜利而勇敢地奋斗吧!”

一场立国之战,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空前迸发。仅在1951年6月至1952年5月的一年时间里,全国社会各界捐款总数就可折算购买3710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的战争期间,全国先后掀起4次参军参战热潮。毛泽东后来幽默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参军“比挑女婿还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战争动员,要求国会批准扩充兵力时,美国人却根本就不想为一场侵略战争劳师远征。黑人士兵克拉伦斯·亚当斯在他的自传《一个美国梦》中回忆:“我们没有任何崇高的使命感,当战争袭来的时候,我们除了为活下去而战斗外,别无选择……”

爱国主义,永远是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与抗美援朝时期相比,中国的国力和中国的军事实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在海拔5000多米的西部高原,戍边官兵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保障和充分的医疗保障。边防团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救治。

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两代英雄,同样血性

从盖马高原到喀喇昆仑高原,穿越70年的时空,尽管环境变了、条件变了,编制变了、武器变了,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变,那就是澎湃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心中的伟大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激情。

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已经被历史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的真理。

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两代英雄,同样血性

回眸长津湖和加勒万,两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高高耸立: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作者为著名军史专家、央视纪录片《为了和平》总撰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鸭绿江   麦克   朝鲜   志愿军   国军   陆战   血性   河谷   爱国主义   美国   官兵   阵地   中国   美军   士兵   战士   战争   英雄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