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两创”引领,山东用传统文化书写时代华章

闪电评论丨“两创”引领,山东用传统文化书写时代华章

放眼齐鲁大地,人文胜迹之间满载历史,一山一水之中皆有故事。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时首次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殷殷嘱托,语重心长。如何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文化软实力”和大国地位的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8年来,山东上下牢记嘱托,始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走在前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学科建设为支撑,统筹推进研究阐发体系建设;强化各级各类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努力把传统文化的潜在优势转换成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发展……齐鲁大地呈现一派“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据此,《山东新闻联播》推出专栏“两创的山东实践”,讲述了近年来山东近年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上做出的努力。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岱青海蓝的齐鲁大地钟灵毓秀、文脉悠长,独一无二的儒家文化资源为两创的山东实践提供了基础。多年来,山东一面深挖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一面立足丰富的孔子儒学学术研究资源,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课程,推动形成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体系。倾力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建立并完善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等一批入学研究机构;曲阜师大不仅设置了60多门传统文化选修课,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孔子与儒家文化”必修课;济宁建成“尼山书院”13处、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处,每年开展普及推广活动1万多场,成为群众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倡树乡村新风的“文明礼堂”……全省上下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基地”育人模式,着眼体验和实践,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创新。

闪电评论丨“两创”引领,山东用传统文化书写时代华章

传统文化的魅力,既存在于思接千载的历史长河中,也散落在可感可知的日常生活里。让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动起来、活起来,使之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离不开对传统魅力的当代表达。山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厚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孔子博物馆的《论语》主题展特别推出《论语》描红、石刻拓印等活动,寓教于乐,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参与其中;曲阜师范大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将孔子的核心思想变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场景;在台儿庄古城,传统的鲁南小鼓加入美食故事,皮影戏则对灯光进行了改进,把十几种非遗项目引入景区,同时对演出形式内容进行创新打造……在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次创新中,既坚守了艺术的本体,又符合当代审美趋势;既保留了核心内涵,又充分利用了现代新科技,在用最流行的“语言”与年轻人的沟通中,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优秀传统文化的“兴”,离不开提升能级上的“创”。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传统文化的潜在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临淄区做大“世界足球起源地”文章,高标准打造足球博物馆、蹴鞠小镇等文旅项目,擦亮了“齐国故都、足球故乡”文化品牌;济宁市全力攻坚 “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运河水上旅游线路等6个项目,众多沿老运河生发的古迹、古街焕发新生机;“尼山圣境”等重大工程建成开放,“中国教师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正加快建设……当前,山东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设立 100 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为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源。

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我们向着历史回溯,最终是为了奔向广阔的未来。近年来,山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成功样本和鲜活经验。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口,如何整合研究力量,进一步深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生产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山东还在不断探索中。我们期待,在山东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定能让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交相辉映,这不仅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必要途径。(文/斐然)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闪电新闻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齐鲁大地   山东   传统文化   曲阜   论语   孔子   齐鲁   华章   儒学   中华   运河   创造性   闪电   优势   传统   优秀   时代   文化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